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基于HJ-1B遥感数据的冬小麦旱情监测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植被干旱指数(TVDI)法在苏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利用HJ-1B星CCD、IRS数据,建立地表温度(T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空间,并提取TVDI,对2012年3月26日宿迁市土壤水分信息进行遥感监测,以地面样点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评价了地表温度及植被指数信息对TVDI指数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宿迁市较干旱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县的城区附近,较湿润区域主要分布在水体周围;TVDI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在10cm、20cm深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由于Ts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而NDVI为间接影响,因此TVDI对Ts的敏感性大于NDVI。基于HJ-1B数据的TVDI指数法对冬小麦干旱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 TVDI指数 HJ-1B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博卡病毒VP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博卡病毒VP2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疫病诊断中的作用,对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根据猪博卡病毒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02967-GU902971)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猪博卡病毒的VP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P2,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可表达分子量为49 000的融合蛋白,蛋白质表达量较高,且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较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VP2蛋白能与His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说明该试验成功克隆了猪博卡病毒的VP2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为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及建立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博卡病毒 VP2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A-GGE双标图在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棉花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HA-GGE双标图对2012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品种丰产性与稳定性、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以及理想品种与环境筛选等进行全面评价,以展示HA-GGE双标图在棉花区域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皮棉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环境主效占处理变异平方和的78.7%,而基因型主效占8.7%,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12.6%。(2)借助双标图的"理想品种"和"理想试点"功能图筛选出最理想的品种中CJ408(G2)和南农12号(G9),筛选出最理想的试点为慈溪和江陵。(3)用"适宜品种与环境组合"功能图为各品种划分了适宜的种植区域。(4)用"试点间关系"功能图将试点划分为4类,其中位于四川盆地的射洪和成都试点聚为1类,位于长江流域棉区北缘的河南南阳单独聚为1类,说明试点聚类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HA-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差别堆腐”及其评价方法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服有机物料高温堆肥腐熟过程中存在的针对性差、过度腐熟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而解决目前堆肥腐熟指标与实际应用间存在脱节的现象,本文提出了有机物料"差别堆腐"概念及其判断方法,并提出相应判定标准及主要控制指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室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对目前堆肥腐熟度采用的评价方法、判断标准进行讨论,并指出其存在问题,同时结合有机物料堆腐中的养分含量变化及损失,对不同堆腐时间有机物料施用的农学与改土培肥效应进行阐述。结果显示:有机物料好氧堆肥过程中,在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其物料腐熟程度,应依据堆肥施用目的与作物对象不同,而采取"差别堆腐";有机物料好氧堆肥达到无害化、初步腐熟、基本腐熟和完全腐熟后,其产物可分别作为土壤改良剂、较长生育期作物肥料、较短生育期作物肥料以及栽培基质施用;从企业生产实用性出发,堆肥积温可推荐作为腐熟程度判断的重要控制指标。采用差别化堆腐方式,可能是实现有机物料好氧堆肥中资源高效利用与低碳环保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堆肥 差别堆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硅藻土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应用化工 2013 CSCD

摘要:采用静态实验法,考察了硅藻土煅烧温度、投加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印染废水色度、COD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的煅烧温度为500℃,pH为2,投加量为0.06 g/m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脱色率为53.3%,COD去除率为62.1%。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硅藻土 COD 色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2010AHCY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为分离得到1株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测定其TCID50,并进行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利用细胞传代的方法对PCR检测为PCV1阴性、PCV2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分离毒株接种PK15细胞,通过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TCID50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成功分离得到猪圆环病毒2型,命名为2010AHCY株,其基因组全长为1 767 bp,在PK15细胞上的TCID50为104.23。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其他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3.2%~99.9%,与HM038030 PCV2d的同源性最高,为99.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株2010AHCY属于PCV2d基因型,与PCV2b基因型亲缘关系较近。为分析华东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遗传变异和PMWS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分离 鉴定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大豆质子转运体GmMRP5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大豆中MRP蛋白基因的作用机理,从大豆材料中克隆到GmMRP5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GmMRP5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4 479 bp,编码1 49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表明:GmMRP5拥有13个推断的跨膜结构域(TMD)和典型的ABC转运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MRP5与AtMRP5同缘关系最近,同属于ABC转运蛋白家族C亚家族;该基因是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大豆的根、茎、叶及荚中均有表达;经不同浓度脯氨酸和柠檬酸处理后,该基因在大豆根中的表达被强烈诱导并高效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酸性缓冲液处理后表达量上调,推测其作为质子转运体参与大豆阴阳离子交换反应。

关键词: 大豆 GmMRP5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江苏南京、徐州和常州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细菌分离物1914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70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分离物,其中11株对5种水稻病害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11株拮抗菌进行田间防效和室内促生试验,测定菌株分泌的抑菌物质和促生物质,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在48.41%和43.03%以上;均可产生蛋白酶与嗜铁素,而不产生几丁质酶,除XF-174外其余10个菌株均可产生纤维素酶;对水稻苗株高和鲜重具有促生作用,并均可产生赤霉素(GA3);除ZF-273和XF-174外的9个菌株可产生吲哚乙酸(IAA),且细菌发酵液中IAA和GA3含量与水稻株高和鲜重的增长率呈正相关。结合各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与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SF-18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F-174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余9个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拮抗细菌 筛选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模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株成果数是番茄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品种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以"美国摩尔一号"(B1,偏早熟)、"超世纪番茄大王"(B2,偏晚熟)和"美国903"(B3,中熟)为材料,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开展了品种和施肥、品种和水分田间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番茄坐果数、果实脱落数、开花数及现蕾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设施番茄单株现蕾数、单株花脱落数、单株果脱落数和单株成果数模型。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设施番茄品种B1、B2和B3平均单株累积现蕾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Xd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452个(n=24)、1.851个和0.976,1.820个(n=24)、1.422个和0.948,1.849个(n=24)、1.464个和0.949。单株花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712个(n=16)、0.662个和0.786,0.730个(n=17)、0.662个和0.965,1.229个(n=16)、1.091个和0.952。单株果实累积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391个(n=15)、0.342个和0.849,0.439个(n=15)、0.346个和0.966,0.318个(n=15)、0.288个和0.961。单株成果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839个(n=27)、0.712个和0.934,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吻合程度较好,说明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单株成果数 模型 肥料因子 水分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 粒形 代换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