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春大棚西葫芦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农家参谋 2024

摘要:春大棚西葫芦经济价值高,种植广泛。在其生产中,如果安排得当、管理到位,能提高产量,甚至能获得接近日光温室西葫芦产生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从选种与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入手,科学系统地介绍了春大棚西葫芦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广大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大棚西葫芦 无公害高产栽培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黏虫卵饲喂方式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提高黏虫卵作为东亚小花蝽饲料的饲养效率,降低饲养成本,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研究了黏虫卵 5 种饲喂方式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采取喂 1 d饿 1 d和喂 2 d饿 1 d的方式和正常每天饲喂的效果相当,东亚小花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力均无差异.因此,喂 1 d饿 1 d和喂 2 d饿 1 d的饲喂方式可作为东亚小花蝽规模化生产饲养方式,从而降低人工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成本.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黏虫卵 饲喂方式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常用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了解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用5种常用农药分别处理东亚小花蝽卵。[结果]2%苦参碱水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30%噁霉灵水剂处理后的东亚小花蝽的卵,可以正常孵化、生长;10%虫螨腈悬浮剂处理后的东亚小花蝽的卵,虽然可以正常孵化,但孵化后48 h若虫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20%呋虫胺可溶粒剂处理后的东亚小花蝽的卵,孵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卵孵化后48 h若虫存活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田间释放东亚小花蝽期间,要严格控制虫螨腈和呋虫胺的喷施,以免对其生长造成影响。

关键词: 农药 东亚小花蝽 孵化率 5龄若虫获得率 成虫获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对密度胁迫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实际生产中‘郑单6386’的最佳种植密度,提高其产量,本研究采用1年2点随机区组设计,对‘郑单6386’在5.25×10~4株/hm2、6.75×10~4株/hm2、7.50×10~4株/hm2、8.25×10~4株/hm2、9.00×10~4株/hm2和1.05×10~5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由5.25×10~4株/hm2增加至1.05×10~5株/hm2,‘郑单6386’的株高、穗位、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为20.17、25.77、0.28 cm;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则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别降低了0.29、3.64 cm、0.29 cm、1.33、6.89、2.58 g;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7.50×10~4株/hm2条件下达到峰值。另外,密度与株高/穗位呈线性关系y=-0.058 4x+2.517 5(R2=0.971 8)。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茎秆强度和穿刺强度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对密度和产量进行回归模拟,建立产量与密度变化趋势模型Y=625.15+63.95X-9.09X2 (R2=0.908 9)。结合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发现,中高水肥条件下,密度在7.50×10~4株/hm2时,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表现较为优良。研究结果为‘郑单6386’的应用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郑单6386’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莫海威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迷迭香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迷迭香根、茎、叶等不同组织中分离得到7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7株内生菌中获得一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阳性内生菌HNYJJ2211C,经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GCF000245335.1),该菌能有效抑制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对HNYJJ2211C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组大小为4 147 805 bp,G+C含量为43.8%,预测编码基因4 075个。分别有3311、1453、2503、440、158个基因被COG、GO、KEGG、VFDB、CAZy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到6个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杆菌烯(Bacillaene)、脂肽类丰霉素(Fengycin)、多肽类细菌素儿茶酚型杆菌巴汀/嗜铁素类(Bacillibactin)、细菌素(Subtilosin A)及抗真菌化合物的二肽化合物芽孢菌溶素(Bacilysin)等。在HNYJJ2211C基因组中发现含有TasA基因,位于2 480714—2 481499 bp,基因全长786 bp(gene2481),编码261个氨基酸。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的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关键词: 莫海威芽孢杆菌 迷迭香 内生菌 抑菌效果 丹毒杆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抗菌次级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伏牛山野生黄精组培快繁体系建立及组培苗质量评估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伏牛山野生黄精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并对组培苗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伏牛山野生黄精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ABA,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2 mg/L NAA+0.5 mg/L GA3,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1 mg/L TDZ+0.5 mg/L 2,4-D+0.4 mg/L NAA,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0.2 mg/L IBA;组培苗分级标准为Ⅰ级苗:株高≥4.2 cm、叶片≥5个,Ⅱ级苗:3 cm<株高<4.2 cm、2<叶片数<5,Ⅲ级苗株高≤3 cm、叶片数≤2个,移栽后成活率为88%。

关键词: 黄精 种子 组培 组培苗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

农产品加工 2024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5份玉米自交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外的14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多个环境下调查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等茎秆抗倒伏相关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极显著;株高遗传力最高,为0.99,其次为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均为0.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145份玉米自交系5个性状77.02%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37.08%、21.94%、18.00%。玉米自交系抗倒伏能力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5份自交系划分为六大类群,筛选出S268、S112、S135、S270等13份抗倒伏能力强的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抗倒伏 茎秆穿刺强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锌配施对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锌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锌不敏感品种隆平638为试验材料,设置225 kg/hm2(HN)、180kg/hm2(MN)、90 kg/hm2(LN)3个施氮量和不喷锌(F0)、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F1)2个喷锌处理,研究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为玉米生产上氮锌合理配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HN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MN处理,两者差异不显著。其中,HN处理能够提高各粒位的粒质量,MN处理推迟了郑单958各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高了上部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下部粒位籽粒的活跃灌浆期;HN处理推迟了隆平638各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长了活跃灌浆期,提高了上、下部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灌浆量,进而提高了产量。与F0处理相比,F1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穗秃尖长(9.9%),显著提高了产量(2.0%),增加了郑单958籽粒上部和下部粒位的粒质量,延长了上部和下部粒位籽粒活跃灌浆期,推迟了上部和下部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高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灌浆量。产量与果穗下部粒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中部粒位粒质量与下部粒位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来看,施氮180 kg/hm2配合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锌4.5 kg/hm2能够推迟锌高效玉米品种果穗上、下部粒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长活跃灌浆期,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灌浆量和粒质量,进而促进玉米产量提高。

关键词: 玉米 氮锌配施 粒位 灌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烟区"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技术

乡村科技 2024

摘要:针对河南省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采用该栽培模式,烟农可利用冬闲烟田种植菜肥两用型油菜,有效利用当地土地、光热资源,实现烟叶增效、油菜薹增收、残茬掩青保育土壤等多重目标,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值得在河南烟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烤烟 菜肥两用油菜 种植技术 油菜薹 绿肥掩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