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2018

摘要:以秸秆还田试验为研究平台,探讨玉米秸秆覆盖下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农田黑土玉米秸秆覆盖下春玉米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试验以秸秆覆盖(不覆盖、秸秆覆盖)为主区,不同氮肥水平(纯N)(0、135 kg·hm~(-2)、180 kg·hm~(-2)、225 kg·hm~(-2))为副区,测定了春玉米的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纯N)(0~180 kg·hm~(-2))较低时,与无秸秆覆盖各处理相比,秸秆覆盖降低了春玉米的株高(2.71%~6.55%)、穗长(4.26%~10.1%)、穗粗(3.92%~7.74%)和百粒重(0.67%~1.68%),导致春玉米产量降低(4.30~11.0%,P<0.05)。在施氮量较高(纯N)(225 kg·hm~(-2))时,与无秸秆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增加了春玉米的株高6.41%、穗长6.38%、穗粗5.67%和百粒重4.29%,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6.82%(P<0.05)。秸秆覆盖下春玉米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秸秆覆盖下,春玉米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说明秸秆覆盖后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增加效应与施氮量关系密切,在4个氮肥水平中,以(纯N)225 kg·hm~(-2)施氮量配合秸秆覆盖方式实际运用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春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雄性不育两用系转录组分析与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瓜(Cucumis melo)主要在世界温带到热带地区栽培。为从转录组水平上挖掘甜瓜雄性不育的发生过程与超氧代谢和相关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对甜瓜可育株与不育株5mm的花蕾雄蕊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氧化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此外,本研究在花蕾雄蕊5 mm时期对其进行qRT-PCR分析以鉴定差异基因表达量,并对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花蕾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有1 364个差异基因表达,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有83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有530个。根据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模式对上述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共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分为28类,其中第8类中有18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超氧代谢途径相关性极其显著(P>0.001)。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显示,共有1 118个基因归属于生物合成、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大分支,过氧化氢酶参与的催化过程中有57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个基因差异表达极显著。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注释结果显示,与氧化还原酶相关的差异基因为10个,其中9个为过氧化物酶同源基因,1个为过氧化氢酶相关表达基因。在苯丙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与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MELO3C012183在雄性不育株与雄性可育株相比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MELO3C014656表达显著下调。在色氨酸代谢途径中,与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相关基因MELO3C017024在雄性不育株与雄性可育株相比基因表达显著上调。qRT-PCR验证表明,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相关基因peroxidase 2-like precursor和peroxidase 11表达量可育株都低于不育株,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相关表达基因catalase isozyme1-like表达量可育株高于不育株,而雄性不育株中POD和CAT酶活性均高于可育株。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育株系中的差异表达是由植物自我保护激发诱导产生,氧自由基的积累使不育株系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异常升高,此现象有可能对小孢子发育造成伤害,从而导致花粉败育。本研究为甜瓜花粉发生败育的内在原因和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甜瓜 雄性不育 转录组测序 抗氧化酶活性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引玉米自交系青枯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外引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及青枯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成效,2015—2016年通过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评价,鉴定得到8M129、3IIH 6和2FADB等33份优异高产、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自交系;田间接菌鉴定得到2MCDB、B 97和GEMN-0117等25份自交系对青枯病具有较高抗性,可作为新的青枯病抗性种质扩充现有的种质资源,在育种中进一步利用;结合主要农艺性状和青枯病抗性鉴定,对外引玉米自交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到LH 181、MBUB、LH 195、LH 214、PHPR 5、PHJ 65、LH 213、LH 209、PHR 58、PHVA 9、LH 215和PHWG 5等12个自交系育种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适合黑龙江省种植,育种中可以优先加以利用,将其作为亲本较易选育出综合表现好或高产的组合。

关键词: 青枯病 种质资源 青枯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深色菌株与G30杂交的子实体性状比较及关联度分析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缩短平菇菌株的育种年限,加快优良菌株的获得,以平菇的5个栽培菌株P129、黑380、茶39、华平49和B5-19分析与G30(高温30)菌株杂交后获得的71个子实体为材料,通过对71个子实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P28产量最高,每袋单产为1 007.5g,P16与HP41关联度最大,其综合性状最好,因此,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良的平菇菌株P16、HP41。

