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东海中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碎屑重矿物组合分区及其物源分析

海洋地质前沿 2019 CSCD

摘要:对东海中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鉴定,探讨了其物质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碎屑重矿物共有40余种,还有少量岩屑和风化碎屑。暗色重矿物含量高值出现在100m以深的东海外陆架,浙闽近海一带暗色重矿物含量低。稳定重矿物含量与离岸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内陆架到外陆架,含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云母类矿物高值集中于浙闽近海内陆架一带;自生黄铁矿也集中浙闽近海水深50m以浅的内陆架,说明该区水动力偏弱,主要为还原环境。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划为2个分区。Ⅰ区包括浙闽近海海域和台湾海峡中西部海域,水深在60m以浅,主要是长江物质在沿岸流作用下向南搬运沉积。Ⅱ区包括东海中外陆架、陆坡以及冲绳海槽的部分海域,水深多在80m以深,其物源来自东亚大陆,形成于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期。

关键词: 东海中南部 重矿物 沉积物 物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海峡BHS01孔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海洋地质前沿 2019 CSCD

摘要:通过对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40m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渤海海峡地区的沉积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沉积物平均粒径(X珡)介于3.2Φ~7.5Φ,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为主;分选系数(δ)介于1.3~2.5,分选较差—差;偏度(Sk)为-0.4~3.0,以正偏、极正偏为主;峰度(Ku)1.9~12.4,表现为尖锐—正态。通过对沉积物粒级组成、粒度结构以及粒度参数随深度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渤海海峡地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波动频繁的环境变化信息,据此将BHS01孔上部沉积物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沉积层段,反映渤海海峡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从浅海相—河流相—浅海相的沉积变化过程。

关键词: 渤海海峡 BHS01孔 海陆交互沉积 粒度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综述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2018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基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获取潮汐调和常数方法及应用"的命题背景和目的,分析了本赛题的建模及求解思路,对评阅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本赛题还需继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潮汐 分潮 海面高度 内潮 滤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刀鲚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刀鲚是我国长江重要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介绍了刀鲚生物学、繁养殖、应激、洄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其人工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该物种的资源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刀鲚 生物学 人工养殖 应激 洄游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蛎酶解工艺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导刊 2019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牡蛎酶解工艺、酶解产物的药理活性作用进行了综述。牡蛎酶解工艺由单一酶解法,到多种酶复合酶解,再到多种酶分步酶解、酸酶结合酶解、多糖多肽联产加工技术,逐渐向精准方向发展。而牡蛎酶解产物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等作用,可作为保健食品及海洋中药新药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 牡蛎 酶解工艺 药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洋岩石圈俯冲过程中流体活动的岩石地球化学记录:以中国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海洋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大洋岩石圈俯冲变质作用直接影响俯冲带岩浆作用和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近年的研究发现,大洋岩石圈俯冲变质作用非常复杂。本研究以采自西南天山富含脉体的变质岩样品为例来探讨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过程中流体对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根据岩石学特征,将该样品分为三部分:榴辉岩部分、退变蓝片岩部分和脉体。脉体以绿辉石为主、并普遍含有碳酸盐矿物和磷灰石,反映该样品经历过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富CO_2、P和卤族元素的流体改造。样品的全岩Lu-Hf等时线年龄为332±24 Ma,这与前人用SHRIMPU-Pb锆石定年等方法得到的西天山峰期变质年龄一致。这三部分样品的全岩Th-U-Nb-Ta-Zr-Hf、稀土元素等不易迁移元素的配分模式均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表明其原岩与OIB类似。这三部分样品的K、Rb、Cs、Ba等元素相对亏损,且含量变化较大,在蓝片岩部分的含量明显高于榴辉岩部分,表现了这些元素的活动性。另外,白云母中富集Rb、Cs、Ba元素,以及K和Rb、Cs、Ba之间很好的相关性体现了白云母的存在对这些元素的控制作用。这些岩石样品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变质作用,即榴辉岩化过程和不同程度水化作用改造。第一阶段中,K、Rb、Cs、Ba等水溶性元素丢失,而第二阶段中,外来流体造成水化作用改造,并使水化程度高的蓝片岩部分形成了大量白云母等含水矿物,使这些元素表现出再富集并得以保存。因此,如果白云母稳定存在,俯冲大洋岩石圈简单变质脱水则难以解释岛弧岩浆高K、Rb、Cs、Ba等水溶性元素特征。

关键词: 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 流体活动 赋存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岛弧岩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5月黄海及东海北部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海洋与湖沼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5月,利用渔业底拖网,对我国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海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大型水母调查,分析了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伞径大小和生物量以及与温度、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主要捕获到沙海蛰、霞水母、洋须水母、多管水母四种大型水母,沙海蛰生物量最高,多管水母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大。沙海蛰集中分布在调查海域南部,各海域伞径差异显著,在黄东海交界海域采集到幼水母体(<10cm),生物量高值区出现在东海北部离岸海域,可达6422.16kg/km2;白色霞水母集中分布在东海北部,在近岸海域采集到幼水母体(6—7cm),生物量高值区位于离岸海域,可达7417.49kg/km2;洋须水母集中分布在黄海水深较深海域,北部海域个体较大,在黄海中部、南部交界处采集到幼水母体(<10cm),生物量较低,高值区出现在黄海中部与南部,可达449.94kg/km2;多管水母分布范围较广,东海北部海域个体伞径较大,在山东半岛东部发现幼水母体(<5cm),生物量高值区出现在黄海中部近岸海域,可达4901.42kg/km2。对比文献资料,发现整个调查海域,大型水母总体生物量比2015年同期有所增加。本文为研究该海域大型水母的年际变化规律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物量 伞径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工厂化苗种繁育车间设计思路

科学养鱼 2019

摘要:苗种繁育生产工作作为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障好苗种繁育生产工作并顺利进行,是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的关键点。据统计,我国2016年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养殖量分别为11181亿尾和48.9142亿尾,这其中还包括占相当比例的天然水域捕获的鱼苗。随着自然水域鱼苗数量的减少及由过度捕捞、任意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旦鱼苗产量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总量,进而导致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发展工厂化苗种繁育设施及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生长特征与资源合理利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_t=351.75×(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840.04×(1-e~(t+0.5448))~(3.173);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896 a,群体临界年龄为3.361 a;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945,年自然死亡率(M)为0.443,年捕捞瞬时死亡率(F)为0.502,年开发率E为53.1%;推算结果显示,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共计约199.27万尾,资源生物量为258.27 t;基于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现状,计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224.34~240.89 mm,开捕体质量为201.61~252.71 g。研究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种群资源虽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但目前仍可通过标准捕捞规格等方式对种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汤旺河 生长特征 资源生物量 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各部位营养与食用简析

科学养鱼 2019

摘要:我国海域辽阔,适宜鱼类栖息,鱼类具有冷水性、冷温性、暖温性和暖水性等不同种类,兼收并蓄,决定了我国海洋鱼类种类组成的多样性。鱼类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水族精灵和天然美食,除鲜食外有干制、烤制、熏制、腌制等多种加工方式。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食无鱼则百味无味"之说,古人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而不入肉部,将鱼当做鲜极品。因纽特人冠心病极少,这同他们常年食鱼有很大关系;而日本是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这也与日本人膳食中鱼类所占比例大有直接关系。人类缔造的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