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滴灌水盐调控和沼液灌溉量对土壤环境和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找到可以最大程度消纳沼液,维持土壤质量,减少硝态氮淋失以及对小白菜产量影响的灌溉方案,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基质势(SMP)-30 kPa(A)和-10 kPa(B)和不同单次灌溉量10 mm(10)、15 mm(15)、20 mm(20)、30 mm(30)、40 mm(40)滴灌对土壤盐分、无机氮、pH、硝酸盐淋失量和小白菜产量的影响;沼液灌溉持续约1个月,后期为清水灌溉.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总量以B30最高,其次为A40和B40.-30 kPa条件下滴灌EC=3.4 dS/m的沼液会增加土壤盐分,土壤溶液EC与土壤水分呈线性正相关,清水灌溉后20 cm以上土层的EC值下降迅速,深层土壤则有较长的延滞期;试验结束后各处理土壤ECe(饱和泥浆提取液电导率)均低于试验前水平,其中SMP为-10 kPa时,在0~20 cm土层ECe随单次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20~40 cm土层ECe在单次灌溉量20 mm时最高,30 mm时最低.土壤pH前后变化幅度不大.-10 kPa处理与-30 kPa相比,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高176%,20~4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增加35%,小白菜产量提高12.7%.SMP为-30 kPa时,硝酸盐淋失量随单次灌溉量的增加而升高,且-30 kPa阈值的硝酸盐淋失量比-10 kPa的低73.3%.主成分分析后,B20、B10处理的土壤状况最好,B15、B20处理在增加沼液消纳量、保持土壤健康、减少硝态氮淋失以及对小白菜产量影响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优.
关键词: 沼液灌溉量 土壤水基质势 无机氮 土壤盐分 土壤pH 淋失硝态氮 小白菜


人工栽培桑黄HPLC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含量测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人工栽培桑黄瓦宁纤孔菌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筛选出桑黄的4个标志性成分,并以其中最主要成分Hypholomine B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桑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评价其相似度,确定共有峰,同时测定桑黄中苯乙烯吡喃酮类成分Hypholomine B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了10批桑黄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2。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一致,将样品分为两类。在1.25~20.00μg范围内,Hypholomine B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小于2.0%(n=6);加样回收率为95%~99%,其RSD值为1.48%;10批桑黄样品中Hypholomine B的含量范围为0.15%~0.95%。指纹图谱与HCA、PCA和OPLS-DA相结合可全面地评价桑黄药材质量,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黄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乙烯吡喃酮类 Hypholomine B


包被丁酸钠对种鸽和乳鸽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旨在探究在保健砂中添加不同浓度包被丁酸钠对种鸽和乳鸽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月龄家鸽3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乳鸽由种鸽自然孵化,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对照组种鸽饲喂保健砂,A、B、C组分别在保健砂中添加0.1%、0.2%、0.4%包被丁酸钠。种鸽试验期120 d,乳鸽试验期28 d。称量种鸽和乳鸽的初重和末重,统计种鸽饲料消耗情况,并进行生长性能计算;试验结束后,每组选5只种鸽和5只乳鸽屠宰后称取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并计算屠宰性能;称取乳鸽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以及种鸽胸腺、脾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取种鸽十二指肠内容物,测定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1)试验A、B组种鸽哺乳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C组,且试验A组10月龄种鸽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组乳鸽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A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种鸽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以及试验A、B、C组乳鸽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屠宰率均显著提高(P<0.05)。(3)各组间种鸽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B组乳鸽胸腺指数显著高于试验C组,而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试验C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C组种鸽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B、C组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种鸽保健砂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可以提高种鸽及乳鸽平均日增重以及种鸽平均采食量,提高乳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能力,提高种鸽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脂肪酶活性。本试验条件下,种鸽保健砂中添加0.2%包被丁酸钠效果最佳。


石墨化碳黑净化柱结合HPLC-PDA和LC-MS/MS快速检测苹果汁中展青霉素(英文)
《分析测试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石墨化碳黑材料制备了一种固相萃取柱(GCB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PDA)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评估了GCB柱和4种商业化固相萃取柱(Retain AX、PAX、MAX和HLB)的净化效果,并对澄清型苹果汁中影响展青霉素准确定量的杂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苹果汁经上述5种净化柱净化后,大大降低了杂质干扰,色谱图、信噪比和基质效应显著改善。其中,GCB净化为HPLC-PDA分析提供了理想的色谱图,为LC-MS/MS分析提供了可接受的基质效应(-14%)、优于HLB净化的色谱图以及与Retain AX净化相当的信噪比。建立的稳定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IDA-LC-MS/MS)可以克服基质效应和净化损失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采用HPLC-PDA和SIDALC-MS/MS分析时,GCB净化比HLB净化的方法更灵敏;MAX、HLB和GCB净化均能得到较好的回收率(82%~102%)和较小的相对标准偏差(≤9%)。所开发的GCB净化方法仅需上样和洗脱2步,且在重力作用下过柱仅需10 min,比其他固相萃取净化更简单快捷,净化能力良好。实际样品经GCB柱净化和HPLC-PDA、SIDA-LC-MS/MS分别分析,展青霉素的平均含量为34μg·kg-1。GCB柱较好的净化效果和较低的使用成本将有助于其在展青霉素常规检测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石墨化碳黑 展青霉素 苹果汁 净化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黑羽番鸭体尺、屠宰性能、蛋品质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家禽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黑羽番鸭体尺、屠宰性能、蛋品质以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试验随机选择300日龄的黑羽番鸭40只(公母各半)以及鸭蛋60个,测量体尺、屠宰性能和蛋品质,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黑羽番鸭公鸭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长、胫围、半潜水长、髋骨宽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黑羽番鸭公鸭胸深大于母鸭(P>0.05);黑羽番鸭公鸭活重、屠体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肌率高于母鸭(P>0.05);体尺指标与大部分屠宰性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黑羽番鸭蛋重与蛋壳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黑羽番鸭在蛋壳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蛋重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试验表明黑羽番鸭体尺与屠宰性能相关性较高,公鸭产肉性能优于母鸭,黑羽番鸭在蛋重、蛋品质方面明显优于山麻鸭、攸县麻鸭和金定鸭.


