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咯菌腈、咪鲜胺及其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葡萄灰霉病菌新型高效低毒复配杀菌剂,以轮换或替换常规化学药剂使用,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进行了咯菌腈、咪鲜胺不同比例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咪鲜胺及其5种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与咪鲜胺分别以6∶1、3∶1、1∶1、1∶3和1∶6的配比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0.061 9、0.061 4、0.060 3、0.059 3和0.058 9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07、1.35、2.07、1.03和1.05。咯菌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稍低于咪鲜胺,咯菌腈与咪鲜胺1∶1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明显增效作用。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菌 咯菌腈 咪鲜胺 混配 抑制作用 增效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与DON毒素特异结合的亲和肽段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与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高亲和力的特异性多肽,利用丁基硼酸封闭法制备DON人工抗原DON-HG-BSA,以其为靶分子筛选噬菌体肽库,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与氨基酸推导,并进行亲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经过4轮亲和肽段筛选与酶联免疫检测法鉴定,从M13噬菌体随机7肽库中得到15个DON人工抗原包被孔与牛血清白蛋白包被孔OD比值大于3.8的阳性克隆,其中10个与DON人工抗原高亲和力结合的阳性克隆经测序后共推导出4种多肽序列。经抗原梯度酶联免疫检测法验证,多肽MAPGWVP与DON人工抗原浓度的相关性高达0.99,对人工抗原具有高亲和力。该多肽的获得将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DON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 酶联免疫检测 小麦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小麦品种(系)的遗传信息,提高优质小麦育种的效率,利用已有的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Dx5、Wx-A1、Wx-B1、Wx-D1、1BL/1RS、PPO18和PPO29)检测了144份黄淮麦区、3份国内其他麦区和8份德国品种(系)的基因等位变异类型。结果表明,5+10亚基类型、Wx-B1b和1BL/1RS易位的出现频率分别为34.8%、2.0%和47.1%,郑麦、新麦、淮麦、烟台以及徐麦等系列小麦品种(系)5+10亚基出现频率较高,而周麦系列中频率较低;未检测到Wx-A1b、Wx-D1b以及双缺失类型的材料;2A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A1a(高PPO)、Ppo-A1b(低PPO)及杂合型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5.8%、49.7%和4.5%,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D1a(低PPO)和Ppo-D1b(高PPO)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7.1%和52.9%,两个基因组合类型Ppo-A1b/Ppo-D1b(中等PPO)的出现频率最高,为29.0%,Ppo-A1a/Ppo-D1a(中等PPO)、Ppo-A1a/Ppo-D1b(双高PPO)以及Ppo-A1b/Ppo-D1a(双低PPO)的出现频率依次为23.9%、21.9%和20.6%;聚合多个优质基因的频率很低,同时含有5+10亚基、缺失1个Wx基因、非1BL/1RS易位以及双位点低PPO活性(Ppo-A1b/Ppo-D1a)的材料仅有1份(郑麦366),同时含5+10亚基、非1BL/1RS易位以及Ppo-A1b/Ppo-D1a的材料也仅占5.2%,应加大多个优异基因聚合品种的选育力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对2种观赏连翘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人工遮阴方式,研究4种照度(100%、80%、45%、13%)下2种观赏连翘(金脉连翘、金边连翘)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2种连翘的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80%照度下达到最高,表观量子效率均比对照升高;在弱光条件下,2种连翘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提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2种连翘(金脉连翘在13%照度下除外)在各照度下PSⅡ均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受到光线减弱的影响较小。初步判断2种连翘能够适应园林弱光环境,而在极弱光环境下,金边连翘比金脉连翘的适应性更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北沿海滩涂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苏北沿海滩涂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寻求马齿苋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以苏马齿苋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播种量、播种密度及氮肥底追比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0.5~1.0 g/kg(A1)土壤盐分,1.5~3.5 g/kg(A2)的土壤盐分对马齿苋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鲜菜产量增加14.4%,但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在4.5~7.0 g/kg时,鲜菜产量显著下降。经过对土壤盐分、播种量、播种密度以及氮肥底追比的交互作用分析,试验处理A2B1C2D2、A2B2C2D2下的马齿苋鲜菜产量最高,即土壤盐分为1.5~3.5 g/kg,播种密度为75 cm,底追比为3∶4∶3,播种量为3,6 kg/hm2的处理组合最有利于马齿苋鲜菜产量的积累。各栽培措施均能影响马齿苋鲜菜产量,经方差分析,土壤盐分含量、播种量、播种密度以及氮肥底追比交互作用均呈显著关系,从处理间区别看,影响马齿苋鲜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氮底追肥比次之,播种量及播种密度再次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和分子标记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分子标记技术,对黄淮麦区47份小麦育种材料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鉴定和分析。SDS-PAGE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小麦品种(系)中,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3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1出现频率较高(80.9%),Null次之(17.0%),2*仅有1份;Glu-B1位点有7+8、7+9、17+18共3种类型,其中7+8和7+9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48.9%和44.7%;Glu-D1位点有2+12、5+10、4+12共3种类型,其中5+10出现频率最高(61.7%)。利用Dx5、Ax2*、By8、By9和By17亚基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含各标记亚基的材料依次为29(61.7%)、1(2.1%)、23(48.9%)、21(44.7%)、3(6.4%)份;在所检测的小麦品种(系)中含最优亚基组合Dx5、By8的材料共13份,频率为27.7%。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SDS-PAGE检测结果相吻合,表明亚基特异性分子标记可用来快速检测小麦材料中的HMW-GS基因。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分子标记 SDS-PA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山药叶乙醇提取物黄酮和皂苷含量及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淮山药叶乙醇提取物的黄酮和皂苷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肿瘤细胞A549、MCF-7,SW480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淮山药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和皂苷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43.27±21.15)mg芦丁当量/g,(362.73±28.83)mg薯蓣皂苷当量/g(以干重计);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接近于抗坏血酸;24 h细胞培养试验表明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而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浓度超过200μg/m L。由此可见,淮山药叶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物质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荠菜芳香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与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荠菜香气成分,并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选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时间40min,解析温度250℃、时间3min萃取效果最佳;实验共鉴定有效香气成分64种,以醇类、醛类、烃类及含硫杂氧化合物为主。荠菜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二甲基二硫、正己醛、叶醇、青叶醛、二甲三砜、2,6-二甲基环己醇、β-紫罗兰酮等。
关键词: 荠菜 香气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