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福建祥芝渔港、深沪渔港污染物防控情况分析

中国水产 2019

摘要:为加强渔港综合改造和治理,推动渔港污染物防控管理,本文作者对祥芝中心渔港和深沪中心渔港的污染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展开分析.从构建标准体系、源头管理、加大资金投入、理清权责关系、加强科学规划等方面对深入推进渔港污染物防控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对2种材质洞穴的选择和空间分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通过观察人工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ii)在堆积的竹筒和PVC管2种类型洞穴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克氏原螯虾对2种洞穴的选择适应性和空间分布占比规律,不同洞穴内外的雌雄比例分布规律,及单一洞穴内虾的数量分布及雌雄比例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喜栖息躲藏于洞穴中(A组83.47%,B组89.87%),尤其喜栖息躲藏于竹筒洞穴中[B组竹筒(71.80%)和PVC管(11.63%)]。垂直摆放洞穴的上下位置会影响克氏原螯虾分布,克氏原螯虾更喜欢在中下层和下层洞穴中躲藏,其分布数量由下而上依次降低。克氏原螯虾具有一雄多雌同居一穴的现象,不同垂直空间雌雄分布比例没有明显规律,但雌雄比最高分别出现在A组的最下层(3.43∶1)和B组竹筒洞穴的最上层(2.86∶1)。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竹筒 PVC管 洞穴选择 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密度概率分布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近海8个调查航次渔获量数据,结合统计方法分析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分布特征并探索其适宜概率分布类型,进而估算区域平均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各时期资源密度变异系数(CV)在0.67~1.03,说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呈较高程度的不均匀空间分布,且渔获资源密度频率分布呈现明显的右偏特征,总体以0~1000 kg·km~(-2)资源密度为主导;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表明,对数正态、伽玛和韦伯分布是该区域资源密度的适宜分布类型;在海域平均资源密度估算方面,对数正态所得结果与另两个分布类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而伽玛和韦伯分布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与1960—1970年代相比,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适宜概率分布型已从单一类型转变为多类型,这主要归于渔业资源结构、捕捞强度以及气候变化等引起的低渔获量比例变化.

关键词: 资源密度 概率分布 南海北部 捕捞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基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酶基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检测限低、选择性好、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和可室外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是最早实现商品化的一类生物传感器.目前,酶基生物传感器研究广泛并已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生物医学检验等领域.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加剧,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研究酶基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酶基生物传感器,阐述了酶基生物传感器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总结了电化学酶基生物传感器、光学酶基生物传感器和其他酶基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酶基生物传感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纳米酶 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

中国农业会计 2019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经济支出分类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和实施政府会计等新政策、新制度不断出台,在"互联网+"的技术时代,只有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更加及时准确的抓取各项数据,更好的提供决策分析及加强监管.

关键词: 信息化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油脂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3. 83%~36. 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30. 87%~54. 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 92%~35. 07%,C20∶5+C22∶6(EPA+DHA)含量为0. 58%~16. 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0与EPA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 900~1. 000),EPA与DHA呈显著正相关(r=0. 800~0. 899),C18∶1与DH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PA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中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关键词: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鲤科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产品品牌建设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经济 2019

摘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水产品品牌建设,水产企业也在品牌建设方面开展有益尝试,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国内大多数水产企业仍存在只注重产品的加工与销售,走传统的以价格取胜的发展路径,而对产品品牌建设投入有所欠缺,忽视品牌建设的情况,这导致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难以发挥名牌效应。基于CNKI文献库,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对1997-2017年我国水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进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分析存在有水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政府公共服务有待完善、水产相关行业协会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并从政府、企业、水产行业协会的角度分别提出政府要完善政策、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体系建设;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企业与市场间的桥梁作用,承担监督责任等,以期对我国水产企业的水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合理借鉴。

关键词: 水产品 水产品品牌 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类固醇激素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周期的分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软体动物中也参与生殖调控。本文分析了3种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确定虾夷扇贝性腺4个发育阶段的周年分布:休止期(7—9月)、增殖期(10—12月)、生长期(1—2月)、成熟期(1—6月)。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虾夷扇贝性腺各发育阶段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性腺中激素含量呈现孕酮>雌二醇>睾酮,它们分别约占激素总含量的60%、30%、10%;精巢中3种激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卵巢中仅孕酮和睾酮之间显著相关;研究还发现,虽然3种激素含量在性别、发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睾酮比例和雌二醇/睾酮在生长期的精巢和卵巢之间差异显著,精巢睾酮比例高于卵巢,而卵巢的雌二醇/睾酮高于精巢。以上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很可能参与虾夷扇贝生殖调控,在性腺发育、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孕酮 睾酮 雌二醇 虾夷扇贝 性腺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鳞鲑对谷氨酸行为趋向的反应阈值

海洋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氨基酸类诱食剂,通过Y型迷宫实验研究了细鳞鲑幼鱼对不同浓度谷氨酸(glutamic acid)刺激液的行为趋向及反应阈值。依据行为反应评分和偏好度分析结果,细鳞鲑幼鱼对1×10~(-5)、1×10~(-6)、1×10~(-7)、1×10~(-8)、1×10~(-9) mol·L~(-1)的谷氨酸刺激液的相对偏好度分别为0.396、0.436、0.381、3.801、1.142,表明细鳞鲑幼鱼对1×10~(-5)、1×10~(-6)、1×10~(-7) mol·L~(-1)谷氨酸有负趋向反应,对1×10~(-8)、1×10~(-9) mol·L~(-1)谷氨酸有正趋向性,其中对1×10~(-8) mol·L~(-1)谷氨酸的趋向性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嗅觉行为趋向的反应阈值为0.7×10~(-8) mol·L~(-1)。结果表明,谷氨酸可作为细鳞鲑潜在的氨基酸类诱食剂。

关键词: 诱食剂 嗅觉敏感性 细鳞鲑 氨基酸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截短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rnia of Carp Virus,SVCV)shlj1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获得SVCV糖蛋白(Glycoprotein,G)部分基因序列(420 bp),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G;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株,利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对截短G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情况进行检测;将纯化的G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鼠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对抗血清进行鉴定.SDS-PAGE结果显示该重组截短G蛋白与预期大小相符(约为35 kDa),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截短G蛋白血清效价为1:80000;IFAT结果显示,抗血清能够识别不同地区的SVCV分离株(黑龙江省3株,辽宁省2株),在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作用下,呈特异性绿色荧光.结果表明,制备的截短SVCV G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利用其所制备的抗体能够识别我国不同SVCV分离株病毒表面天然结构的糖蛋白.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抗血清制备 细胞免疫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