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共线性分析的大豆种子硬实性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种子硬实度关乎食品与饲料加工。为提高大豆种子硬实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发现相关候选基因,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对大豆种子硬实性进行了两年的QTL定位研究,结合前人得到的25个种子硬实性QTL,利用MCScanX对整个大豆基因组进行分析,生成共线性区组,评估大豆种子硬实性QTL之间的共线性,确定了位于Gm02片段的中心QTL。利用多个数据库分析hub-QTL区段的基因,锚定了8个与大豆种子硬实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从CSSL群体中选择种子硬实性不同的两个品系和轮回亲本,用于随后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候选基因Glyma.02G269400和Glyma.02G269500在CSSL群体中硬实性不同的2个品系及轮回亲本绥农14中的表达差异显著。Glyma.02G262600在绥农14中的相对表达量约是CSSL-136的5倍,而在CSSL-200中表达量中等,推测该基因抑制大豆种皮的形成。


民猪从头组装(de novo)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1头雌性民猪采用从头组装(de novo)策略,绘制了其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测序深度达116.91×,N50 contig为57.3 kb,N50 scaffold为4.91 Mb,最终组装的基因组大小为2.64 Gb。组装的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共占基因组大小的41.14%,其中占比最多的为长散在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LINE),但存在1.22 Mb大小的缺失序列。共发现12 079 6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1 854 337个插入缺失突变(InDels),检测到38 867个缺失型结构变异(SV)和6 867个插入型SV,以及575个倒位(INV)型变异。其中,缺失序列长多为60~300 bp,插入序列长多集中在1~8 bp,90%的插入片段长在1~30 bp。与11个其他猪种比较筛选后,发现民猪存在12个特异的SV位点,这些位点的形成机制以逆转录转座子元件的插入为主。预测到20 853个基因,其中20 651个基因有功能注释,占预测总数的99.03%。鉴定出22个基因受到正选择,包括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多磷酸肌醇1-磷酸酶(INPP1)和缓激肽受体B1(BDKRB1);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含HORMA结构域的蛋白1(HORMAD1)和核糖体蛋白大亚基8(RPL8);与耐寒性状相关的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5(TRPV5);与生长性状相关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表异构酶MCEE和尤因肿瘤相关抗原1(ETAA1)以及与免疫性状相关的环指蛋白31(RNF31)。
关键词: 民猪 从头组装策略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变异 正选择


"龙香"梨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龙香"梨为试材,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果实单果质量、种子长、可滴定酸等 18 个性状,以期明确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合目标性状筛选品质更佳的优良株系.结果表明:12 个描述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萼洼深度(0.7176),18 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绿素a(65.02%).单果质量与果实外观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果实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 10 个优良株系,为早期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异源表达大豆转录因子GmNF-YA19提高转基因烟草抗旱性
《生物技术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因子(NF-Y)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类能够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探究大豆GmNF-YA19 的抗旱性及作用机制,为GmNF-YA19在抗旱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GmNF-YA19 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克隆GmNF-YA19,构建GmNF-YA19 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对转基因烟草的抗旱性进行鉴定.RT-qPCR结果显示GmNF-YA19 在大豆中能够响应干旱、高盐、低温及外源ABA,且干旱胁迫下GmNF-YA19的表达量升高最显著.以大豆叶片cDNA为模板,通过PCR克隆GmNF-YA19.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mNF-YA19编码一个含有 21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 22.99 kD,预测等电点 9.40.GmNF-YA19 蛋白序列包含一个保守的CBF结构域.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NF-YA19 蛋白与OsNF-YA7 蛋白、AtNF-YA4 蛋白和AtNF-YA7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共获得 4 棵转基因烟草植株.在干旱胁迫下,GmNF-YA19 的异源表达增强了转基因烟草的抗旱性.与野生型烟草相比,GmNF-YA19转基因烟草中 3 个抗逆相关基因(NtABA2、NtNCED3-2和NtP5CS)的表达量显著升高.GmNF-YA19的异源表达增强了转基因烟草的抗旱性.


