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VP60 loop区的突变对RHDV VLP功能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病毒样颗粒(VLP)的形成、血凝特性以及受体组织血型抗原(HBGA)结合特性方面,分析VP60 loop区在兔出血症病毒(RHDV)VLP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针对RHDV VP60蛋白的loop区411~417位氨基酸对应的基因设计引物,通过SOE法将411~417位氨基酸等量替换成柔性氨基酸GSGGSGG,获得重组基因VP60-411-417,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重组病毒r Ac-VP60-411-417。将重组病毒接种Sf9细胞,通过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证明嵌合蛋白P411-417的表达。通过负染透射电镜观察嵌合蛋白VLP的形成,利用血凝试验分析嵌合蛋白的血凝特性,利用合成多糖结合试验分析嵌合蛋白的受体结合特性。[结果]Western blot、IFA和负染透射电镜试验结果显示,嵌合蛋白P411-417得到有效表达,且能够形成完整的VLP;合成多糖结合试验结果显示,嵌合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HBGA,但其血凝特性消失。[结论]411~417位氨基酸的突变显著影响RHDV的血凝特性,不影响VLP的形成以及结合HBGA的能力,说明该区域是血凝特性的相关位点,但不是HBGA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VP60 重叠延伸PCR 嵌合蛋白 血凝特性 HBGA受体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Nelumbo nucifera)不同部位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莲为重要药用水生植物,在印度和中国传统医药治愈各种疾病减轻相应症状,各器官含有成分不同,用途也不相同。随着近年开发研究的深入,莲各部位活性物质及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莲富含生物碱、黄酮、糖苷类、三萜类、多糖、多酚、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止泻、免疫调控等生理活性。本研究综述了莲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化学医药研究及莲资源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活性物质 药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生物摇瓶发酵工艺的正交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菌株B1619生物发酵效率,本文通过单因子水平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菌株B1619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配比组合为酵母膏0.25%,大豆粉2.00%,生长素0.05%,优化后生物发酵效率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1.79%;发酵培养条件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8℃、转速180 r/min、装液量60 mL/250 mL,优化后生物发酵效率比初始培养条件提高了35.42%。经验证,优化后的生物发酵工艺获得的发酵菌液含菌量为7.13×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3.80×109 cfu/mL)相比,提高了87.83%,优化效率十分显著。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生防菌株B1619 正交试验 生物发酵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氮肥运筹对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缓/控释肥作为高效兼环境友好的肥料类型,在多种作物单季种植上具有增产和提高肥效的作用,但是缓释肥在周年轮作体系中的肥效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的肥料施用模式,有助于提高稻麦产量,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方法】本文通过稻麦轮作两周年四季作物的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和习惯施氮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缓释肥减氮处理[进口树脂包膜尿素减氮24.3%、国产硫包衣尿素减氮24.3%、国产尿素加NAM(长效氮肥添加剂)减氮24.3%和国产尿素加NAM减氮10.8%]对水稻和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第二周年稻麦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和两周年土壤氮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所有施氮处理均提高了两周年稻麦4季作物产量,习惯施氮增产幅度最高,小麦的氮肥增产效果总体高于水稻,第二周年高于第一周年;与当地习惯施氮量相比,所有的缓释氮肥减氮24.3%或10.8%处理均无显著降低两季小麦产量,进口树脂包膜尿素减氮24.3%处理和国产尿素加NAM减氮10.8%处理也无显著降低两季水稻产量,但是国产尿素加NAM减氮24.3%处理显著降低了第二季水稻产量,国产硫包衣尿素减氮24.3%显著降低了两季水稻产量;与当地习惯施氮量相比,4个缓释氮肥减氮处理均提高了第一和第二周年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了两周年稻田土壤养分氮盈余量,其中国产尿素加NAM减氮24.3%处理氮肥利用率较高,同时土壤氮盈余量较少,说明缓释氮肥减量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氮的环境效应上具有一致的优势;不同缓释氮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结论】在目前稻麦轮作体系中,缓释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效果,但是个别缓释氮肥减施对水稻有减产风险,有必要依据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特点,研制水稻专用缓释氮肥,适当降低水稻季缓释氮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缓释肥料 氮减量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析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的异同及探讨杀菌剂混用联合作用的评判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出混用杀菌剂增效作用统一的评判标准,通过浸渍3~4叶期的稻苗和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三环唑和硫磺按3∶1、2∶1、1∶1、1∶2和1∶3混用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效果。用增效系数评价测定结果,发现3∶1、2∶1、1∶1和1∶2混用为相加作用,1∶3混用为拮抗作用;用共毒系数评价,则显示3∶1、2∶1和1∶1混配为增效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都是以EC50和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进行计算,增效系数乘以100后,在数值上与共毒系数完全相等,是不同的评判标准造成了不同的评判结果。将混剂的EC50分解为三环唑和硫磺的单剂浓度,代入单剂回归方程计算的期望抑制率均大于50%,说明三环唑和硫磺混用后对稻瘟病菌没有增效作用,用Mansour的共毒因子进行计算,则3∶1、2∶1和1∶1混用为相加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计算中,EC50只对应50%的病菌抑制率,没考虑对病菌的抑制率范围,而共毒因子则涉及了抑制率范围,研究结果证实用增效系数或共毒系数再辅以共毒因子,能更准确地判断混剂的联合作用方式。

