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江苏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致病力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技术,针对87 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从9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 个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ISSR 引物,PCR 扩增共产生76 个ISSR 分子标记,其中96. 05%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表明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个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测试菌株被分成了7 个遗传聚类群,ISSR 遗传聚类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菌株生长速率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与菌株来源、DNA 条带的多态性及遗传聚类群的划分并无明显相关,而与菌丝的生长速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今后利用代表性菌株进行水稻抗纹枯病的种质资源筛选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立枯丝核菌 聚类分析 致病力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支原体脂蛋白及其变异与宿主互作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蛋白是支原体的重要结构,在支原体与宿主间的互作中有重要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脂蛋白在支原体毒力及致病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支原体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黏附作用,致炎性反应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阐述脂蛋白在基因家族的调控下通过ON/OFF开关、大小变异、结构重组、基因水平转移及抗原调节等发生抗原相位变异的机制,以及脂蛋白变异在支原体致病力方面的影响和重要生物学意义。

关键词: 支原体 脂蛋白 抗原变异 表面多样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毛油对肉鸡肌肉品质、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米糠毛油与其他不同油脂对肉鸡肌肉品质、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 4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相同比例的米糠毛油(CRBO)、大豆毛油(CSO)、猪油(LO)及棕榈油(PO)。试验期42d。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1~21 d)CRBO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SO、PO组(P<0.05),各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CRBO组腿肌烹饪损失显著低于LO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SO组(P<0.05),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SO、LO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O组(P<0.05)。关于胸肌脂肪酸组成,PO、LO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RBO、CSO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CRBO、CSO组(P<0.05),CRBO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第21天,CSO、PO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LO组(P<0.05),CRBO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PO组(P<0.05);试验第42天,CSO组肝脏T-AOC显著低于PO组(P<0.05)。LO、PO组的血清T-AOC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CRBO、CSO组,其中PO组显著高于CSO组(P<0.05)。结果提示,相比其他油脂,CRBO能降低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及提高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同程度地提高胸肌PUFA含量,但对肌肉pH、滴水损失和肌肉及肝脏抗氧化能力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油脂 肉鸡 肌肉品质 脂肪酸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在肉鹅组织中的分布特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肉鹅生长过程中重金属在机体组织的分布特点。试验在广东肉鹅主产区选择一家鹅场,饲养健康雏鹅500只,在1、70和90日龄随机选取8只采集胸肌、腿肌、肝脏和骨骼组织样,并采集养殖地洗浴池水样和池底淤泥样品。组织样、水样和淤泥样中铅(Pb)、镉(Cd)、铬(Cr)和砷(As)的测定方法均参照国家标准方法。结果表明,在肉鹅生长期,四种组织的各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Pb在骨骼含量最高,富集程度较高,在另三种组织中累积程度不高,含量低;Cd在肝脏中含量高,富集程度较高,在另三种组织中含量低且累积程度不高;Cr在胸肌和骨骼中高,在腿肌和肝脏中含量较低,除在骨骼中有一定累积外,在另三种组织无明显富集;As在各组织均无检出。

关键词: 重金属 组织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源坦布苏病毒(SN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PF鸡胚与vero细胞传代接种法,从江苏某蛋鸡场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卵泡萎缩、全身多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发病鸡肝脏、卵巢病料组织中分离一株病毒。该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鹅红细胞,并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核酸为RNA;PCR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用坦布苏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与GenBank上登录和实验室保存的坦布苏病毒E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分离毒(SN01)可能是一种新的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坦布苏病毒属,暂称为鸡源坦布苏病毒。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SN01株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CSCD

摘要:在水稻上,花器官发育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也是繁衍后代的必然过程,因此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通过对拟南芥、金鱼草等植物的研究,人们了解了植物花器官发育的某些重要特征,克隆了许多相关基因。本文综述了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较详细地总结了参与水稻花器官发育的MADS-box基因及其功能,并介绍了近年来报道的一些水稻花器官突变体及相关基因。

关键词: 水稻 花器官 分子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远缘杂交受精后生殖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远缘杂交受精后生殖障碍的研究进展,对胚降解和杂种不育的特征特性与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克服植物远缘杂交受精后生殖障碍的方法,包括幼胚拯救(子房、胚珠和胚培养)以克服胚败育、染色体加倍以克服杂种不育及化学处理、回交等其他方法;最后指出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并整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以阐明胚胎败育的分子机理,应是未来植物远缘杂交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远缘杂交 生殖障碍 受精后障碍 胚胎败育 杂种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玉米H99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遗传转化率低是转基因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优化玉米转化体系的研究大多以幼胚为受体材料、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取材的时间和数量。研究利用携带pCAMBIA1302(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质粒的EHA105菌株对玉米自交系H99的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借助活体荧光检测技术对GFP基因的瞬时表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为0.7~0.8、侵染时间20 min、共培养60h时,GFP瞬时表达率最高,达到23.47%。

关键词: 玉米 农杆菌介导 愈伤组织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某山羊饲养场流产羔羊的组织样品,分离并鉴定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经用BVDV5′-UTR引物进行PCR检测为阳性,将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MDBK细胞,连续传代至第6代,RT-PCR检测每一代细胞中BVDV的P125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将第6代病毒液浓缩纯化,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果表明细胞培养物中含有BVDV,命名为JS12/02。将所得基因序列与其他国内外分离株的5′-UTR序列进行比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BVDV-1型,这是国内首次报道从发生流产的山羊病料中分离到BVDV。

关键词: 山羊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深施(条施、穴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但其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撒施、条施和穴施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改变了油菜生长期间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施氮对照除在油菜移栽后第10dN2O排放通量较大外,其余时间排放均较为微弱。氮肥撒施、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均在油菜移栽后第10d和第117d出现N2O排放小高峰,排放最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第100d。氮肥深施显著提高油菜生长季N2O总排放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与氮肥撒施相比,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分别增加N2O总排放量37.2%和19.3%,提高氮肥利用率72.3%和59.3%,增产28.8%和25.8%,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氮肥撒施无显著差异;氮肥条施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低于氮肥穴施。研究表明,在获得相同产量的前提下氮肥撒施并无减排N2O的优势,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过程中在氮肥深施时采用条施有利于N2O减排。

关键词: N2O排放 施氮方式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单位产量N2O排放 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