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路径探索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作出“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双重影响下,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机遇。聚焦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系统梳理“十三五”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成效,即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平台稳步推进、技术交流逐步深入、人才建设量质齐升。借鉴总结美国注重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以色列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荷兰“金三角发展模式”等创新经验,选取国内3家代表性农业科研机构,即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参考其在多边合作机制、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引智引才等方面的先行做法,深入分析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变局、新影响、新动向和新需求。进而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路径,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二是建立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网络,三是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两山"理论视角下广东佛山市县域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4
摘要:为了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视角下县域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研究两者耦合关系及变化趋势,助力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构建包含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AHP法组合赋权确定各指标权重,接着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佛山市5个区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佛山市五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且五区耦合度关系σ收敛值总体呈波动变小,五区间协调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关键词: “两山”理论 县域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 广东佛山市


国内外碳金融研究进展及热点计量化可视文献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国内外碳金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以期为国内外碳金融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直到2023年底在中国知网(1 020篇)和Web of Science(481篇)两个数据库共计1 501篇的碳金融相关文献,对其年度发文量、国家/地区、作者、机构合作网络以及被引文献、被引期刊、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内的研究紧跟政府的政策调整,研究热度波动非常大,研究领域与政策导向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和机构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状态,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金融、环境与资源、经济管理、投资、证券、市场研究等学科领域上,发文多在金融类期刊上。国际的研究从学术研究的特点出发,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基于前期的启蒙研究,后期成果丰硕,目前研究集中在金融、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上,发文期刊类型丰富。该文预期未来研究方向将继承过去的研究热点,在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学科研究本身规律上寻找平衡点,帮助解决实际中出现的碳排放市场、碳汇市场、双碳目标和交叉学科联动等问题。该文建议未来在碳货币、碳基金、碳信贷、碳衍生品、碳保险等领域进行深入的补偿式研究,在碳定价权本土化、碳金融体系构建、气候变化投融资与全面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
关键词: 碳金融 低碳经济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罗坑鸡遗传结构分析及特征位点挖掘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新资源罗坑鸡与其他著名广东地方品种鸡的遗传关系和挖掘罗坑鸡的特征性位点.对20个罗坑鸡血样进行DNA提取和30×全基因组重测序.同时,将这些数据与本课题组已有的5个广东鸡种(共77 只)样本的数据相结合,采用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分析和祖先血缘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群体结构,采用群体分化指数分析方法挖掘罗坑鸡的特征位点.结果表明: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罗坑鸡在进化上明显聚为一类,与其他广东鸡种有明显分群;主成分分析发现罗坑鸡的遗传成分与其他广东鸡种有明显区分,但群体内的均一性较差;祖先血缘成分分析揭示罗坑鸡存在血缘混杂现象,纯血个体占比较少;群体分化指数分析发现罗坑鸡具有特异性的分化位点,可用于品种鉴定和提纯.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坑鸡与其他 5 个品种在核基因组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存在血缘混杂现象;有独特的特异性位点.本研究结果将填补目前对于罗坑鸡研究的空白,并为未来罗坑鸡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做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罗坑鸡 全基因组重测序 系统进化树 主成分分析 血缘成分分析 群体分化指数


数智化赋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
《粮油与饲料科技 》 2024
摘要:在“数商兴农”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智化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农村电商领域,数智化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商平台的运营效率,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基于此,从数智化赋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析数智化技术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瓶颈,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小菜蛾RyR调控蛋白FKBP基因克隆及其时空表达谱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FK506结合蛋白(FKBP)基因在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形成中的作用,筛选出起主要作用的关键FKBP基因,为阐明小菜蛾抗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分子机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和敏感种群小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浸叶法测定不同种群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3个FKBP基因(FKBP8、FKBP12和FKBP52)的全长序列,并通过GSDS 2.0、CDD和MEME在线分析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与蛋白保守结构域和Moti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和敏感、抗性种群4龄幼虫不同组织FKBP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抗性种群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122.67倍,属于高水平抗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抗性种群小菜蛾体内3个FK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下同),其中FKBP8基因的表达差异最显著,是敏感种群的968倍。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FKBP52、FKBP8和FKBP12基因的全长序列,长度分别为1473、1525和649 bp,分别编码423、307和108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均为亲水蛋白。FKBP52、FKBP8和FKBP12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FKBP52和FKBP12蛋白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FkpA,而FKBP8蛋白具有2个不同的保守结构域。抗性种群小菜蛾4龄幼虫体内3个FKBP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蛹期,其中FKBP12和FKBP8基因在4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和蛹期。FKBP8基因在抗性种群小菜蛾中肠和表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是敏感种群的3.2和3.7倍。【结论】FKBP52、FKBP8和FKBP12基因在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种群小菜蛾中均过量表达,其中FKBP8基因在高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小菜蛾的中肠高表达,表明其可能通过过量表达参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
关键词: FK506结合蛋白 FKBP基因 小菜蛾 氯虫苯甲酰胺 时空表达特性 抗药性