沙棘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及储藏稳定性研究
《食品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冻干后的沙棘益生菌粉为主要原料制备沙棘益生菌压片糖果,并对产品进行储藏稳定性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压片糖果的感官评分为响应值,以山梨糖醇、麦芽糖醇、酸味剂及硬脂酸镁的添加量作为影响因子优化沙棘益生菌压片糖果的配方。将优化后的压片糖果在不同温度条件(25, 4和-18℃)下进行为期180 d的储藏,测定其储藏过程中益生菌活菌数、硬度及脆度的变化,以期选择出适合沙棘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储藏温度。结果表明,沙棘益生菌压片糖果的最佳配方为沙棘益生菌冻干粉3、山梨糖醇0.7、麦芽糖醇1.1、酸味剂0.5%、硬脂酸镁1.8%。此时沙棘益生菌压片糖果的感官评分为87.9±7.3分。按该配方制成的压片糖果适宜在4℃条件下进行保存,该条件下储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压片糖果中益生菌的活菌数及产品的品质。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除草剂产生玉米药害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对玉米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气候箱盆栽法,设置3个药剂(乙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和1个清水对照、两个环境温度梯度、3个土壤湿度梯度共24个处理。在施药后调查玉米株高并计算株高抑制率,同时取鲜样送至检测机构确认玉米植株中除草剂成分。结果表明,环境温度10℃、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3种除草剂对玉米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1.0%~18.7%、22.0%~46.9%、21.0%~42.5%;环境温度10℃、含水量为25%时,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3.1%~50.6%、42.5%~62.8%、25.6%~57.6%。除草剂在玉米植株中残留的检测结果,环境温度10℃、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5%、20%、25%时,玉米植株中莠去津残留量分别为0.150~0.360、0.040~0.170、0.190~0.360 mg/kg,环境温度15℃、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5%、20%、25%时,玉米植株中乙草胺残留量分别为0.020~0.490、0.012~0.400、0.015~0.540 mg/kg,莠去津的残留量分别为0.017~0.210、0.020~0.092、0.020~0.110 mg/kg。低温高湿条件下,避免使用乙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易产生玉米苗期药害。
关键词: 玉米 药害 温度 湿度 乙草胺 异噁唑草酮 莠去津


辽宁省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目前,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覆盖全量还田和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和覆盖3种全量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指标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机械化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D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可以快捷、灵敏、安全地检测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方法,试验首先将IDV NP 基因作为检测目标,根据其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RT-qPCR引物,然后采用单一变量法对RT-qPCR反应条件中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检测IDV的RT-q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方法的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分别为400 nmol/L和 61℃,标准曲线为y=-3.572x+42.02(R2 =0.999 3);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拷贝数为8.30×101copies,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 倍左右;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 3%;同时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副流感病毒 3 型(BPIV-3)、牛疱疹病毒4 型(BHV-4)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 244 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23%.说明成功建立了IDV 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特异性好的特点,为IDV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D型流感病毒(IDV)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SYBR Green Ⅰ染料 方法 建立 临床检测


优质抗病啤用大麦新品种-龙啤麦5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啤麦5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2005年以红00-965为母本、龙啤麦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方法选育的优质抗病啤用大麦新品种。2012-2013年进行预备鉴定和产量鉴定试验,2014-2015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2016-2017年完成黑龙江省地区的区域试验。2021年10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大麦(青稞)(2021)23002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多棱啤用大麦,株型紧凑,


芍药种子浸提液对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芍药种子种皮和胚乳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 0.02, 0.04, 0.06, 0.08和0.10 g/m L)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2种受体植物(白菜和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和根长、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芍药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种子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胚乳大于种皮;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苗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的抑制物质均能使白菜和小麦幼苗产生生理响应,影响SOD、CAT和POD活性,从而启动抗氧化酶体系。研究认为,芍药种子种皮及胚乳浸提液均能够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但芍药种子种皮与胚乳中所含抑制物在活性上存在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