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邳州银杏内生放线菌分离、筛选及活性菌株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银杏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放线菌,为放线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组织贴片培养法进行分离,生长对峙法进行筛选。【结果】从银杏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98株、50株、8株内生放线菌(共计156株),47株放线菌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KLBMP 5501抗菌活性最好且具有广谱性,基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等多项分类特征表明,菌株KLBMP 5501是一株浅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scens)。【结论】筛选得到了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活性菌株,并进行了菌种鉴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放线菌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来自上海、宁波、舟山的109株临床、食品和环境分离株,对其进行血清分型和ERIC-PCR分型研究。通过玻片凝集反应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在26种血清型中,O3∶K6和O4∶K8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0.7%和19.5%,合计达40.2%;其次为O4∶K68,O1∶K25,O3∶K68,O3∶K25,O3∶K8和O1∶K6等。结合来源分析表明:环境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与食品和临床分离株差异较大。采用ERIC-PCR基因分型方法,结合聚类分析比较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显示:ERIC-PCR指纹图谱可将109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5个型,31个类群,分辨力指数为0.942。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分离株可聚为一类,在基因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遗传相关性,结合血清分型和ERIC-PCR分型可进行流行病学溯源,为副溶血弧菌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血清分型 ERIC-PCR分型 遗传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黑葡萄单主干双主枝整形及二芽修剪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棚架单主干双主枝树形整形修剪技术栽培夏黑葡萄,可稳定结果部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浆果品质,且便于省力化操作管理和采收。介绍了棚架的搭建技术,单主干双主枝树形的整形和冬季、夏季修剪技术。

关键词: 夏黑葡萄 单主干双主枝 棚架 整形修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将功能稻和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产量构成上的差异,为选育高产优质有色稻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功能稻中不乏单一或少数性状优良的基因型,通过基因重组及优良基因累加,培育综合性状接近或达到常规粳稻的功能稻新品种是可行的;要增加功能稻的产量首先要提高其谷草比、单穗质量,其次是提高功能稻的千粒质量、有效穗数;适当扩库(提高千粒质量)、着重增源(提高结实率)是当前培育高产功能稻品种的关键。

关键词: 功能稻 常规粳稻 农艺性状 偏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江苏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与优势: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撑,消费结构升级为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出了江苏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挖掘区域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支撑,打造全新的农业品牌;出台相关政策,培养和引进农业文化人才。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思路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豆蔻挥发油微胶囊对香肠防腐作用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pH值、TBA值、TVB-N值和细菌总数为指标,研究白豆蔻挥发油微胶囊对香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香肠防腐过程中,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豆蔻挥发油微胶囊对香肠均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其中以3.2%的白豆蔻挥发油微胶囊对香肠防腐效果较好,其能有效地抑制pH值、TBA值、TVB-N值和细菌总数的上升速度,从而延长香肠的保质期。

关键词: 白豆蔻挥发油微胶囊 香肠 防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水肥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农业产量及品质与农业投入同步增长,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水肥灌溉系统。该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传感器采集温湿度、电导率/p H值等农作物生长参数,由数据采集无线传感网络发送至上位机专家决策系统,再经决策后由上位机发送指令控制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高产、高效、精准灌溉智能化灌溉目的。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无线传感网 专家决策系统 PLC(可编辑逻辑控制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多酚对鸭肉发酵香肠抗氧化性作用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感官品质、过氧化值(POV)、TBA值、酸价(AV)为指标,研究绿茶多酚对鸭肉发酵香肠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绿茶多酚对鸭肉发酵香肠感官影响不大,但是添加0.30%~0.40%的茶多酚可使鸭肉发酵香肠的色泽更佳;绿茶多酚能明显减缓鸭肉发酵香肠的氧化速度,并且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效果也随之增强,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关键词: 绿茶多酚 鸭肉发酵香肠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热重红外联用确定白皮松的热解过程和产物生成特性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粒径白皮松的热解红外过程进行了分析,以研究不同粒径白皮松在木醋液生成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白皮松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是在30℃~130℃时,主要是水分的消失,失重率较小,质量损失大约为6%;第2阶段是在130℃~200℃,木材热分解缓慢,主要是半纤维素及不稳定纤维素成分的热解,质量损失大概在2%;第3阶段是200℃~400℃,最大热解速率时的温度(峰温)约为365℃,该阶段失重约64%,主要是由于纤维素的分解和燃烧;剩余部分则在第4阶段400℃以后,主要是木质素的热分解,以及碳化的纤维素分解。从白皮松的红外三维谱图可以发现,白皮松颗粒热分解过程中在200、525、830、1 100s及1 420s时有较高的吸光度。粒径越小的白皮松热分解越彻底,粒径较小其热分解较快,粒径为1.0mm以上对热分解的影响较小,木醋液的生成在主热解阶段持续到炭化阶段。

关键词: 白皮松 粒径 热解 热红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含油杂交油菜盐油杂3号的轻简化制种技术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油杂3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年份之间差异小,品质双低,含油率高,抗性较强,抗倒性强+,恢复率高。适宜在上海及其相似生态区域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介绍了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轻简化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盐油杂3号 轻简化 制种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