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的二甲胺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二甲胺(dimethylamine,DMA)含量的方法。水产样品中的DMA用三氯乙酸提取、与铜铵试剂反应显色后用苯萃取,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34 nm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二甲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反应体系在pH 12.0、50℃水浴时间3 min下显色良好,DMA浓度在0~10 m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57 4x-0.005 7(R~2=0.999 7),检出限为6 mg/kg。选用6种不同品种的水产品作加标回收率试验,其加标回收率为86.7%~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4.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β-羟基丁酸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健康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不同浓度PHB(0、0.5%、1.0%、2.5%、5.0%、10.0%)的饲料,分别对应对照组C和实验组E_(0.5)、E_(1.0)、E_(2.5)、E_(5.0)、E_(10.0)组,饲喂6周,统计每组中国明对虾的死亡率和相对免疫保护率,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种酶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与时间、PHB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随PHB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_(1.0)组为最高值,并且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PHB浓度的增加,免疫酶活力整体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在时间分布上,饲喂2–3周时,酶活力呈现高水平表达,其中,T-AOC在血清(E_(1.0)、E_(2.5)组)、肝胰腺(E1.0组);ACP在血清(E_(1.0)、E_(2.5)组)、肝胰腺(E1.0组);CAT在血清(E_(0.5)、E_(1.0)、E_(2.5)组)、肝胰腺(E_(0.5)、E_(1.0)、E_(10.0)组);POD在血清和肝胰腺(E_(0.5)、E_(1.0)、E_(2.5)组);SOD在血清和肝胰腺(E_(1.0)组)以及MDA在血清(E1.0组)、肝胰腺(E_(0.5),E_(1.0)组)较其他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PHB添加剂对中国明对虾免疫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各组和各时间段免疫酶的变化,E_(1.0)为最适浓度组,投喂2–3周时其免疫酶总体具有高水平活力值。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聚β-羟基丁酸酯 相对免疫保护率 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水系四大家鱼资源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大家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和捕捞的主要对象,但关于珠江水系四大家鱼资源状况的研究甚少。研究于2015—2016年对珠江全流域16个站位分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的渔具主要为钩钓网、流刺网、定置刺网和虾笼。共采集四大家鱼965尾,其中青鱼41尾、草鱼454尾、鲢351尾、鳙119尾,均以1—2龄为主,占所有个体的70%左右。四大家鱼主要分布于西江桂平至肇庆江段,以及上游南盘江万峰湖库区江段。其在整个流域CPUE最高为南盘江鲁布革江段(5.68 kg);而在中上游红水河大化、合山江段,其资源量较低,CPUE值不足1.50 kg。重要的东江、柳江、郁江等支流,资源量也较少,CPUE值不足2.00 kg。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四大家鱼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河流等级、河流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径流量与河流深度是珠江水系四大家鱼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四大家鱼主要分布于干流,鲢、鱅和草鱼的分布主要受径流量和河流深度的影响,河流水电站的建设对草鱼分布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将对渔业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浪被动补偿装置的模型与实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型中水层拖网渔船拖曳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渔船受海洋环境的影响,会产生显著的升沉运动。本文针对渔船升降降低捕鱼效率的问题,采用一种波浪被动补偿装置的方法,研究了该装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设计试验过程,分析试验数据,并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发现:钢丝绳的涨紧力和蓄能器的压强跟随油缸位移呈周期变化,油缸的位移与钢丝绳涨紧力、蓄能器压强的变化相反;钢丝绳涨紧力的变化幅度大于蓄能器压强的变化幅度,但位移变化幅度小于50 mm时,涨紧力(<5 N)和压强(<6 Pa)保持稳定;受惯性力的作用,涨紧力变化速度呈现阶段性变化。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蓄能器在平衡位置时的充气压强越大,涨紧力与压强越大;蓄能器的面积越大,涨紧力与压强越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中华绒螯蟹重金属镉和铬的风险评估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养殖池塘中华绒螯蟹重金属含量的情况,以环太湖流域养殖池塘中的螃蟹为研究对象,对其蟹黄中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样品的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87 mg/kg和0.474 mg/kg,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0.621 mg/kg和0.068~1.437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显示,重金属镉的样品大多处于轻污染和中度污染水平,重金属铬的样品绝大多数在轻污染及以下水平。膳食评估建议成人每周食用螃蟹最好不要超过5只。