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芹OjHSP90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水芹中克隆得到一个HSP基因Oj HSP9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水芹Oj HSP90基因全长2 100 bp,编码699个氨基酸;Oj HSP90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80.3 k D,等电点为5.01,是一种亲水性的稳定蛋白;Oj HSP90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2.93%,延伸链占16.74%,β-折叠占5.87%,无规则卷曲占24.46%;该蛋白的N端含有1个HSP90超家族蛋白保守的结构域YSNKEIFLRE,能够与ATP结合;进化树分析表明,Oj HSP90蛋白与拟南芥At HSP90蛋白和烟草Nt HSP90的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1.99%和92.13%。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HSP90基因的功能以及研究水芹耐高温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节瓜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海南节瓜褐斑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定安节瓜地采集分离纯化到大量病株,经形态学观察、致病力测定和分子鉴定,其病原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在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30℃,50℃不能生长;适宜p H值6~10,最适为6.0,强酸强碱下无法生长;3种光照条件以无光最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在8种培养基上以OMA的生长最快,其次为PDA和PSA;最适碳源为D-甘露醇和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硝酸钾和硝酸钠。


产黑普雷沃氏菌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黑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属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是引起牙周疾病的病原之一。为了研究牙周炎患者产黑普雷沃氏菌是否存在及其分子特征,用棉签刮取患者口腔,沸水-液氮法破碎细胞,同时设计产黑普雷沃氏菌糖基转移酶基因的1对引物,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产黑普雷沃氏菌糖基转移酶基因。经NCBI序列相似性比对,发现该患者感染的产黑普雷沃氏菌糖基转移酶基因核苷酸序列与P.melaninogenica ATCC 25845菌株的糖基转移酶基因(Gen Bank accession No.CP002122)同源性最高,达92%;其编码的糖基转移酶部分氨基酸序列与P.melaninogenica菌株的甘露糖糖基转移酶(Gen Bank accession No.WP_013264679)同源性最高,达98%。以糖基转移酶部分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的产黑普雷沃氏菌与其它报道的P.melaninogenica菌株同源性最高,属于同一组(group)。
关键词: 产黑普雷沃氏菌 糖基转移酶基因 PCR扩增 序列分析


复合型沉香茶饮料的制备研究
《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树脂吸附法,确定了沉香叶浸提液脱涩方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复合型沉香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X-5树脂对沉香叶浸提液脱涩效果最好,脱涩条件为料液比1:100(g/mL),时间1.5 h;以沉香叶浸提液:菊花汁:枸杞汁=3:1:2(v/v/v),白砂糖2%(m/v),柠檬酸0.02%(m/v),0.15%(m/v)海藻酸钠做稳定剂,制成的复合型沉香茶饮料营养丰富,风味可口,货架期达到316 d。


海南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药性变化趋势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海南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现状和抗性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及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海南海口、三亚两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2011—2014年度对2种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结果表明:自2011年以来,海口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从2011年的0.95倍,突然发展为2012年的303.18倍,2013年下降为61.37倍,2014年又上升为92.41倍,年度间波动较大;三亚地区的抗性倍数由2011年的1.16倍,逐年上升为2012年的44.00倍,2013年的51.22倍和2014年度的120.62倍,年度间抗性持续上升,达到高抗性水平。海口地区小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从2012年的1.19倍,发展为2013年的29.35倍和2014年的30.25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三亚地区的抗性倍数由2012年的4.43倍,逐年上升为2013年的30.48倍和2014年度的54.96倍,年度间抗性持续上升。【结论】海南地区小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均已产生中等水平或高水平的抗药性,抗药性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两个地区的用药环境和用药习惯有关。田间防治时,应减少两种药剂的使用次数,注意轮换其它药剂。


添加王草对定安鹅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添加王草对定安鹅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近、体重一致(1742.73±26.51)g的28日龄定安鹅1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试验Ⅰ组)、30%(试验Ⅱ组)和45%(试验Ⅲ组)新鲜王草(风干基础)的日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末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也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采食量和料重比都显著低于试验Ⅱ和Ⅲ组(P<0.05),也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尿酸含量低于其他组(P>0.05)。3试验Ⅰ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略有提高(P>0.05)。综合认为,添加王草可使定安鹅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适宜添加水平为15%。


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分级及其影响因素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海南主要乡镇面积较大的水田、果园等土壤,对耕作层土壤样品和土壤剖面样品进行有效硒含量测定,研究海南省各市(县)区域农田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效硒含量在0.9~84.8μg/kg之间,平均值为21.717μg/kg,集中在全国高水平8~20μg/kg内的占全岛土壤总面积的76.38%;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355 mg/kg,73%属于全国中高等水平(>0.175 mg/kg);52.03%的土壤样品有机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p H值集中分布在5.0~5.5之间,占全省总面积的69.19%,强酸性(p H4.5~5.0)样点占39.62%;海南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 H指呈负相关,与全硒、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海南农田土壤硒含量高、活性强、分布广,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酸碱度,有助于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


海南生姜青枯病菌对农用链霉素的敏感性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白沙、文昌等市县生姜主要种植区采样,经分离、纯化,获得生姜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27株,采用抑菌圈法对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生姜青枯病菌对农用链霉素敏感性差异明显,同一来源地的不同菌株也有一定的差异。EC50值分布在3.22~71.07μg/m L,平均EC50为34.69μg/m L;其中,白沙荣邦RB-2菌株最敏感,EC50为3.22μg/m L;而白沙邦溪BX-3菌株敏感性最低,EC50为71.07μg/m L。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EC50值表现连续,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EC50值34.69μg/m L可作为海南生姜青枯病菌对农用链霉素的敏感性基线,用于海南生姜青枯病菌对农用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
关键词: 生姜青枯病菌 农用链霉素 EC50值 敏感性 敏感性基线


海南普通野生稻耐旱和耐盐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海南普通野生稻耐旱和耐盐资源,分别在防雨透光的薄膜棚内和0.7%盐溶液的环境下,对49个居群490份材料进行苗期耐旱性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490份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9份材料表现1级高耐旱且存活率大于80%,占1.84%;31份材料3级耐旱,占6.33%;没有发现高耐盐材料,但有28份材料耐盐3级且死叶率介于5%~25%之间,占鉴定总数的5.71%。这些耐旱和耐盐普通野生稻资源分别来自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澄迈县等沿海地区,本研究可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一步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