农用地土壤可持续安全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镉污染农田为例
《土壤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用地土壤可持续安全利用对有效改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江省为例,分析探讨了农用地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思考了农用地土壤可持续安全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在"十三五"期间,基于浙江省历年1︰5万大比例尺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成果,在温岭市、桐庐县等地开展了以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省级试点示范工作,综合采取以污染源头解析与防控、多维度农业安全利用技术筛选和应用以及超标农作物秸秆安全处置等方法,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地域特点、高效防治效果、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Cd轻中度和中重度污染的农用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主要结果:(1)大气沉降源是农用地生态系统Cd的主要外来输入源之一,约占总输入量的24%~59%.(2)筛选出以甬优538为主的低积累品种53个,比选出以石灰性物质类为主的钝化材料20种以及以硅基和硒基为主的叶面阻控材料10种.(3)以稻/麦轮作等适用于Cd轻中度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20%~50%以上,以超积累植物为主的适用于Cd中重度污染农用地的"边生产边修复"技术模式可有效降低土壤全量Cd30%以上、土壤有效态Cd50%以上,均可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本文创新提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持续安全利用总体思路和技术路径,总结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持续安全利用的经验策略,以期为我国大范围开展受污染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示范样板与技术参考.


基于UPLC-triple-TOF-MS/MS比较桑树桑黄和瓦尼桑黄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黄Sanghuangporus spp.是一类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的大型真菌,其卓越的抗氧化活性备受关注。本研究比较了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桑黄)和瓦尼桑黄S. vaninii (杨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它们化学成分的差异。实验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和L929细胞抗衰老实验作为指标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和瓦尼桑黄发酵产物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而且桑树桑黄发酵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瓦尼桑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从桑黄中共鉴定出11种多酚类物质,瓦尼桑黄发酵产物成分相对简单。


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苏醛是从紫苏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绿色安全的天然抑菌物质,同时也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抑制实验探究了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桔青霉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胞膜损伤机制、膜脂过氧化情况以及官能团变化,探讨桔青霉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紫苏醛对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0 μL/L;经过120 μL/L紫苏醛处理后菌丝生长得到完全抑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上升,与未处理组相比,经过90 μL/L紫苏醛处理的桔青霉中麦角固醇、总脂质、几丁质水平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分别下降了80.00%、81.25%、64.97%和87.40%,破坏了桔青霉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正常生理功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紫苏醛处理后的桔青霉头部扫帚状分生孢子头消失,菌丝出现断裂、消融等现象,同时细胞膜遭到破坏,内容物外泄,细胞内部发生皱缩.与0h相比,处理5h时120 μL/L紫苏醛处理组的桔青霉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核酸泄漏量分别增加了71.20%、210.93%和117.31%,验证了细胞膜损伤情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紫苏醛处理的桔青霉羟基、甲基、芳香族碳骨架、苯环碳骨架等官能团含量下降,内部物质被逐渐消耗.综上,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膜通透性、干扰能量代谢及破坏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等途径发挥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保鲜剂具有一定研究和开发前景.


香草硫缩病醚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在水稻上的应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高效低毒低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香草硫缩病醚在水稻上的应用,使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探明该小分子药剂在水稻上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5%香草硫缩病醚原药(XCLSBM)及2.5%香草硫缩病醚2.5%寡糖复配剂原药(XCLSBMO)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生长有抑制作用,25μg·mL~(-1)XCLSBM和25μg·mL~(-1)XCLSBMO对稻瘟病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8.1%和82.2%;2.5μg·mL~(-1)XCLSBM、25μg·mL~(-1)XCLSBM、2.5μg·mL~(-1)XCLSBO和25μg·mL~(-1)XCLSBO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均有显著影响;12%香草硫缩病醚·寡糖微乳剂(XCLSBMOME)50g·ha~(-1)在田间对稻瘟病防效可达到85.92%±0.20%,水稻增产6%~6.3%。表明生产中可利用香草硫缩病醚防治水稻稻瘟病并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