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苏省大中型沼气工程调查及沼液生物学特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迅速,然而有关沼气工程运行情况的研究甚少。为探索沼气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该文对江苏省21家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发酵料液以及出料样品,分析了进出料液COD(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沼液产气潜力、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江苏省沼气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配套设施较完备,但运行效率低,沼气、沼液处理或利用能力低。大多数沼气工程以处理养殖废水为主,发酵料液固体质量分数<3%,62%的出料沼液的COD质量浓度达到5000mg/L以上;沼液残余产气潜力较大,在35℃条件下,有12家沼气工程的沼液残余产甲烷量达100mL/L以上。沼气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粪大肠菌群含量,平均可减少92.9%,但厌氧消化后的沼液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粪大肠菌群,不能达到无害化要求。该调查结果可为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的健康稳定运行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沼气 大肠菌群 生物学 大中型沼气工程 残余产气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与C3d串联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功能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源补体C3d序列,设计并合成在5'端添加编码连接肽(Gly4Ser)2序列的C3d基因。用同尾酶BglⅡ和BamHⅠ构建含有3拷贝C3d与VP2基因融合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VP2-3C3d。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48 h后,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162 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转染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荧光。用pcDNA-VP2-3C3d与前期构建的pcDNA-VP2分别免疫2周龄SPF鸡,二免14 d后,间接ELISA法检测IBDV抗体效价,pcDNA-VP2-3C3d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cDNA-VP2组;MTT法检测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cDNA-VP2-3C3d组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pcDNA-VP2组(p<0.05)。本研究表明C3d可以增强VP2基因免疫诱导的IBDV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鸡补体C3d 分子免疫佐剂 基因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水及淤泥中农药残留的液质联用检测及江苏稻田区污染现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江苏稻田种植区872份河水和近河淤泥样品,分析稻田常用农药对河水污染现状,建立丙溴磷、三唑磷、丙环唑和咪鲜胺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河水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液萃取,淤泥样品经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及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提取,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方法对丙溴磷、三唑磷和丙环唑在河水和淤泥中的检测限均为0.001 5mg.kg-1,定量限均为0.005mg.kg-1。咪鲜胺在河水和淤泥中的检测限均为0.003mg.kg-1,定量限均为0.010mg.kg-1。各农药在0.01~1.0μg.mL-1范围内与响应值线性相关,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对丙溴磷、三唑磷和丙环唑在河水和淤泥中分别添加0.005、0.05和0.5mg.kg-1 3个水平,对咪鲜胺在河水和淤泥中分别添加0.01、0.1和1.0mg.kg-1 3个水平,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对江苏稻田种植区河水及淤泥样品进行分析,河水中丙溴磷、三唑磷和咪鲜胺检出率分别为3.7%、1.7%和2.5%,淤泥中三唑磷检出率为1.4%,表明河水污染程度高于淤泥。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且灵敏度、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规范要求,适用于高通量农药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脉冲电场对大肠杆菌胞内蛋白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处理对大肠杆菌(E.coli)胞内蛋白的影响,并应用去卷积和曲线拟合等数学方法和圆二(CD)色谱进一步分析PEF处理前后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PEF(30 kV/cm,400μs)处理后,在分离胶的顶端出现了蛋白质的聚集。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相当含量从45.40%降至21.50%,β-转角相对含量从23.8%降至8.81%,而无规卷曲结构从0.13%升至36.95%,α-螺旋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确施氮对苏玉20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玉米超高产(≥13 500kg.hm-2)群体在本地的形成规律,以苏玉20为试材,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及3:6:1的基肥、穗肥、粒肥施氮方案的试验,实现籽粒最高产量15 663.4kg.hm-2的目标。苏玉20超高产群体形成的规律为:促开花期有较大的LAI(达到7.0以上),并减缓灌浆期LAI下降速率,同时提高粒叶比;加大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使整个生育期内总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0 000kg.hm-2以上;减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到40%以下。精确施氮可有效调节超高产群体质量,增加总粒数,进而提高产量。