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桔小实蝇BdorOBP2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合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气味结合蛋白BdorOBP2对甲基丁香酚(ME)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合特性,以期为基于蛋白结构的新型引诱剂的分子设计提供靶标蛋白。本研究扩增获得气味结合蛋白BdorOB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三维结构预测显示,BdorOBP2具有6个α螺旋,同时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荧光定量结果表明BdorOBP2在雌雄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同时在足、翅等组织中表现出性别差异表达特性,推测BdorOBP2具有识别性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的双重作用。在对BdorOBP2蛋白表达和纯化的基础上,采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了BdorOBP2与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BdorOBP2蛋白对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甲醚等4种化合物的结合能力相当。BdorOBP2在感受寄主挥发物及性信息素过程中挥发重要作用,为基于靶标蛋白的新型行为调控剂的分子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气味结合蛋白 荧光竞争结合试验 甲基丁香酚类似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养密度对日本鳗鲡夏秋两季养殖水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分夏秋两季,调查并讨论了放养密度对养殖鱼水质和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夏季低密度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51 (1号塘)、1.50 (2号塘)和1.49 kg/m~2 (3号塘),高密度组分别为2.17 (4号塘)、2.14 (5号塘)和2.13 kg/m~2 (6号塘)。秋季低密度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74 (Ⅰ号塘)、1.72(Ⅱ号塘)和1.75 kg/m~2 (Ⅲ号塘),高密度组分别为2.36 (Ⅳ号塘)、2.34(Ⅴ号塘)和2.36 kg/m~2 (Ⅵ号塘)。两次分别从每个养殖塘采集5份水样,每个密度组养殖塘随机采集4尾日本鳗鲡。结果显示:两季高密度塘水体透明度和溶氧显著低于低密度塘(P<0.05),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COD、叶绿素a指标显著高于低密度塘(P<0.05),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密度均大于低密度塘一个数量级,且经统计分析,夏季高密度组的蓝藻门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此外,高密度塘水体菌群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低密度塘, Simpson指数则相反(P<0.05)。在门水平上,经统计分析,夏秋两季高密度组放线菌门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而夏季高密度组变形菌门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秋季拟杆菌门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在营养品质方面,日本鳗鲡肌肉的硬度、剪切力、咀嚼性、回复性参数及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小于低密度塘(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塘(P<0.05)。综上,高密度与低密度塘相比,水质指标、藻类组成、菌群多样性及鱼体质构、营养成分等指标中大部分参数呈现一致性负面影响,共同构成日本鳗鲡品质与养殖环境的敏感参数。此外,夏季日本鳗鲡放养密度为2.13—2.17 kg/m~2水质呈现富营养化及轻度污染状态。

关键词: 放养密度 营养品质 质构 水质变化 日本鳗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水资源-能源-粮食网络特征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省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对水资源-能源-粮食(WEF)依赖程度高,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合理配置WEF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广东省2007、2012、2017年的WEF资源网络模型,通过探索网络拓扑性质,挖掘网络关键节点和关键路径,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关注对象.结果表明:1)广东省WEF资源网络具备小世界属性,能源网络的小世界属性较强,水资源网络较弱,关键节点和关键边的调控均会对WEF资源网络形成较大影响;2)农业(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和烟草,化学产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建筑,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关键节点具备较大点强度,其资源调控对广东省水资源、能源、粮食的节约效应显著;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建筑,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在WEF资源网络中处于枢纽位置,其资源节约效应可快速传递至整个网络;4)农业→食品和烟草、农业→纺织品、食品和烟草→住宿和餐饮等边频繁出现于WEF资源网络的关键路径之中,改变其资源流通量,可显著改变所在关键路径甚至整个WEF资源网络的流通量.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资源网络 关键节点 关键路径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鸭共作与圈养模式对麻鸭生长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摘要:该研究旨在比较研究稻鸭共作和圈养两种饲养模式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稻田养鸭生态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选择来自一个商业孵化场的400只雄性1日龄麻鸭随机分为稻鸭共作组(密度为30只鸭/亩)和圈养组(密度为10只/平方米),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时长49天。圈养按20只鸭子分组分配到10个铁丝地板围栏,共200只;另外200只在稻田放养。在49日龄时,分别测定这两组鸭的体重、采食量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组日增重、日采食量、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01),而圈养组料重比高于稻鸭共作组(P<0.001)。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蛋鸭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稻鸭共作 麻鸭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院地合作推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地方农业产业链完善和强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助力地方产业提质增效,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为例,对揭阳市的农业基础和特色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分析目前院地合作中仍存在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院地资源难以充分共享、院地合作目标和需求不一致等问题。揭阳分院要全面深度参与揭阳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建设和基层人才培养等工作,深化院地合作交流机制,加快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创新院地合作模式,以期为科研院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推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院地合作 揭阳市 农业产业链 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庞大的市场。市场的发展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快速、可靠的茶叶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技术是辅助茶叶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茶叶质量与品质检测方法费力、耗时或极具主观性。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单、无损、快速的特点,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检测技术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容易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本文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状况,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于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茶叶 质量控制 信息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奋进"百千万":薯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经验