关键词: 平菇 杂交 育种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糙米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发芽糙米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的方法提取发芽糙米中的多糖类物质,以发芽糙米多糖得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曲面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发芽糙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检测提取的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添加质量比例为4∶3∶2)的酶解pH值为6,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为50℃,酶添加量为1.5%,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7.58%。抗氧化性研究发现发芽糙米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 发芽糙米 多糖 超声波 复合酶法 响应曲面法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绥玉29号适宜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摘要:为探讨研究绥玉29号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连续三年对该品种进行了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绥玉29号可在八五四农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种植,本地区适宜密度为60 000~67 500株/hm~2。该品种具有植株综合性状好,熟期适宜,产量高,品质好等性状,三年试验结果,平均公顷产量10 620.7 kg。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绥玉29号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糙米挤压膨化产品的质量性状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摘要:采用了Design-expert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双螺杆挤压膨化工艺技术对发芽糙米的影响,通过膨化率、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因素和回归旋转试验研究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膨化温度对挤压产品质量性状,各质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从而确定发芽糙米挤压膨化产品质量性状和工艺参数间的关系,构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发芽糙米最佳条件为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250 r/min,物料水分22.3%.物料水分含量显著影响发芽糙米的吸水性和水溶性;且吸水性、水溶性与膨化度之间相关性显著.发芽糙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性状间相关性显著.

关键词: 发芽糙米 双螺杆挤压 膨化 质量性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影响差异,探索黑土肥力对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黑土的肥力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基于35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用定量PCR方法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不施肥(CK)、氮肥(N)、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肥(MN)处理下,黑土细菌及真菌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状,探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N处理对土壤细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群落多样性降低了13.2%—48.5%。N处理使真菌的数量增加了24倍,多样性降低了4.6%—80.3%。与N处理相比,MN处理使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分别增加了2倍和7.7%—46.6%,而真菌的数量虽降低了14.2%,但其多样性提高了62%—237%。单施氮肥增加了土壤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中的Acidobacteria_Gp1、Gp3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并使土壤真菌中伞菌纲(Agaricomycetes)的相对丰度增加了41倍。与N处理相比,MN处理下细菌的各主要类群丰度未发生显著变化,但M处理下土壤细菌中的α-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_Gp1和Gp3丰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6、97和81个百分点,Acidobacteria_Gp4、Gp6和Plancomycetes的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11倍、9倍和2倍。细菌群落结构在MN与N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明显区别于CK和M处理,p H为主要驱动因素,其阈值为6.07;真菌群落结构在CK、M和MN处理下相似,显著区别于N处理,两组处理之间差异由速效钾含量(125.5 mg·kg~(-1))驱动。另外,有机质含量对于细菌和真菌群落均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但调控细菌群落结构的阈值为28.4 g·kg~(-1),而驱动真菌群落结构的阈值为30.8 g·kg~(-1)。【结论】黑土细菌对有机肥的响应较强,而真菌对化肥更为敏感。长期施用化肥会刺激土壤中嗜酸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土壤p H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是调控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黑土肥力培育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 细菌 真菌 长期施肥 mesiq测序 qPCR 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然而,近年来,为了保持和追求更高的稻谷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水稻自身的氮肥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基于此,对前人在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水稻氮高效筛选鉴定体系、水稻氮高效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氮高效基因的遗传调控机理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稻氮高效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高效利用 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施肥存在问题及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玉米种植大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一直稳居粮食作物前列。本文就黑龙江省特殊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类型和现行玉米施肥模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施肥及肥料利用现状,提出了该地区玉米种植中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探讨了当前玉米施肥亟待开展的相关研究。为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施肥提供指导,同时为玉米肥料合理利用指明道路。

关键词: 玉米 肥料利用现状 施肥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