关键词: 杀菌剂混用 增效系数 共毒系数 共毒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苄氨基嘌呤减缓鲜切西兰花的衰老机理分析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调控采后西兰花衰老的可能机理,以鲜切西兰花为材料,考察了30 mg/L 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内源6-B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菌落总数、乙烯释放量、衰老相关基因表达、乙烯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处理可有效延缓西兰花总叶绿素的降解,抑制其菌落总数上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与对照西兰花内源6-BA含量不断下降不同,外源6-BA处理则维持了贮藏后期组织内较高的6-BA含量,但经煮熟后,处理和对照组的内源6-BA含量均大幅度下降;6-BA处理下调了叶绿素酶2、半胱氨酸蛋白酶5和富含脯氨酸蛋白基因的表达,延缓了叶绿素a/b结合蛋白1基因表达的下降;6-BA处理降低了乙烯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了西兰花的乙烯释放量。总之,外源6-BA维持了鲜切西兰花贮藏后期组织内较高的内源6-BA水平,从而抑制了乙烯的生成,最终减缓了西兰花的衰老进程。

关键词: 西兰花 6-苄氨基嘌呤 衰老 乙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2014年稻瘟病重发谈今后防控对策的改进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4年稻瘟病在江苏全省偏重发生,局部大流行,自然发生程度为近30年最重,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分析了稻瘟病重发原因:水稻品种抗性下降,气候条件极其有利,部分地区防治质量不高,栽培措施复杂。提出了稻瘟病防控对策的"五个改进":改进工作思路,加强协作攻关;改进监测办法,建立预警体系;改进防控对策,实施综合治理;改进用药技术,提高防治水平;改进服务方式,推进措施到位。

关键词: 稻瘟病 重发原因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高,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水稻 半糯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渣复合基质在茄子育苗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腐熟木薯渣和蛭石为主要原料配制穴盘育苗基质,研究复合基质对茄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薯渣∶蛭石=(2~3)∶1(V∶V)时育苗效果最佳,可加快茄子的出苗速度并增加出苗率,提高幼苗素质;与对照(泥炭∶蛭石=2∶1)相比,株高、茎粗、鲜干质量、壮苗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差异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茄子 育苗 基质 木薯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减排潜力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面源污染一直被认为是竺山湾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实地调研农户的方法考察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蔬菜、果园生产在"十二五"初期养分投入状况,结合太湖流域"十一五"期间已获示范验证、可推广应用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模式或实践,估算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生产控污减排能力。结果表明,基于目前的稻麦、蔬菜和果树种植面积,规模化应用稻-麦施肥减量技术和稻-绿肥技术轮作模式可分别实现无机N投入减量132.4、424.3 t·a-1和总N减排20、42.3 t·a-1;蔬菜种植优化技术模式可减少无机N投入993.7 t·a-1和减排总N 181.3 t·a-1;果园优化施肥与三叶草截流控害集成技术模式,至少可实现节省无机N投入1000 t·a-1和减排总N 116.8 t·a-1。综上,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生产已较"十一五"时期无机N投入水平明显降低,但依然还有减量空间;有机肥施用量逐步提升,但符合竺山湾湖小流域的最适施用水平还有待深入研究。最后给出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农田面源污染规模化防控建议,以期为改善竺山湾湖水质进而确保太湖水质安全提供支持。

关键词: 养分N投入 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模式 农田面源污染 减排潜力 环竺山湾湖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