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技术现状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黄鱼是我国主要的近海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大黄鱼育种和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黄鱼的养殖产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单一品种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之一。本文综述了大黄鱼的保鲜技术(包括传统冷藏、生物保鲜剂结合冷藏保鲜、辐照结合冷藏保鲜、冰温气调保鲜、微冻保鲜、冷冻保鲜等技术)、超高压处理技术、大黄鱼加工技术(包括即食休闲食品加工、腌制、干制加工、熏制、糟制、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提出大黄鱼今后在保鲜和精深加工方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保鲜技术 加工技术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黄姑鱼生长、免疫及血清生化的差异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生长、免疫、血清生化指标对不同养殖模式的响应,设置了循环水养殖和近海网箱养殖两种模式,进行300 d的养殖实验,通过检测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比较黄姑鱼的生长、免疫及血清生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本实验的循环水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条件下,黄姑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31%和0.33%,存活率分别为(64.85±4.72)%和(77.50±5.32)%,饵料系数分别为1.21和1.07;溶菌酶、血清葡萄糖、皮质醇指标在两种养殖模式中均有显著升高;IgM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循环水系统中黄姑鱼肝脏的抗氧化指标在0~50 d期间均有显著提高,并且都与网箱系统中的黄姑鱼肝脏的抗氧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循环水系统中黄姑鱼总抗氧化能力从实验开始时的(7.683±0.731)U·mgprot~(-1)上升到100 d时的(60.808±12.937)U·mgprot~(-1),后期虽有所回落,但仍与0 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箱系统中黄姑鱼抗氧化指标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比较平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循环水系统对黄姑鱼的胁迫大于网箱系统。

关键词: 黄姑鱼 免疫 血清生化指标 循环水 网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湾蓝圆鲹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年际变化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2—1993年(1992年)、1998—1999年(1998年)、2006年、2007年、2008—2009年(2009年)、2010年和2011—2012年(2012年) 7个时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群体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蓝圆鲹优势体长组由1992年的130~170 mm减小为2007年的110~140 mm,随后有所回升,2012年为120~130 mm和140~170 mm;2)平均体长相比于1992年的160.23 mm,2007年只有139 mm,呈下降趋势,随后逐年回升,2012年为149 mm;3)初次性成熟体长(L_(50))以及初次性成熟年龄(A_(50))也呈类似变化趋势,L_(50)和A_(50)分别由1998年的180.16 mm和1.860减小为2007年的174.91 mm和0.888,之后回升至2012年的180.87 mm和2.538;4)生长系数(K)则从1992年的0.39上升至2007的0.76,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为0.5;5)总死亡系数(Z)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年升高,于2009年达到最高值(2.77),随后开始逐年降低,2012年降至1.68。开发率(E)也呈类似变化趋势,其中2010年的开发率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相当。

关键词: 蓝圆鲹 生物学特征 开发率 年际变化 北部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海南省渔船航次动态监测与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近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渔船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在渔船管理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北斗船位数据还包含位置、时间、航速、航行等信息,可进一步用于渔船航次信息挖掘与分析。文章首先把海陆边界划分成多个0.1°×0.1°的港口格网,然后根据格网与渔船轨迹相交关系,提取海南省2016年的全部航次。海南省渔船以小型为主,航次时间1~5 d占全部航次数的71.8%,各作业类型航次时间平均都在5 d左右;受休渔期、节假日、台风等天气影响,航次频数各月变化有3个峰值和3个谷值;儋州、三亚、文昌3个海南省返回港的航次占航次总数的62.9%,海南省出港非海南省返港的航次主要集中在北海市、阳江市、惠州市等港口。文章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航次提取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直接应用到安装有北斗终端的近海其他省市的渔船。

