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植物蔗糖合酶生理生化功能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在植物体内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而蔗糖合酶作为糖基转移酶家族的一类,在蔗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体内,蔗糖合酶可逆的催化蔗糖与二磷酸核苷(NDP)分解生成二磷酸核苷葡萄糖(NDPG)和果糖,该反应是糖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限速步骤.蔗糖合酶在植物体内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系统发育显示,蔗糖合酶存在3 个亚族,且不同亚族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蔗糖合酶在植物体内主要有几大生理功能,如参与大分子糖类的合成、逆境响应、参与生殖生长、调控果实品质等.综述了蔗糖合酶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面的研究做出参考.

关键词: 蔗糖合酶 生理功能 研究进展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配施硝化抑制剂降低稻田土壤NH3和N2O排放的微生物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主要活性氮气体(NH3和N2O)排放的影响及机制,以提升施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的减排效果。【方法】采集浙江典型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仅施尿素(Urea)、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DMPP)、尿素配施生物炭(BC)、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BCDM)。从水稻插秧后开始,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和Drage-Tube法分别监测土壤N2O及NH3排放,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后,取田面水和渗漏水样,测定无机氮浓度。在水稻收获后,采集鲜土提取土壤微生物DNA,利用qPCR技术分析测定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以及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的基因拷贝数。【结果】施基肥后,各处理没有显著提升田面水中的NH4+-N浓度;追施分蘖肥和穗肥后,BC和DMPP处理显著提升田面水NH4+-N浓度,最高达35.4 mg/L;BCDM及DMPP处理分别降低田面水NO3--N浓度达80.0%及56.9%。与Urea处理相比,BC和DMPP单施或配施均显著降低田面水累计氮损失量,降幅最大为95.6%(BCDM)。Urea处理20和40 cm深度土层的累积渗漏氮损失量为N 3.67 kg/hm~2,BC、BCDM及DMPP处理分别降低了累积渗漏氮损失量16.5%、27.9%及37.4%。与Urea处理相比,BC、DMPP和BCDM处理分别显著降低N2O累积排放量约31.5%、64.0%和57.6%;施加DMPP使氨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0.5%,而BC与DMPP配施或BC单独施用降低了氨累积排放,降幅分别为25.2%和21.6%。水稻生育期内,BC、BCDM、DMPP、N0和Urea处理由氨排放带来的N2O间接排放对N2O总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83.9%、90.2%、90.5%、52.9%和82.0%。qPCR结果显示,与Urea处理相比,BC、DMPP和BCDM处理土壤AOA的amoA基因拷贝数较Urea处理增加48.0%~73.4%,AOB的基因拷贝数降低了62.7%~195.6%(P<0.05)。DMPP和BCDM处理nosZ基因拷贝数较Urea处理分别增加了3.7%和14.8%。【结论】生物炭和DMPP与尿素同时基施可显著降低土壤amoA-AOB基因拷贝数,减缓土壤铵离子的硝化过程,从而降低NO3--N浓度,减少稻田田面水、渗漏水中的无机氮浓度;增加N2O还原酶nosZ基因拷贝数,促进N2O还原能力,降低N2O (N2O直接排放和NH3带来的间接排放)总排放量32.2%,是同时有效减少N2O排放和氨挥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稻田 生物炭 硝化抑制剂 NH3排放 N2O排放 amoA基因拷贝数 nosZ基因拷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代谢组学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进展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目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及掺假等问题均会造成或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代谢组学作为新兴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界干扰前后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而探究机体内代谢机制,适用于食品安全多种微量危害因子的鉴别和监测。此外,危害因子在食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成为特定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致病菌作用机制和品质安全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阐述靶向代谢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常用的数据采集和数理统计方法,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生鲜食品品质和肉制品掺假等食品品质和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组学联用技术提出展望,以期推动该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食品安全 技术平台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A-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雪梨莲子银耳羹工艺与风味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雪梨莲子银耳羹的最优工艺,研究了熬煮时间、藕粉添加量、莲子添加量和雪梨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A)得出雪梨莲子银耳羹的最优工艺条件,从而建立雪梨莲子银耳羹感官评分的预测模型,实现雪梨莲子银耳羹工艺的优化,进而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电子舌检测及感官评价以确定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滋味强度。结果表明,熬煮时间、藕粉添加量和莲子添加量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其中熬煮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藕粉和莲子添加量,且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较显著;最优工艺条件为熬煮时间20 min,藕粉添加量1.8%,莲子添加量1.2%;雪梨莲子银耳羹主要含有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呈焦糖香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最高。电子舌检测及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雪梨莲子银耳羹以甜味为主,酸味和鲜味强度较弱且相近,无咸味和苦味。本研究为雪梨莲子银耳羹罐头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雪梨莲子银耳羹 GA-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工艺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体外发酵模型分析植物多糖对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体外发酵模型,利用高通量测序及代谢组学技术,研究5种植物多糖(黄芪多糖、苍术多糖、玄参多糖、红枣多糖和乌梅多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多糖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结构,并且5种多糖均能够富集Faecalibacterium、Roseburia,抑制Escherichia.植物多糖处理能够调节气体介质含量、短链脂肪酸含量,改变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氨基酸、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其中黄芪多糖、苍术多糖和玄参多糖对短链脂肪酸总量调节作用显著,对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黄芪多糖、苍术多糖、玄参多糖和红枣多糖均能够提高T2DM患者的总气体介质含量以及CO2和CH4含量,乌梅多糖降低了总气体介质含量和H2S含量.研究结果为植物多糖的筛选与利用及其靶向调节肠道微生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植物多糖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代谢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仿真研究——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发展为手段”的原则,实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学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域理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行为仿真模型,实证研究研学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游客保护行为影响作用,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由周边环境与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地方依恋、信息干预、自我概念共同作用;(2)从研学游客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对游客保护行为具有正向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游客劝导型保护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解说活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实施有重要作用;研学强度、环境质量对衍生型研学游客和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同;(3)对衍生型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文化遵守型保护行为更为明显。对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劝导型、消费传播型保护行为更加明显。

