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双季稻水肥管理措施,在福建省东部双季稻区设置田间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 T0(对照,未施肥+常规灌溉)、T1[习惯施肥(273 kg N·hm-2,59 kg P·hm-2,112 kg K·hm-2)+常规灌溉]、T2[优化施肥(240 kgN·hm-2,52 kg P·hm-2,198 kg K·hm-2)+常规灌溉]和T3(优化施肥+节水灌溉)4种水肥耦合处理下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田面水氮、磷流失变化.结果表明:与T0相比,T1、T2和T3处理早稻稻谷产量显著提高了 0.7、1.0和1.1倍,晚稻稻谷产量显著提高了 0.9、1.1和1.0倍;T1、T2和T3处理早、晚稻植株地上部分,尤其稻谷氮、磷吸收量增加显著,早稻稻谷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1、1.2和1.2倍,磷吸收量增加0.9、1.4和1.6倍,晚稻稻谷氮吸收量增加0.8、1.0和1.0倍,磷吸收量增加0.7、0.9和0.9倍.T3比T1处理早稻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71.1%和69.2%,晚稻分别显著增加26.4%和25.0%,但田面水可溶性总氮流失量减少了 16.0%,并以硝态氮流失为主;T2与T3处理早晚稻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本试验中的优化水肥管理措施(T3)既能促进水稻氮、磷吸收利用,提高双季稻产量,又能降低早稻田面水氮素尤其是硝态氮的流失.本研究可为福建省东部双季稻区水肥利用管理和氮、磷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氨苄青霉素与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协同作用的研究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氨苄青霉素(AMP)和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的协同作用,在亚MIC浓度AMP下,测定噬菌体RAP15对鸭疫里默氏菌RAf63生长的影响、RAP15形成的噬菌斑大小、增殖效果、不同噬菌体株对RAf63的裂解情况.动物试验比较噬菌体、AMP、二者合用对RAf63攻击的治疗效果.结果,亚MIC浓度的AMP下,RAP15对RAf63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4倍、RAP15噬菌斑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RAP15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增加,部分噬菌体株表现出裂解RAf63的能力.RAf63人工感染番鸭后,AMP和RAP15联合治疗组,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的效果都更好.研究表明,在体外抑制鸭疫里默氏菌的生长或体内治疗其感染,AMP和噬菌体都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为应用AMP和噬菌体联合制剂来防控传染性浆膜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生"空间视角下东南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水土保持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研究对象,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其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冲突管理建议。[结果]仙阳镇共存在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其中高度冲突区和中度冲突区的冲突程度较为激烈,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8.00%和22.41%。[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范围较大,风险较高。应积极发展用地竞争优势区,并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生态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平衡各类土地利用冲突。


离子液体辅助酶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姜黄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辅助酶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酶用量和离子液体用量5个因素为响应变量,姜黄素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pH5.4,离子液体20%,酶用量21%,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59℃.在该工艺下姜黄素类化合物理论得率可达到5.922%,验证实际得率为5.882%,与理论得率相对误差为0.04%.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取姜黄中的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枇杷不同组织中主要三萜酸含量多样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枇杷种质资源不同组织中主要三萜酸组分含量多样性,为功能化利用与特异资源挖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份枇杷种质叶片、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等三萜酸组分含量,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0份枇杷资源的叶片、果皮、果肉、种子中均含有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各组织中的三萜酸组分含量变异系数为21.8%~213.4%,变异最小的是叶片齐墩果酸含量,变异最大的是果肉熊果酸含量.不同组织中,叶片的三萜酸含量最高,其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0、3.47、1.10、8.63mg·g-1,是果皮的1.8~2.2倍、果肉的64.1~582.2倍、种子的114.4~170.6倍.大多数资源叶片和果皮的熊果酸含量最高,平均熊果酸含量各占总三萜酸的47.5%和51.4%,其次是科罗索酸含量,各占40.2%和35.7%,齐墩果酸含量均最低;果肉中科罗索酸含量最高,占总三萜酸的75.6%~94.1%,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低.各组织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与三萜酸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枇杷种质资源各组织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含量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片的三萜酸含量高于果皮,二者的含量远高于果肉和种子.研究结果可指导叶片高三萜酸种质挖掘,也可用于果皮高熊果酸或果肉高科罗索酸优异资源的挖掘.