该研究风险评估可为环太湖流域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瑞鲤选育家系不同养殖阶段的生长差异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观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家系选育方法在福瑞鲤(Cyprinus carpio)继代选育中的潜力,该研究测量了继续选育第2代家系群体不同养殖阶段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结果表明,生长快速家系群福瑞鲤早期(4月龄)生长速度较慢,到后期则生长加快,其体质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体型方面,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福瑞鲤各选育家系群的体厚/体长增加,体高/体长降低,逐渐呈现其体型修长的特征;同时2个越冬期的成活率均达到了94%以上。结果表明通过BLUP家系选育对福瑞鲤长期选育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福瑞鲤生长性状第一主成分是体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9月龄、14月龄、21月龄鱼的体质量与24月龄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为0.851、0.897和0.957。因此,在福瑞鲤继续选育过程中,进行早期个体选择值得尝试。
关键词: 福瑞鲤 家系选育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生长 体型 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氧化剂-微生物协同作用对除草剂氟乐灵降解过程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氟乐灵在水产养殖中常被用来清除池塘底部青苔,但是使用过后也会对鱼类产生毒性。因此,清除水体过量的氟乐灵对养殖后期鱼类生长极其重要。选取过碳酸钠和过硫酸氢钾为研究对象,在比较2种氧化剂降解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化学氧化剂-微生物协同作用对除草剂氟乐灵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过碳酸钠比过硫酸氢钾更适宜作为化学氧化剂对养殖水体中氟乐灵进行降解。单独使用0.15 mg·L~(-1)过碳酸钠和φ=0.01%比例、添加浓度为109CFU·m L-1的FJ-01菌液中微生物对氟乐灵5 d的降解率分别为44.79%和66.78%,而两者结合处理时5 d的降解率高达75.87%,显著优于单一的微生物降解或化学氧化。该研究表明化学氧化剂和微生物协同降解是水产养殖中氟乐灵污染水体修复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基质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和消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体长1cm的凡纳滨对虾饲养于池底铺有黑膜的400m2圆形高位池中,池中沿水流方向与池底垂直悬挂由40目双层筛绢网制成的人工基质(间距约1m),其中基质与池底面积之比约为1∶2,常规饲养,分别于养殖第29、57d和80d测定对虾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溶菌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以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研究人工基质对肝胰腺免疫和消化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养殖第29d,基质添加组对虾的免疫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养殖第57d(台风期间),基质添加组对虾各免疫指标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养殖第80d(台风过后26d),基质添加组对虾总抗氧化能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人工基质可以显著影响对虾免疫和消化机能,而基质生物膜系统遭台风等强天气干扰破坏后仍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外源益生菌对大菱鲆育苗生物饵料菌群结构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在大菱鲆育苗生产中添加外源益生菌对生物饵料轮虫和卤虫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运用基于illumina H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添加益生菌和按照生产流程正常强化的轮虫、卤虫进行了菌群结构的分析和对比。添加外源益生菌的实验组轮虫和卤虫中的菌群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轮虫强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对照组样品中菌群结构差异较明显,优势细菌种类变化较大。而添加外源益生菌后的各时期实验组轮虫菌群结构很相似,优势菌群的种类更为丰富,Lactococc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一直是各实验组中的优势细菌。在卤虫强化过程中,各对照组样品的菌群结构高度相似,优势细菌Cobetia sp.的相对丰度高达54%~65.2%。而在添加益生菌后,各实验组中的菌群结构仍高度相似,但Cobetia sp.的比例下降至4.3%~25.3%,最优势的细菌为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几种,菌群结构中的物种均匀度更好。研究表明,在轮虫和卤虫强化过程中添加外源益生菌,能够改变生物饵料的菌群结构,使生物饵料中的细菌种类均匀度更好,并使菌群结构趋于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南沙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5年4月(丰水期)和2015年11月(枯水期)珠江口南沙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度、细胞丰度及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76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种群。丰水期优势种有2种,分别为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萎软海链藻(Thalassiosira mala)、中肋骨条藻和有棘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inosus)。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651.91×104个·L-1和129.21×104个·L-1,2个时期细胞丰度分布都表现为近岸向离岸递增的趋势。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在丰水期分别为1.64和0.40,而在枯水期分别为1.58和0.41,多样性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总氮和p H,枯水期为温度、透明度、磷酸盐和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