关键词: 游客保护行为 研学旅游 仿真 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突变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合作用是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甘蓝型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是叶绿体,其光合能力依赖于所包含的大量光合色素。叶片失绿型突变体已成为研究光合作用、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和论述了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突变体研究进展,包括突变体的来源和表型特征、组学技术在叶色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已鉴定的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相关功能基因和QTL,旨在为深入探究甘蓝型油菜光合效率的调控机理和产量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色 失绿 突变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虫害RNAi技术中的外源RNA递送策略

生物工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作物安全生产。近年来,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基础上开发病虫害防控策略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NAi是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基因调控过程,如何将外源RNA有效地递送到靶标生物体内,是病虫害RNAi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究影响病虫害吸收和传递外源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的因素,探索提高dsRNA递送效率的方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简述了影响病虫害对dsRNA吸收和递送的因素,对外源RNA的递送策略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纳米颗粒复合物在dsRNA递送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RNA干扰 病虫害防控 dsRNA递送 纳米复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舌对不同品种鲜莲子滋味成分的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不同品种新鲜莲子的特征滋味物质,对'果莲 1号'、'果莲 2号'、'果莲 3号'、'满天星'的滋味物质进行测定,同时结合电子舌检测技术,通过判别因子分析法(Dynamic factor analysis,DFA)区分不同品种莲子滋味,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找出特征滋味物质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直链淀粉与其余滋味物质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莲子滋味存在差异,其中鲜味区别最大,'果莲 2号'、'果莲 3号'和'满天星'鲜味高于'果莲1号',相当于0.55 mg/mL谷氨酸钠溶液的鲜味强度;直链淀粉、游离氨基酸、类黄酮是区分不同品种莲子的特征滋味物质,其中直链淀粉的VIP得分接近 2.0,是最关键的特征滋味物质;直链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的关联度较大,超过 0.8.综上,不同品种莲子的特征滋味是鲜味,特征滋味物质是直链淀粉.

关键词: 品种 电子舌 新鲜莲子 滋味 滋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生病毒复制增强蛋白C3/AC3的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生病毒作为全球范围内引起作物严重病害的单链DNA病毒,编码多种多功能蛋白,其帮助自身完成复制、转录、组装、移动和致病等生命过程,其中双生病毒的复制增强蛋白C3/AC3在病毒侵染初期可促进病毒复制,提高病毒积累水平以帮助其快速建立侵染。为深入解析C3/AC3蛋白的功能和双生病毒致病机制,该文概述双生病毒C3/AC3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重点阐述C3/AC3蛋白与其他蛋白及寄主因子互作以促进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同时针对双生病毒复制机制和C3/AC3蛋白的功能解析进行展望。

关键词: 双生病毒 C3/AC3蛋白 复制增强子 功能 复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