茶小绿叶蝉种名变更及其种群发生与生物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对近十年(2011?2021)我国茶小绿叶蝉在种名变更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茶小绿叶蝉的分类归属、种名变更、种群遗传关系、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种群发生与茶树品种、气候、生境、抗药性的关系,并结合绿色发展新理念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对推进绿色防控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建兰品种资源数量性状与分组性状的DUS判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32份建兰品种资源的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为建兰品种DUS性状科学判定方法的建立提供支持.[方法]以收集保存的32份建兰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NY/T 2441-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兰属》(以下简称《兰属植物DUS测试指南》)中的测试要求,每个品种测量10株,每株取样1个,对建兰植株的大小(高度)和叶片数、叶长度和宽度、假鳞茎大小、花序花数量、花序梗长度和粗度以及花、中萼片、侧萼片、花瓣、唇瓣的长度和宽度共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采集数据,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量性状分级与各级分布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变异情况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根据《兰属植物DUS测试指南》中的分级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18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将叶片数由5级改为3级,花序花数量由9级改为5级;根据各级的分布频率结果可知,18个数量性状中除植株大小是偏左的偏态分布外,其余17个数量性状较为符合不同峰度的正态分布.相比植株和叶片性状,花部性状间相关性更高,花长度、花宽度与萼片、花瓣、唇瓣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萼片宽度与花瓣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2份建兰品种资源品种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5%,稳定性较高,而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变异丰富.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出的分组性状为花长度、植株大小、萼片宽度、花序梗长度和假鳞茎大小,与《兰属植物DUS测试指南》中的分组性状部分吻合,可以增加花序梗长度作为分组性状.[结论]建兰种质资源品种内稳定性较好,品种间变异丰富,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潜力;DUS测试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结合标准品种或实际栽培品种来进行分级,并进行年度间的矫正;数量性状的分组性状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筛选.


香蕉果肉对乳酸菌在冻干和贮存中活性的影响
《粮食与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开发香蕉-益生菌冻干产品及探索益生菌保护技术,以不同成熟度香蕉泥混合乳酸菌并真空冷冻干燥,通过测定香蕉-乳酸菌冻干粉在冻干、贮藏和模拟胃酸胁迫下的活菌数、冻干粉的微观形貌及香蕉的理化指标,探讨不同成熟度香蕉对乳酸菌在冻干和贮藏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香蕉对乳酸菌在冻干和贮存中的保护效果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随着成熟度提高,香蕉对乳酸菌冻干的保护效果增强,对乳酸菌贮藏的保护效果减弱;但总体而言,成熟度越高,在冻干、贮存、和胃酸胁迫后的活菌数也越高。其中,三级香蕉组冻干后活菌数6.67×10~6 CFU/mL与脱脂乳组6.20×10~6 CFU/mL无显著差异;在贮藏28 d后乳酸菌存活率101.95%,是空白组的21.42倍;在模拟胃酸胁迫后活菌数仍保持在10~6 CFU/mL以上。结果显示,3级以上成熟度香蕉不仅是良好的乳酸菌载体,同时能为乳酸菌冻干和贮存提供有效保护。


基于GGE双标图分析菜用甘薯登记品种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大的菜用甘薯品种,通过分区多点生产试验,跟踪评价4个菜用甘薯登记品种的特征特性、食味品质和产量等,采用GGE双标图法对其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试点鉴别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菜薯18食味品质最好,薯绿1号次之;薯绿1号丰产性最好,鄂薯10号次之;鄂薯10号稳定性最高,薯绿1号次之;福州最适宜种植福菜薯18,武汉最适宜种植薯绿1号,徐州最适宜种植福薯7-6.武汉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最好.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环境下菜用甘薯丰产性、适应性提供了直观的分析方法,为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