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呼吸道应答模式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 μL/只(108 EID50/100 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的临床特征,采集感染后0、1、3、5、7、9 d的咽拭子和血清样品;感染后5和9 d剖检观察鸡的呼吸道和肺脏病理变化,收集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和抗体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气管灌洗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H9N2亚型AIV感染后鸡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感染后1~5 d在咽拭子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且感染3 d后病毒载量最高,感染5 d后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感染5 d时,在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前两者载量高于肺脏;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在感染后3 d增多,感染后5~9 d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血清IL-10、IL-1β、TNF-α和NF-κB也在感染后3 d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气管灌洗液中IL-6、IL-10、IL-1β、TNF-α和NF-κB含量很低,且感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 H9N2亚型AIV感染鸡呼吸道模型,确定上呼吸道是H9N2亚型AIV主要感染和增殖部位,H9N2亚型AI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动物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探索H9N2亚型AIV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免疫应答 模型评价


东海近远岸浮游细菌多样性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海洋渔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细菌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蓝碳、藻菌互作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驱动作用。为探究东海不同海域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冬季东海近远岸11个站位的浮游细菌丰度差异及对其主要影响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近岸浮游细菌种类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2个优势属(丰度>5%)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2.33%)和盐单胞菌属(5.09%)。而其远岸浮游细菌类群则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其5个优势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12.30%)、食链菌属(9.98%)、弧菌属(8.67%)、海水单胞菌属(6.09%)及假单胞菌属(5.73%)。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近岸浮游细菌丰度明显高于远岸海域;离岸距离、海水盐度及溶氧量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在所解析的5个属的标志细菌物种中,其中4个属即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极地杆菌属(Polaribacter)、Krokinobacter属和Fluviicola属的物种丰度与离岸距离和盐度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溶氧量呈负相关(P<0.01);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的物种丰度与离岸距离(P<0.05)和盐度(P<0.01)均呈负相关,与溶氧量呈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东海浮游细菌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东海 浮游细菌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素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芒果汁液体培养平菇菌丝体的优化
《中国食用菌 》 2024
摘要:以芒果汁添加比例、蛋白胨添加比例和菌丝接种量作为变量,研究优化平菇芒果汁液体培养基的营养配方。培养5 d平菇菌丝,通过测定菌丝干质量和以硫酸-苯酚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进行单一变量试验。同时,以L9(33)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最佳的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丝干质量随芒果汁添加量增加而先增后减,菌丝干质量在芒果汁添加量40%时最高;菌丝干质量和胞外多糖含量随蛋白胨添加先增后减,在蛋白胨添加比例为0.6%时最高;菌丝干质量和胞外多糖含量随接种量增加先增后减,在接种量为0.8%时最高。由正交实验可知,最佳的平菇芒果汁液体培养基营养配方的芒果汁添加量为40%、蛋白胨添加量为0.6%和接种量为0.8%。


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料蛋白面临需求量快速增加、原料价格上涨和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寻找优质的替代蛋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棉籽蛋白作为一种优质蛋白在动物饲料中广泛使用,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但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棉籽蛋白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通过合理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去除棉籽蛋白的抗营养因子并进一步优化其营养组成,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不断提高.合理利用棉籽蛋白能在保证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动物饲料成本,但关于棉籽蛋白在不同养殖动物和生长阶段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形式,对动物吸收、代谢、生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尚未明确.作者阐述了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生产工艺、替代饲料蛋白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棉籽蛋白利用价值的因素,为棉籽蛋白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提高棉籽蛋白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不同砧木嫁接番茄对酶活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茄果类作物嫁接的亲和性表现,探究不同砧木嫁接番茄接穗后接口处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以番茄接穗自嫁接(TS/TS)为对照,与番茄接穗嫁接番茄砧木(TS/TR)、番茄接穗嫁接茄子砧木(TS/ER)、番茄接穗嫁接辣椒砧木(TS/PR)进行对比,系统评估各嫁接组合在嫁接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酚、总类黄酮、丙二醛(MD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及赤霉素(GA)、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变化。【结果】研究发现,TS/TS、TS/TR、TS/ER组合亲和性较好,TS/PR组合亲和性差,其中TS/PR组合在嫁接24 d后接口处总酚、总类黄酮、MDA含量分别为2.26 mg/g、1.88 mg/g、6.51 μmol/L,而TS/TS组合下三者分别为0.65 mg/g、0.26 mg/g、2.66 μmol/L。自嫁接及亲和性较好的TS/TR、TS/ER组合,接口处总酚、总类黄酮、MDA含量显著低于TS/PR组合,接口氧化应激程度较小。而TS/TR、TS/ER组合在生长阶段接口处总酚、总类黄酮、MDA含量显著高于TS/TS组合。对接口处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同种嫁接与异种嫁接在接口处氧化相关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测定不同嫁接组合接口处6种激素后发现,自嫁接接口处CTK含量最低、JA含量最高,TS/PR组合接口CTK含量最高、JA含量最低。对6种激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嫁接组合接口处JA与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TK与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TK与J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BA与J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SA与CT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番茄嫁接苗接口处的生理生化状态与嫁接亲和性有关,砧穗亲和性好,其接口处氧化应激程度低,亲和性越差的组合其氧化应激程度越高,且嫁接亲和性不仅体现在嫁接后能否正常生长,还体现在砧木与接穗嫁接后的共生过程。嫁接接口处的激素含量与砧穗亲和性存在关联,亲和嫁接组合接口处JA、SA含量较高,不亲和嫁接组合中ABA、CTK含量较高。


