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长期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氮及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氮及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比较,玉米秸秆还田处理没有显著促进黑土有机碳的积累。与试验初期相比,3个处理(CK、NPK和秸秆还田+NPK)土壤有机碳均同步增加,2006年与试验初比较均呈显著差异。与CK、NP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NPK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N素的供应水平。各处理C/N比值在10.23~11.26之间。秸秆还田+NPK处理19年的玉米平均产量为8 958kg/hm2,与NPK处理基本一致,显著高于CK处理,表明施用有机氮(玉米秸秆还田)代替部分无机氮可以达到相同玉米产量水平。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黑土 碳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非大豆生产与大豆食品加工技术现状

大豆科技 2011

摘要: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不仅有黄金、钻石、铀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还有充沛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葡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翘不同部位连翘苷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综合利用连翘,现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连翘苷,HPLC法测定连翘苷,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对测定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连翘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含量75%,提取30min,物料比为8∶1,提取次数为2次;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显著高于连翘花和果实;连翘花、果实、叶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较强。表明连翘苷在连翘叶中含量较高,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连翘 超声波辅助法 连翘苷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1 CSCD

摘要:本试验用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在5~6叶期用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进行人工加倍,并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不同基因型的材料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的加倍都是有效的,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有显著差异;0.5%浓度的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加倍 单倍体诱导 秋水仙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转染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核移植法获取转基因克隆牛提供供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了携带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的表达载体转染。首先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载体以脂质法介导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PCR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对阳性克隆进行传代2~3次后利用RT-PCR检测外源基因的转录。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后7天可获取原代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后利用G418筛选9天即可获得转基因细胞,对转基因细胞进行传代,PCR检测显示CMV启动子和ω-3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RT-PCR检测显示ω-3脂肪酸去饱和酶mRNA在转基因传代细胞中得到有效转录,为下一步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转基因肉牛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 基因转染 脂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品种肉牛小肠绒毛结构的差异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黏膜绒毛结构的差异性,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4个不同品种成年肉牛的小肠绒毛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的绒毛长度最长,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草原红牛和利木赞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的绒毛宽度最大,与夏洛莱牛和西门塔尔牛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的隐窝深度最深,与其他品种牛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夏洛莱牛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最大,与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比较均不显著(P>0.05),与草原红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品种肉牛性成熟时期小肠黏膜的绒毛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关键词: 不同品种 肉牛 小肠绒毛 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醇碱皂化法提取大豆油脚中辅酶Q_(10)的研究

农业机械 2011

摘要:本研究采用醇碱皂化法从大豆油脚中提取辅酶Q_(10),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焦性没食子酸添加量8%、皂化时间50min、皂化温度70℃、NaOH浓度0.2g/mL,在此最佳条件下辅酶Q_(10)的提取含量为294g/g。本研究证明此方法提取大豆油脚中的辅酶Q_(10)是可行的。

关键词: 大豆油脚 辅酶Q_(10) 皂化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蔗糖代谢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甜玉米东甜3号(Dongtian3),东甜4号(Dongtian4)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素用量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对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了甜玉米鲜穗产量,施K2O 150kg/hm2处理比不施钾处理最高增产14.06%;各施钾处理的子粒可溶性糖、蔗糖、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均明显提高。开花后,子粒蔗糖含量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规律与子粒蔗糖含量变化一致,SS和SPS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钾明显提高了二者活性,利于甜玉米蔗糖合成与积累。经回归分析,甜玉米最高产量钾素用量为K2O 133~140 kg/hm2,最优品质的钾素用量为K2O 140 kg/hm2。

关键词: 甜玉米 钾素 产量 品质 蔗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

摘要:对10个杂交种及对应的5个自交系的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配合力、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行粒数显性方差明显大于加性方差,说明这2个性状易晚代选择;百粒重、秃尖长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相差不多,说明这2个性状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同等影响;容重、穗行数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说明这2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其性状易在早代选择。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5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对敦化一化型、洮南二化型和公主岭二化型3个地理种群共24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1 127条清晰可辨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029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30%;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430 7~0.667 5之间;同一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敦化一化型为0.439 9~0.524 0,洮南二化型为0.487 8~0.667 5,公主岭二化型为0.459 7~0.563 9,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亚洲玉米螟聚成两大类,敦化一化型聚为一类,洮南二化型和公主岭二化型聚为一类。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AFL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