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樟树加工剩余物热压成型制备育苗容器及性能评价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拓宽樟树加工剩余物高值化利用途径,以樟树加工剩余物为增强材料,以脲醛预聚物和淀粉胶黏剂为黏合剂,通过热压成型工艺优化制备育苗容器,研究了育苗容器成型性、抗破损率以及成型配比对育苗容器性能的影响.脲醛聚合物(UF)与淀粉胶黏剂(SA)配比为3 ∶7,育苗容器的成型性大于95%,抗破损率达到1.71%±0.06%.湿强剂(WA)与增强剂(ST)比例为5∶5,育苗容器成型性大于90%,抗破损率达到1.69%±0.04%.热压成型压力22 MPa、热压温度120℃、不排气及保压时间5.5 min时,育苗容器的拉伸强度及膨胀率性能最佳.

关键词: 樟树加工剩余物 育苗容器 热压成型 性能评价 高值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质素基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木质素基聚氨酯的制备理论为基础,总结了木质素制备聚氨酯胶黏剂时木质素与聚氨酯的结合方式,阐述了木质素及改性木质素制备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归纳了合成聚氨酯胶黏剂时木质素主流改性方式,并讨论了木质素改性方式对聚氨酯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由此发现改性的最终目标是将木质素中的酚羟基转换成醇羟基,以提高木质素与聚氨酯的反应活性。最后,对木质素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素 聚氨酯 胶黏剂 胶接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镇麦品种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镇麦品种相关品质基因分布特点,以 11 份镇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系统测定籽粒硬度指数,采用分子标记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籽粒硬度基因、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Wx基因以及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等分布特点,并结合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明确镇麦材料的HMW-GS类型.结果表明,硬度指数大于 60 的镇麦品种有 9 份,均可检测到硬度基因突变.HMW-GS分布特点为:镇麦 168 等 8 份材料的组合均为 1/7+9/5+10,镇麦 11 号为 1/7+8/2+12,镇麦 17 和镇麦 19 为Null/7+8/2+12.LMW-GS有Glu-A3c、Glu-A3d、Glu-B3b、Glu-B3f和Glu-B3g 5 种基因型,其中镇麦 168、镇麦13 和镇麦17 为Glu-A3c/Glu-B3g,镇麦11 号为Glu-A3d/Glu-B3g,镇麦19 为Glu-A3c/Glu-B3b,其余6 份镇麦品种均为Glu-A3c/Glu-B3f.Wx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镇麦品种中未检测到Wx基因突变,均为野生型.面粉色泽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为:镇麦材料的面粉白度为74.47~78.70,其中镇麦 168 的白度最小;镇麦 168 等 8 份材料的基因型为Ppo-A1b/Ppo-B1a/Ppo-D1b/TaLox-B1b,镇麦 11 号和镇麦 19 为Ppo-A1a/Ppo-B1a/Ppo-D1a/TaLox-B1b,镇麦 17 为Ppo-A1a/Ppo-B1a/Ppo-D1a/b/TaLox-B1b;镇麦168、镇麦12 号和镇麦16 为Psy-A1b/Psy-B1d/Psy-D1a,镇麦 11 号和镇麦 13 为Psy-A1b/Psy-B1b/Psy-D1a,其余 6 份镇麦品种为Psy-A1b/Psy-B1a/Psy-D1a.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视角自动成像系统的作物三维点云重建策略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高通量作物表型分析需求,提升三维点云重建效率和精度,该研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植株部位(地上部和根系),基于研发的多视角自动成像系统和SFM(structure from motion)-MVS(multi-view stereo)算法,采用不同视角和不同相机数获取的图像重建作物三维点云,通过重建效率和精度(Hausdorff距离)评估,以及基于点云提取表型参数(株高、幅宽、凸包体积和总表面积)的可靠性评价,优化作物三维点云重建策略。结果显示,对于结构相对稀松、遮挡较少的盆栽植株(苗期、蕾薹期、盛花期、成熟期油菜)、结构相对紧凑、遮挡较多的植株地上部(花铃期棉花、抽穗期水稻、拔节期和灌浆期小麦)以及器官密集、遮挡严重且有较多细长结构的地上部和根系(分蘖期小麦和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成熟期玉米和油菜根系),分别采用3~4、6和10个相机为其最优重建策略(Hausdorff距离小于或接近0.20 cm,且重建时长和Hausdorff距离归一化值之和最小)。采用不少于4个相机获取的图像重建作物三维点云,可提取较为可靠的表型参数(决定系数R~2>0.90,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9%)。该研究提出的最优重建策略平衡了自动成像系统构建成本、三维重建效率和精度以及适用植株复杂程度,为实现多种作物高效、低成本、高精度三维重建和表型参数提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植物 表型 多视角立体视觉 图像自动采集 三维重建 点云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树桑黄水提液对果蝇寿命和繁殖力及寿命相关基因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50.0 μg·mL-1)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水提液对果蝇平均寿命、半致死时间、最长寿命、蛹数量和F1代羽化成虫数量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1 μg·mL1杨树桑黄水提液饲喂果蝇后第1、3、5、10、20天与寿命、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相比,1.0 μg·mL-1水提液延长果蝇平均寿命,0.1、1.0 μg.mL1水提液延长成虫半致死时间;1.0 μg·mL-1水提液增加Fl代羽化成虫数量;基因TEP、BrC,E74B、JHEH均在第3天相对表达量较高;基因INDY、EcRB、Sri、TPI均在第10天相对表达量较高;基因TotA,、Dros、TotX均在第20天相对表达量较高.