2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2型鹅星状病毒(GAstV-2)及其纤突结构蛋白VP27,通过基因密码子优化合成构建pCZN1-VP27原核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系统通过IPTG诱导表达VP27蛋白后进行纯化,以纯化的VP27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收获抗血清并纯化得到VP27多克隆抗体;分别通过间接ELISA和SDS-PAGE分析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将GAstV-1、GAstV-2病毒液接种LMH细胞,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试验对VP27多克隆抗体进行验证;将GAstV-2阳性或阴性的临床病料组织研磨液接种LMH细胞,利用VP27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纯化后的VP27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3 280 500,纯度高于85%。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GAstV-2感染组在35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GAstV-1感染组则未出现该条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仅GAstV-2感染组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临床病料组织的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GAstV-2阳性的病料组织均可出现特异性荧光,GAstV-2阴性的病料组织未出现荧光。研究获得了可特异性识别GAstV-2的VP27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VP27蛋白在GAstV-2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生物材料,也为建立GAstV-2抗原免疫检测技术奠定基础。


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条件下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为研究对象,在等量碳投入条件下分析秸秆及生物炭还田对早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产量方面,秸秆还田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提高了4.71%,而生物炭还田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提高了17.2%。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生物炭还田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P<0.05),而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CH4排放通量、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P<0.05)。生物炭还田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早稻的产量,同时能显著降低水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秸秆还田处理对产量提升效果有限,具有较高的环境增温风险。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产量 温室效应 低碳农业 有机物料还田 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理化性质


姜黄素改善氧化鱼油对黄颡鱼肠道的不利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饲喂含氧化鱼油饲料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消化酶活性、组织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设计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3%新鲜鱼油(T1组)、3%氧化鱼油(T2组)、3%氧化鱼油+0.02%姜黄素(T3组)、3%氧化鱼油+0.04%姜黄素(T4组)、3%氧化鱼油+0.06%姜黄素(T5组)、3%氧化鱼油+0.08%姜黄素(T6组).选取初始体重为(19.6±0.3)g的健康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上述6种试验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2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道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下,T2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T2组相比,T6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绒毛宽度、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T4~T6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T3~T6组肠道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T3和T6组肠道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下,T4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和分节丝状菌属(Candidatus_Arthromiit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T4~T6 组 Pseudomonas 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Cetobacterium 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T5和T6组Ralston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肠道脂肪酶活性呈线性效应(P=0.001),绒毛长度呈二次效应(P<0.001),绒毛宽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杯状细胞数呈线性(P=0.030)和二次效应(P=0.007);属水平上,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呈二次效应(P<0.001).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3%氧化鱼油诱导了黄颡鱼肠道组织结构损伤,而添加0.04%~0.08%姜黄素能够提高黄颡鱼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有益菌Pseudomonas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相对丰度,改善氧化鱼油诱导的肠绒毛结构损伤.


产蛋高峰期与后期山麻鸭卵泡发育、抗氧化能力和自噬水平的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蛋阶段山麻鸭的卵泡发育、促性腺激素水平、抗氧化能力及卵泡自噬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为开发延长蛋禽产蛋期新技术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产蛋正常的产蛋高峰期(25周)和产蛋后期(70周)的龙岩山麻鸭各84只,随机各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饲喂同一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期8周。于第8周末,随机从每个重复选取3只体况良好、产蛋正常的蛋鸭采血、屠宰取样,检测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相关指标。【结果】与产蛋高峰期山麻鸭相比,(1)产蛋后期山麻鸭的小黄卵泡数量、小黄卵泡指数及平均小黄卵泡重均显著降低,闭锁卵泡重量显著增加(P<0.05)。(2)产蛋后期山麻鸭血浆中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黄卵泡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此外,闭锁卵泡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产蛋后期山麻鸭卵泡中促卵泡素受体(FSHR)mRNA表达水平降低,叉头转录因子1(FOXO1)被激活并调控自噬相关基因(选择性自噬受体(SQSTM1)和beclin 1(BECN1)下调)(P<0.05)。【结论】山麻鸭进入产蛋后期,由于氧化应激增加,卵泡中FSH含量及敏感性降低,激活FOXO1调控卵泡颗粒细胞自噬,抑制卵泡发育。


自噬调控猪脂肪生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组织是动物机体的能量储存站,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过度沉积造成的肥胖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同样地,猪脂肪的生成影响着猪的抗病力、繁殖性能、肉品质、生产效率等性状,这些性状影响着生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成熟的脂肪细胞是由间充质干细胞经前脂肪细胞分化得到的,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参与,而自噬通常是分解代谢机体中冗余成分最主要的手段,参与维持着机体内稳态.自噬和脂肪生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通常脂肪生成活跃时伴随着自噬水平的升高;而自噬过程受损也伴随着脂肪生成的抑制.在自噬活动中,有许多相关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也参与调控猪脂肪的生成;而在猪脂肪生成的过程中,许多转录调控因子也与自噬关系密切.作者通过总结最新报道的与自噬调控脂肪生成相关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阐述自噬参与猪脂肪生成调控的研究进展,为猪营养调控和肉质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