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时空范围的再认识
《地理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黄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三角洲之一。自有学者首次系统地提出黄河三角洲全新世10期超级叶瓣的时空分布范围后,这一观点近30年来未见明显的改进。借助渤海湾南岸研究区获得的4个20~30 m钻孔地层资料和相应的AMS14C测年数据,以及前人部分钻孔的研究成果,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的沉积演化框架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研究区全新世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逐渐向海侵过程中盐沼、潮坪和浅海相演化。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之后三角洲开始发育并逐步成陆,直至最后被陆相沉积所覆盖。黄河下游古河道在9000-8000 cal a BP左右可能在黄骅南部入海;大约8000 cal a BP之后,黄河主河道南迁到滨州—惠民一带,并在7000-5500 cal a BP之间发育利津超级叶瓣;利津超级叶瓣的北界可能在马山子和阳信一界,而南界在郭井子和弥河之间;约5500 cal a BP之后,黄河下游古河道可能重新过黄骅入海,于5500-3500 cal a BP左右形成黄骅超级叶瓣;约3500 cal a BP之后,黄河古河道北迁至天津,直至~700 BC左右主流河道入海口再次南迁至河北岐口附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物理学报 》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海相残留盆地 钻前预测 油气发现 地质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鳗鲡肌肉中13种禁用β-受体激动剂残留
《分析试验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鳗鲡肌肉中13种禁用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UPLC-MS/MS检测方法.鳗鲡肌肉样品采用0. 2 mol/L乙酸铵溶液提取,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5%的三氯乙酸溶液沉淀蛋白,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目标化合物选用C18色谱柱利用乙酸铵和乙腈梯度分离,UPLC-MS/MS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种β-受体激动剂在2. 5~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38,在3个不同浓度(0. 5,1. 0,10μg/kg)水平下的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在77. 0%~122. 0%之间,RSD为0. 59%~14%.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1μg/kg和0. 5μg/kg.方法适用于对鳗鲡中13种禁用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鳗鲡 多残留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市场论坛 》 201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院所为了应对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需要加强科研院所中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节约科研成本。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经费利用率、控制科研经费增长的重要工作。本文就是针对目前预算管理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进行的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绿光星载海洋激光雷达全球探测深度估算
《红外与激光工程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和分析激光雷达探测全球海洋光学参数的性能,根据激光雷达方程和给定的激光雷达参数,使用MODIS Level 3全球年平均的海水吸收系数a(λ)和后向散射系数bb(λ)数据作为海水光学参数的参考值,对蓝绿光星载海洋激光雷达在全球海洋的探测深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星载海洋激光雷达探测深度的分布主要依赖于探测波长和水体光学性质,清洁大洋水的最优探测波长在460 nm左右,白天和夜间的最大探测深度分别为~110 m和~120 m;沿岸浑浊水的最优探测波长多在500 nm以上,最大探测深度只能达到20 m或更浅。探测波长为470~480 nm时,星载海洋激光雷达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探测能力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速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水是一种高电导率的流体,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运动的海水切割地磁场会在海水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感应电磁场。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一维速度场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偏微分方程,利用电磁场水平分量在海表面和海底面上的连续性条件,得到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表达式,并编写了Fortran计算程序。计算了常速度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并与格林函数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计算了变速度(即海水运动速度随深度变化)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并讨论了海水运动周期和海底介质电导率对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海水运动周期和海底介质电导率对常速度海水运动和变速度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在本文所述模型和参数条件下,海水运动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振幅分别可达6μV/m和10nT,这与海洋大地电磁响应的量级相当。因而在处理海洋大地电磁数据时,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响应是不可忽略的噪音干扰,需要采用必要的压制手段。
