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不同春谷品种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与品质检测,分析了4个不同春谷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旨在为优质春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支链淀粉含量与灰分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刚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粗和出谷率显著负相关。因此谷子品种选育中,可将不同品系的营养品质指标与农艺性状相结合,提高育种的针对性和效率。

关键词: 春谷 支链淀粉含量 营养品质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同化和利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菜(Beta vulgari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其根部是榨糖的原料。水肥科学管理是作物栽培中重要的农艺措施,在甜菜生产中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造成甜菜生长源库关系失调,产量和含糖率下降。为此,本试验于2016~2017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研究了水氮耦合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吸收、积累、分配、氮同化酶活性、氮肥利用效率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甜菜生产水氮科学管理提供生理基础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甜菜氮吸收量和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随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NR和GS活性最高,块根及糖分增长期块根中GS活性最高,与不同器官生长速率相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减小。甜菜生育期灌水1 350~1 427 m~3·hm~(-2),配合施氮量150~179.22 kg·hm~(-2),有利于甜菜产质量增加,同时水氮利用效率也提高。

关键词: 甜菜 水氮耦合 氮同化 氮素利用效率 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沟垄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化分析沟垄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根区0~100 cm土壤水分分配、耗水量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不覆膜(NRF)相比较,沟垄不覆膜(RF_0)没有提高出苗前玉米根区0~20 cm土壤含水量,沟垄覆膜(RF_(100)和RF_(58))提高玉米种子周围0~10 cm土壤水分含量。RF_0处理没有使玉米最大日耗水量提前,覆膜处理提前10 d。沟垄种植(RF_(100)、RF_(58)和RF_0)没有降低花期最大日平均耗水量,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覆膜处理进一步提高。沟垄和覆膜处理对水分吸收和利用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这种提高效应在少雨年份尤为明显。沟垄覆膜处理可有效规避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引起的干旱风险,确保作物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 日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用畜禽肌纤维发育特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肉用畜禽(牛、绵羊、猪和家禽等)肌纤维发育特性的最新研究现状,以“畜禽”、“肌纤维发育”和“肉品质”为关键词,对1981-2019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分别从肌纤维特性、肌纤维生成过程、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等方面归纳了不同畜禽的肌纤维发育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畜禽肌纤维发育的一般过程基本相似;肌纤维发育的时间具有物种特异性;个别基因被确定具有调控肌纤维发育的主要功能;仍缺乏多物种肌纤维发育过程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与系统比较研究以及多物种肉品质鉴定的通用分子标记开发.

关键词: 肉用畜禽 肌纤维发育 分子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萝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技术优化

北方园艺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10种基因型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方法,对影响胡萝卜小孢子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胡萝卜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型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之间胚诱导率差异明显,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的重要因素;盛花期取材进行诱导的出胚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时期,表明盛花期为最佳取材时期;33℃处理2 d的出胚率最高,为胡萝卜小孢子胚诱导的最佳热激条件;激素最佳配比为0.5 mg·L~(-1) 2,4-D;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有利于小孢子诱导产生胚状体,最佳浓度为0.2 g·L~(-1)。

关键词: 胡萝卜 小孢子 胚状体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色素万寿菊种质主要观赏性状综合评价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对10份色素万寿菊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杂交F_1与常规种群体间及群体内部的性状表现差异。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2014-09最优,2014-08次之;2014-09有可能成为色素万寿菊优良的杂交新品种;2014-08经进一步选育或培育,有望成为优良的育种原材料或常规新品种。

关键词: 色素万寿菊 种质资源 观赏性状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酮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孕酮(P4)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2(SBD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P4调节SBD2表达的潜在机制。建立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10~(-6)、10~(-7)、10~(-8)、10~(-9)、10~(-10)mol/L)P4分别处理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0、2、6、12、24、48 h,筛选P4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2 mRNA表达的最佳条件。然后使用10~(-6)mol/L孕激素核受体拮抗剂RU486,50μmol/L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阻断剂H7预处理细胞1 h,再使用P4诱导SBD2 mRNA表达的最佳条件处理细胞,同时设只添加阻断剂(RU486和H7)处理组、只添加孕酮(P4)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RT-qPCR技术检测SBD2 mRNA的表达变化。10~(-9)mol/L P4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6 h和24 h时SBD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P4组相比,添加RU486和H7后显著抑制了P4诱导的SBD2 mRNA的表达水平(P<0.01)。P4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增加SBD2 mRNA表达,并且诱导可能通过孕酮核受体(PR)介导的基因组途径以及PKC信号通路来提高绵羊输卵管上皮的先天免疫防御能力。

关键词: 孕酮 输卵管上皮细胞 绵羊β-防御素-2 孕酮核受体 蛋白激酶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鳞蘑菇的营养成分评价及其成熟度对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内蒙古地区野生白鳞蘑菇驯化品种进行营养评价,并探讨生理成熟度对其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及常用方法对新品种(蒙白音1号和2号)子实体和不同采收期(未开伞成熟度和开伞成熟度)的子实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蒙白音1号和2号的粗蛋白、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铁、锌、磷较为丰富,均高于双孢菇;蒙白音1号未开伞成熟度子实体总糖、维生素、氨基酸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钠、铁、钙含量均较高于开伞成熟度子实体。白鳞蘑菇驯化品种营养价值较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未开伞成熟度子实体相比开伞成熟度子实体体现出较高的营养品质,为驯化白鳞蘑菇品种后期研究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白鳞蘑菇子实体 成熟度 常规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细毛羊氮代谢、瘤胃内环境及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细毛羊氮代谢、瘤胃内环境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的影响。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细毛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1组、2组和3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35、0.66和1.14,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3.50%。结果表明:1)饲粮NFC/NDF对摄入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1组尿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极显著高于3组(P<0.01),并且2组显著高于3组(P<0.05)。2)采食1.5和3.0 h以后,1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3组(P<0.05),采食4.5 h后,各组间NH_3-N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pH均在6.0~6.8,1组pH显著高于3组(P <0. 05)。3)采食1. 5 h后,1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2组(P <0.05),极显著高于3组(P<0.01)。采食1.5、3.5和4.0 h后,1组和2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3组(P<0.05)。1组采食前及采食后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3组(P<0.05)。4) 2组和3组Na~+/H~+交换蛋白3(NHE3)和下调式腺瘤载体(DRA)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P<0.05)。1组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和3组(P <0. 05)。而2组Na~+/H~+交换蛋白1(NHE1)和钠/钾ATP酶泵(Na~+/K~+ATPase)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和3组(P <0. 05)。综上所述,饲粮NFC/NDF为0.66时,对细毛羊瘤胃内环境和VFA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细毛羊 氮代谢 瘤胃内环境 VFA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屠宰方式对蒙古羊应激及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肉类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内蒙古蒙古羊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抹脖子屠宰、掏心式屠宰及电击晕屠宰对蒙古羊应激及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利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对蒙古羊血液指标及食用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电击晕后屠宰,肉羊血液中乳酸含量、皮质醇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肉羊在屠宰过程中应激反应也最小;相比于抹脖子及掏心式屠宰2组,电击晕组羊肉的蒸煮损失率较低,而嫩度高于抹脖子组,且与掏心组差异不显著,红度值(a~*)高于上述2组,且电击晕组羊肉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最低;营养方面,电击晕及掏心式屠宰可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此,从肉羊屠宰食用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较,电击晕屠宰方式可以减小肉羊应激反应,提高肉羊屠宰企业的经济效益,符合动物福利屠宰要求。

关键词: 蒙古羊 屠宰方式 血液指标 应激 食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