关键词: 桑黄 果蝇 寿命 药用功能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地农用地膜残留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解决太仓市农膜残留及回收问题,明确造成当前农膜残留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定位点采样、问卷调查、关键信息人访谈等手段,对太仓市15个典型覆膜蔬菜区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作物种植前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平均值为9.81 kg/hm2,种植后为9.55 kg/hm2,总体上属于低污染区,太仓市年均地膜残留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通过调研与综合分析发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主要受地膜覆盖年限、蔬菜品种、农膜回收方式、作物种植方式以及地膜质量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种植方式和回收方式对农膜残留量的影响大于种植作物类型,是影响农膜残留量最为主要的因素.加强农膜回收可促进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主体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蔬菜地 农膜残留 因素分析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古新融合"-神策门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世界林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说明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景区旁,总设计面积2.2 hm2,是明城墙景观规划带中的重要一环。设计以“古新融合”为主题,从整体视角出发,将公园融入沿湖景观带,展现古城墙昔日风采,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新需求。设计过程中,结合网络平台开展调查,评估公众对该公园的使用评价和休闲需求类型,基于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改造设计。在整个改造提升方案中,结合场地现状,规划了公园主入口、儿童活动区和滨水观景区等。公园主入口设置明城墙文化地雕,为游人提供引导,增强历史趣味性和科普教育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98份裸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398份国内外裸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裸大麦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18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66~2.06,平均为1.42,以芒型的多样性指数最小,株高与每穗粒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变异系数在4.71%~61.03%之间,平均为26.59%,其中籽粒颜色的变异系数最高,抽穗期的离散程度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穗数、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裸大麦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主成分子的累计贡献率达64.297%,其中抽穗期、株高、棱型和千粒重等性状是裸大麦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结合隶属函数值计算综合得分(F值)获得排名前10的品种:江苏元麦33号、Ⅶ-131、玉米麦、江苏元麦58号、建湖团六棱子、戴帽元麦、江苏元麦65号、江苏元麦23号、江苏元麦20号和江苏元麦22号。系统聚类将裸大麦资源分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结果为不同地域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裸大麦 表型多样性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慧奶业关键技术与发展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展以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奶业,是完善现代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对智慧奶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定义,判断目前智慧奶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通过阐述奶牛养殖和乳品生产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总结智慧奶业发展在技术装备层面和建设运行层面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主要源于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和行业规范4个方面的供给不足,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智慧奶业 智能养殖 乳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盐性QTL定位及耐盐种质资源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是修复利用盐碱地的优势大田作物,为解析油菜耐盐性的遗传基础、获得耐盐新种质,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200、250、300 mmol/L)对前期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的种子进行处理,分别统计第3 d和第7 d的发芽率,结合高密度SNP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呈连续分布。QTL定位结果显示,6个处理条件下共定位了17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3.75%~17.57%,其中4个位于C3染色体的QTL(cqST.C3-1、cqST.C3-2、cqST.C3-3和cqST.C3-4)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大于10%,且能够被重复检测到,是本研究定位的主效QTL。根据RIL群体两个亲本的重测序结果,结合拟南芥同源基因的功能注释,在4个主效QTL置信区间内,筛选获得了5个与耐盐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此外,根据发芽率的鉴定结果,认为250 mmol/L NaCl溶液处理7 d的发芽率,可作为油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并在此条件下筛选获得了5份耐盐优异种质,发芽率为82.2%~100.0%。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萌发期 耐盐性 QTL 候选基因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