苏玉20籽粒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0.472 1x2+430.79x-83 670(R2=0.985 6),其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范围分别为456.2、407.9~504.6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品质构成因子的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用大豆[Glycine max(L.)Merr.]俗称毛豆,日本称其为枝豆,系鼓粒后期籽粒尚未完全饱满,以幼嫩荚果和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一类大豆专用品种。菜用大豆具有营养丰富、口味独特等特点,深受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众的喜爱。近年来,相关科研工作者对菜用大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韩立德等[1]对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尝试建立菜用大豆感官品质评价标准。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水葫芦与其汁液厌氧发酵产沼气效率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高效处理水葫芦的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该文在35℃中温条件下,分别以鲜水葫芦和经固液分离的水葫芦汁为发酵底物,应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2套完全混合搅拌反应器(CSTR)进行了厌氧发酵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水葫芦为底物直接进行厌氧发酵,最大容积负荷为2.0kg/(m3·d),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为267mL/g,容积产气率为0.61m3/(m3·d),滞留期为27d,平均甲烷体积分数为58%,而以水葫芦汁为底物,COD(化学需氧量)容积负荷可达6.0kg/(m3·d),原料(COD)产气率为231mL/g,容积产气率可达1.4m3/(m3·d),平均甲烷体积分数为66%,滞留期仅需2.4d,COD平均去除率达85%,MLVSS(挥发性悬浮物浓度)平均去除率可达88%。因此,对水葫芦进行固液分离,以水葫芦汁作为厌氧发酵原料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为水葫芦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沼气 厌氧发酵 效率 水葫芦 固液分离 水葫芦汁 完全搅拌混合式反应器(CST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CSODS中小麦生育期模型在淮河流域旱涝胁迫环境下的改进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淮河流域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旱涝评估技术要求,运用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利用淮河流域4个冬麦区(东北丘陵冬麦区、北部平原冬麦区、中部平原冬麦区和西部及沿淮冬麦区)21个样点的1998~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资料和土壤资料,调试确定了本地化的小麦生育期参数,并以4个冬麦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大田试验资料对WCSODS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显示,小麦播种~抽穗期、出苗~抽穗期和播种~成熟期3个生育阶段天数的模拟精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3个发育阶段的标准根均方差(N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和一致性系数(IoA)分别为:0.019、2.860、0.999;0.025、3.246、0.999;0.014、2.632、0.999。对WCSODS中小麦出苗期模型进行土壤湿度影响订正与改进,小麦播种至出苗天数亦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维盐水分散粒剂药液在甘蓝叶面上的润湿行为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水分散粒剂药液的润湿性能与甘蓝叶表层蜡质的关系,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配成浓度为0mg/L、2 mg/L、8 mg/L、32 mg/L的药液,研究其在正常甘蓝叶片和去蜡甘蓝叶片正反面的润湿行为,同时对药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有机硅(Silwet-408)后在甘蓝叶片上润湿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叶片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分别为28.51 mN/m和25.91 mN/m,去蜡后提高到34.90 mN/m和33.12 mN/m。各浓度甲维盐水分散粒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均大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接触角大于90°,60 s和120 s后的接触角变化率均小于0.05;蜡质去除后接触角显著减小且均小于90°,但最终仍不能完全润湿展布,接触角变化率均小于0.33。加入质量分数为0.01%的表面活性剂有机硅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均小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显著减小,60 s和120 s后的接触角变化率均显著增大,药液最终完全润湿展布。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和农药剂型的研制有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差异的SRAP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保持系21B的线粒体DNA为材料进行SRAP分析,结果表明,从128对引物扩增获得了1 440条100~1 000 bp的条带,多态性位点仅有9个,占0.63%,其中7条多态性条带位于21A中;对多态性条带回收、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发现,9个克隆在GenBank中找到了相似的功能,绝大部分与能量代谢有关;利用21A中的多态性序列特点设计SCAR引物,对21A和21B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验证,3对引物在21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已成功地将SRA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是新发现的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相关的片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