桑叶食品不良风味的形成与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蚕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叶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原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在食疗养生和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通过干燥、打浆、发酵等加工方式生产的桑叶食品普遍存在草腥味特征的不良风味,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品质,限制了其食用化产品的开发。文中综述了品种、成熟度、加工工艺对桑叶食品风味品质的影响及桑叶食品风味品质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优质桑叶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菌GDND-2的鉴定及防病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烟草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发储备菌株资源.以烟草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拮抗菌,通过培养形态、生化特征和分子技术鉴定菌株.用平板划线测定拮抗菌耐受力,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病害的防效.筛选出拮抗菌GDND-2,其10%和20%发酵滤液对病菌生长抑制率为53.09%和62.24%.鉴定GDND-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nzensis),该菌抑菌谱广,耐极端温度、酸碱和盐碱,对多菌灵等7种常用杀菌剂不敏感.GDND-2发酵液处理15、30、45 d,对烟草根腐病的防效为70.00%、74.62%和79.51%,处理45 d的防效高于多菌灵.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抗菌谱广,性状优良,可有效防治烟草根腐病,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鉴定 耐受性 防治效果


穿心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穿心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究造成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软件R Studio、Excel 2019和在线软件CUSP、Codon W 1.4.2等对筛选出的53个蛋白编码区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53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 CDS)的碱基组成和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 ENC),以及通过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 RSCU)分析确定了最优密码子。结果表明,穿心莲GCall平均含量为38.52%,其中第1、2位碱基的GC含量均远高于第3位碱基;ENC值的平均值为48.024,且ENC值大于45的占75.47%,穿心莲偏性较弱;通过ENC-plot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以及中性绘图分析确定了密码子偏好性在主要受到选择的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突变因素影响;共确定了UUU、UUA、CUU等18个最优密码子,均为A/U结尾。该研究为完善穿心莲叶绿体基因组学、植物鉴定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密码子偏性 叶绿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TBS技术对广东省部分农区害鼠监测和防控效果研究
《生物灾害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为保障广东省水稻安全生产,减轻农区害鼠为害损失,总结农区鼠害TBS技术试验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控技术模式。【方法】对TBS技术在广东省农区害鼠监测和防控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江门市台山市和河源市连平县设置5 005 m TBS围栏、502个捕鼠桶。【结果】共捕获害鼠478只,捕获鼠种包括小家鼠151只,黄毛鼠126只,板齿鼠109只,褐家鼠76只,黄胸鼠16只,其中,小家鼠、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为当地农田主要鼠种,分别占捕获总量的31.6%、26.4%、22.8%和15.9%,捕获鼠种构成分别与2023年当地使用鼠夹法进行的鼠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不同生境捕获鼠数量的比较,结果显示,水稻苗期香蕉树区域TBS围栏捕获鼠数量显著高于河道区域,黄熟期荷花池区域捕获鼠数量显著高于河道区域。在连平县和台山市试验区均未捕获到害鼠,台山市对照区害鼠捕获率为10.50%,连平县对照区害鼠捕获率为9.50%,TBS技术对害鼠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台山市试验区和对照区的调查丛数、有效穗数和受害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TBS围栏防治效果95.41%;连平县试验区和对照区有效穗数和受害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TBS技术防治效果85.35%。【结论】TBS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害鼠危害,减少稻谷损失。TBS技术具有安全、环保、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