关键词: 一维海水运动 感应电磁场 变速度 海水运动周期 海底介质电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大气腐蚀性现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腐蚀控制 》 2019
摘要:对大气腐蚀性现状的掌握将能够指导各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或对已有工程修复时根据当地大气腐蚀性的强弱采取经济合理的防护手段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保持工程结构或设施的观赏性。对山东17个市暴露在公共区域大气环境中金属结构的腐蚀现象进行了现场调查。碳钢由于耐蚀性低,从外观上看不易识别各地腐蚀性的强弱,不锈钢则可看出区别从而判断各地腐蚀性的相对强弱。地理位置、温度、降水、粉尘、污染物、朝向、高度、应力、焊接等多种因素影响钢结构的腐蚀行为。大气腐蚀本质上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有利于电化学过程进行的条件如氯离子沉积和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将加速大气腐蚀的进行。青岛、日照、威海、烟台、淄博的大气腐蚀性较高。沿海城市较高的腐蚀性是由于钢结构表面较高的氯离子沉积,而内陆城市较高的腐蚀性是由于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达木盆地及邻区侏罗纪原型盆地恢复及油气勘探前景
《地学前缘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最重要的源储层系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地震解释、显微构造分析等大量系列资料的综合应用与分析,认为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右行逆冲-走滑构造运动、早—中侏罗世伸展运动、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挤压及新生代南北向挤压运动,它们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小煤沟组至大煤沟组)在NE向伸展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陷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彩石岭组—洪水沟组)热力沉降坳陷盆地、早白垩世南北向挤压坳陷盆地密切相关。侏罗纪原型盆地发育三类沉积边界,即盆缘不整合边界(缓坡型和陡坡型边界)、盆内正断层边界、后期逆断层改造边界。不同的现存盆地边界类型对原型盆地恢复的作用不同。侏罗纪盆地以东昆仑构造带为界具有"北陆南洋"的古地理格局,柴达木地区的侏罗纪盆地主要发育在沿岸造山带和岛弧带的山前坳陷以及薄弱的柴北缘加里东俯冲碰撞带之上,形成相对分隔的独立盆地群。柴达木早、中、晚侏罗世原型盆地的分布因受到古特提斯洋向北偏东方向的俯冲作用和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作用的影响,其沉积中心和沉积范围呈现出从早到晚向东北方向逐渐迁移的规律。早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柴北缘西部的冷湖—马海一带,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柴北缘中段的大柴旦—怀头他拉一带,而晚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德令哈—乌兰一带。
关键词: 盆地边界 相带展布 原型盆地 构造性质 柴达木盆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E75基因可变剪切形式的鉴定与分析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E75是对虾蜕皮激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了深入了解E75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实验从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得到注释为凡纳滨对虾E75基因的转录本,经与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发现凡纳滨对虾E75基因至少存在6种可变剪接体,分别命名为LvE75-1、LvE75-2、LvE75-3、LvE75-4、LvE75-5和LvE75-6。其中LvE75-1/2/4/5/6均包含DBD和LBD结构域,与果蝇E75A/C有相同的结构域,而LvE75-3仅包含LBD结构域,与果蝇E75D相同。在凡纳滨对虾蜕皮过程中,LvE75-1/2/3/4在D3~D4时期高表达,而LvE75-5和LvE75-6表达量很低。在成体组织中,LvE75各种剪切形式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表皮、肠和鳃中表达较高,在肝胰脏、血细胞和淋巴组织中仅LvE75-3表达较高。实验通过双链RNA干扰LvE75基因的表达,在干扰样品中,检测到Halloween基因中的spo、phm和dib表达下调,shd表达上调,表明LvE75可能通过调控Halloween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蜕皮激素的合成;同时E75基因的干扰也使同为蜕皮激素早期应答基因的Br-C基因和Ftz-F1基因表达下调,HR3基因表达上调,表明LvE75基因对蜕皮信号通路上下游基因均有作用。在LvE75基因持续干扰12 d后,凡纳滨对虾的蜕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LvE75基因对凡纳滨对虾的蜕皮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E75基因 蜕皮 可变剪接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