广东经济 2024

摘要: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保持了高水平的粮食自给率,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是结构性短缺问题仍然突出,人们对粮食质量要求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异和国内粮食种类供需不平衡等因素使得粮食仍然需要进口~([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电子束辐照脆肉鲩鱼片的贮藏品质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试验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于脆肉鲩鱼片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剂量(0、1、3、5、7 kGy)的电子束辐照,结合真空包装于4℃冷藏条件下保鲜,测定菌落总数(APC)、脂质氧化产物(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TPA)和色度,结合感官评价探究电子束辐照对鱼片冷藏期间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能较大程度抑制鲩鱼片中微生物的增长,3~7 kGy的辐照剂量能使鲩鱼片在整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保持在106 CFU/g以下,推断3 kGy是脆肉鲩鱼片最低有效剂量。虽然辐照处理后会导致鲩鱼片TBARs值增加,但在贮藏后期有延缓TBARs值上升的效果,5 kGy及更低剂量可维持鲩鱼片TBARs在较低水平。同样,辐照能延缓鱼片TVB-N含量的增加。辐照对鲩鱼片气味、质构和色值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考量,在真空包装,4℃冷藏的条件下,3 kGy是脆肉鲩鱼片最低有效剂量,5 kGy是最高耐受剂量,使用3~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最适用于脆肉鲩生鱼片的贮藏保鲜。该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应用于脆肉鲩鱼片的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辐照剂量 脆肉鲩 品质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原体引起雪花木小叶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2年首次在广州市发现园林植物雪花木小叶病病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植原体的种类鉴定。以雪花木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P1/P7进行PCR扩增,获得广东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BLL-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811 bp, GenBank登录号为OQ625536)。16S rRNA序列相似性显示,BLL-GD2022与16SrVI组植原体株系的相似性最高,为97.05%~99.83%,其中与隶属于16SrVI-D亚组的10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99.21%~99.8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LL-GD2022与16SrVI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其中与16SrVI-D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基于16S rRNA序列的iPhyClassifier限制性内切酶虚拟RFLP分析表明,BLL-GD2022与16SrVI-D亚组的参考株系Brinjal little leaf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为X83431)的酶切图谱一致,相似系数为1.0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明确广州市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隶属16SrVI-D亚组成员。本研究首次在园林植物雪花木上检测到植原体,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为16SrVI-D亚组成员,为开展16SrVI-D亚组植原体在蔬菜、花卉和园林植物的发生监测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雪花木小叶病 植原体 16S rRNA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预制菜产业瓶颈制约与路径选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推进我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瓶颈及主要头部企业的优劣势、客群特点、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剖析国外预制菜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预制菜产业尚未形成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壁垒低、缺乏国家标准、行业格局高度分散,预制菜龙头及标杆企业严重缺乏,市场参与主体"小、散、弱"问题普遍.根据美 日等国先发经验,提升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及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势在必行;预计此后3~5年内我国预制菜行业将出现竞合并购,尤其龙头企业上下游业态整合、大单品打磨、精细化、绿色化生产将是预制菜高质量长效发展的主要路径.政策方面,建议从"三产融合""三链耦合"层面对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进行机制设计,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应关注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机制的完善,不断消除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产品壁垒、产品同质化等不确定性问题.

关键词: 预制菜 全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国外经验 路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