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茼蒿设施反季节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茼蒿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高档火锅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以冬季销售最旺。本研究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设施蔬菜栽培项目组研发的茼蒿设施反季节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茼蒿 反季节 栽培新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BA对美香桃果实品质的影晌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外源物质脱落酸(ABA)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美香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BA.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BA均未能显著提高果实的大小和平均果重,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其中可溶性糖及糖酸比与对照达显著差异水平;果实第二次膨大期(花后65 d)喷施25 mg/L ABA还显著提高了果皮花色苷含量、花色苷/叶绿素、色度角(h)及a/b值.综合比较,喷施25 mg/L的ABA对果实品质提高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美香 ABA 果实品质 Peach Meixiang ABA Fruit quali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斯特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裂解特性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为宿主菌,从畜禽养殖区污水中分离(Lm)特异的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裂解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灭菌效果。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中分离Lm噬菌体,PEG/NaCl法沉淀纯化噬菌体,负染色后电镜观察。分析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特性及其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同时对该噬菌体进行宿主谱系分析。将噬菌体运用于即食性食品中,分析其潜在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噬菌体为裂解性噬菌体,属长尾噬菌体科,命名为LipG2-5。体外能够高效裂解宿主菌,对温度及pH值亦有良好的耐受性。基因组酶切分析表明,LipG2-5为双链DNA噬菌体。噬菌体谱系分析表明,该噬菌体为1株宽宿谱噬菌体,在固态及液态即食性食品中能够高效杀灭Lm。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噬菌体 生物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科技服务宣传 拓宽科技服务途径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通过科技服务宣传报道,弥补传统科技服务受时空限制的不足,2011年科技服务宣传信息量比以往和其他单位多,院内宣传资源也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服务宣传报道。通过挖掘科技服务宣传报道潜力,扩大科技服务宣传量,拓宽科技服务途径,实现科技成果由点向面的推广。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推广途径 宣传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桃夏季叶色转红过程中的光化学响应特征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研究了‘早美’和‘春蕾’2个早熟桃品种夏季叶色转红对太阳光能的利用和光系统Ⅱ的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桃叶片色素组成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叶色转红后,早熟桃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均上升,无显著光抑制,而绿叶对照‘红花碧桃’的电子传递速率(ETR)、Fv/Fm和ФPSⅡ值均显著下降,7月光合明显受抑制。叶色转红程度较深的‘早美’在夏季高温强光下表现优于‘春蕾’和对照。淬灭分析表明:叶片花色素苷的积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与用于反应中心热耗散的相对份额(D)。转红后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高于绿叶,PSⅡ光化学效率较高,但耗散过剩激发能的能力显著低于绿叶对照。

关键词: 早熟桃 红叶现象 花色素苷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薄膜包装对杏鲍菇采后衰老生理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32.7μm聚乙烯袋(MA1),19.1μm的聚乙烯袋(MA2),32.7μm的带孔聚乙烯袋(CK)]3种不同薄膜包装对杏鲍菇采后衰老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5℃条件贮藏2 d时,CK杏鲍菇表面出现大面积的褐变,失去了商品价值;而MA1和MA2薄膜包装处理可将杏鲍菇采后的货架寿命延长至8 d。在采后8 d的贮藏期间,与MA1相比,MA2处理可减缓杏鲍菇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另外,MA2处理可减缓杏鲍菇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幅度,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V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MA2薄膜包装延缓杏鲍菇采后衰老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 杏鲍菇 薄膜包装 衰老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对西瓜小孢子存活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成功地培育西瓜小孢子技术,本试验研究了低温、高温、甘露醇、蔗糖、激素、三十烷醇6种处理对西瓜小孢子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4℃低温预处理2 d、35℃高温热激4 d以及13%的蔗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西瓜小孢子存活率(P<0.05);甘露醇、三十烷醇对不同西瓜品种的小孢子存活率的影响不同。在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0.4 mg/L 2,4-D的西瓜小孢子存活率最高。

关键词: 西瓜 小孢子培养 预处理 存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羊、兔粪及稻草对猪粪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添加不同辅料对猪粪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以猪粪为主要原料,羊粪(含3%玉米秸秆残渣)、兔粪及稻草为辅料,设定单一猪粪(CK)、70%猪粪+30%稻草(A)、85%猪粪+15%兔粪(B)、85%猪粪+15%羊粪(C)、70%猪粪+30%兔粪(D)、70%猪粪+30%羊粪(E)共6个处理进行堆肥,初始含水量均调节至65%,在室外覆膜堆肥,每隔2~5 d翻堆1次,共堆肥60 d。堆肥过程中,定期检测堆肥温度、有机质含量、pH、水分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粗灰分含量变化以及发芽率指数等参数,评价堆肥腐熟程度。结果表明:这6个处理高温(50℃以上)期持续的天数分别为2 d、17 d、8 d、10 d、8 d、11 d,水分损失量分别为19.23%、33.08%、24.92%、27.38%、28.00%、29.85%,有机质含量降幅分别为21.52%、38.53%、27.29%、31.55%、35.05%、36.22%,有机碳损失率分别为44.22%、67.54%、54.19%、57.24%、61.25%、62.63%,氮损失率分别为35.54%、32.86%、37.62%、40.81%、44.98%、44.58%,铵态氮含量最终分别为2.11 g/kg、0.35 g/kg、1.06 g/kg、0.48 g/kg、0.76 g/kg、0.32 g/kg,试验结束时的腐热度指数(GI)值分别为42.64%、69.50%、56.74%、58.67%、60.78%、64.70%。根据GI值结果,除单一猪粪处理(CK)外,其他处理均完全腐熟。由此可见,添加羊、兔粪及稻草能显著促进猪粪腐熟,其中70%猪粪+30%稻草处理的腐熟效果最好,添加羊粪的效果要优于兔粪,且添加30%比例的效果要优于添加15%比例。

关键词: 猪粪 混合 堆肥 腐熟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病毒复合体(SPVD)嫁接对不同品种甘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产量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斯特菌噬菌体体内消长规律及其免疫特性分析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李斯特菌噬菌体经口服灌入小鼠体内,分析噬菌体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及特异性免疫应答,探索噬菌体作为生物抗菌剂在食品生物防控中的安全性。分别将噬菌体LipG2-5以1×108PFU单次及连续3次灌服小鼠,并在灌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粪样中噬菌体的数量并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对小鼠增质量分析表明,摄入噬菌体组小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小鼠血清及肠道黏膜,分析其特性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噬菌体灌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相应下降。在第7天,两组噬菌体摄入组粪样中均检测不到噬菌体。血清ELISA检测结果表明,灌服噬菌体小鼠能够产生较低水平的噬菌体特异性抗体,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第35天并没有检测到较高水平的黏膜IgA抗体。由此可见,噬菌体在进入机体后,可以通过消化道自然排出,在体内无残留,不产生抗体。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噬菌体 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