关键词: 渔船监控系统 渔船航次 海洋捕捞管理 数据挖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克隆及其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Drosha基因长度为3443 bp,编码10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包含2个相邻的RNA酶Ⅲ结构域(RⅢDa和RⅢDb)和1个双链RNA结合结构域(dsRBD)。Exportin 5基因全长为5000 bp,编码120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包含1个Importin-βN-末端结构域(IBN-N)和1个核输出蛋白结构域(XPO-1)。同源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Drosha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高度相似,与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相似度最高,达94%。qRT-PCR分析结果显示,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在精巢不同发育时期,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在Ⅱ期(精母细胞增殖、分化期)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发育过程中,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也大致相同,随着卵巢发育(Ⅱ~Ⅴ期)逐渐升高。研究表明,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可能通过调控miRNA的合成来影响三疣梭子蟹性腺发育过程,为深入解析三疣梭子蟹性腺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Drosha Exportin 5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卫星评估草鱼放流亲本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的13对草鱼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开展了2011至2015年长江中游草鱼亲本增殖放流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评估。通过对各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3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8622(0.657~0.950),基因多样度为0.8555(0.675~0.936)。15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4503~10.1536,等位基因丰度为11.483~15.204,说明1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遗传分化指数分析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ST<5%)。通过贝叶斯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草鱼群体分为4个组群,根据分组结果以及来源划分分别对草鱼群体进行AMOVA分析,发现遗传变异大部分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组间及组内群体间的分化水平较低(FCT<5%,FSC<5%),与FST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当前草鱼亲本增殖放流模式对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草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增殖放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酪胺生物转化生成章鱼胺的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酪胺为原料生物转化生成章鱼胺.【方法】参照生物体中章鱼胺的生成路径,以含有细胞色素P450酶的草鱼肝脏S-9部位为酶源,维生素C为氢载体,异烟肼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以酪胺为底物,37℃保温反应.【结果】提取得到的S-9部位冷藏在4℃条件下,其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只能保持4h左右,而-25℃冷藏条件下其活性可保持8-10d.生物合成试验的结果显示氢载体对生物合成章鱼胺是必需的,反应1h产生的章鱼胺为879.66μg/4.5mL反应液,章鱼胺的生物合成率为21.4%,酪胺代谢率为90.0%.【结论】以草鱼肝脏S-9部位为酶源生物转化生成章鱼胺是可行的.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细胞色素P450 章鱼胺 酪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不同寄生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点,寄生组与对照组鱼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寄生后期(1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寄生前期(2 d)、中期(5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血浆、肌肉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对照组鱼在寄生中期和后期肝脏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肌肉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寄生组鱼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寄生中期和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鱼肝脏游离氨基酸在寄生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前期、中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钩介幼虫寄生会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降低,血浆及肝脏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推测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的关键营养因子。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钩介幼虫 寄生 营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草鱼呼肠孤病毒通用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淡水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 Bank登录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不同基因型毒株编码VP2蛋白的S2节段保守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价,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三种基因型GCRV的通用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三种基因型GCRV中均扩增出大小约590 bp的特异性条带;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I、Ⅱ、Ⅲ型GCRV的检测限分别为380、250和380拷贝/μL。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目前已知的三种基因型GCRV,而在大鲵虹彩病毒(GSIV)、锦鲤疱疹病毒(KHV)、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中无扩增产物。利用该方法检测49份草鱼出血病疑似样品,结果显示均为GCRV阳性,其中I型阳性率为8. 2%,Ⅱ型阳性率为85. 7%,Ⅲ型阳性率为2%,I、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 1%,其他类型的混合感染未检测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针对I、Ⅱ和Ⅲ型GCRV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通用性好、省时高效的突出特点,同时还兼具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关键词: 不同基因型草鱼呼肠孤病毒 简并引物 RT-PCR VP2蛋白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陵湾口海水水质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5—2016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海陵湾口海水温度、盐度、p 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叶绿素a(Chl-a)、石油类、硫化物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16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综合污染评价指数(P)、富营养状态(E)和质量评价指数(NQI)对该区域渔业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对海陵湾海域污染贡献率最高的因子依次是石油类、DIN、COD和DO,不同季节海水受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季海水中DIN污染贡献率最高(0.27~0.69 mg·L~(–1)),仅达到国家四类海水标准;夏季水质清洁,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标准,但DO质量浓度(4.69~5.93 mg·L~(–1))显著低于其他三季;秋冬两季海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石油污染,海水中石油类质量浓度分别达0.069 mg·L~(–1)和0.143 mg·L~(–1),均超过国家二类海水标准限量值,综合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冬季海水中COD值(3.67 mg·L~(–1))和Chl-a质量浓度(13.07 mg·m–3)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11个调查站位(90%以上)NQI值大于3,水质呈现明显的富营养化状态。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营养盐 水质评价 海陵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