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樱桃谷肉鸭发酵床养殖生产性能及效益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床养殖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养殖模式,使用2种不同垫料组成的发酵床与普通旱养模式作对比,分析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舍内NH3浓度,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旱养模式相比,2种垫料的发酵床养殖在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方面差异不显著,但普通旱养模式采食量要稍高于发酵床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能够降低舍内NH3浓度,并随着鸭日龄的增加,舍内NH3浓度显著降低。饲养结束后,分析2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与普通旱养模式比较,一个养殖周期每羽鸭可节约成本1.24元。
关键词: 发酵床养殖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NH3浓度 樱桃谷肉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菌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测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as)的产孢稳定性、产孢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及在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化。[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采自全国9个省(市)的150个稻曲病菌菌株进行产孢能力及田间致病力测定。[结果]3次产孢试验中产孢量标准偏差小于10.0的菌株有132个,占总数的88.0%。接种于两优培九(感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67.7,其中98个菌株病情指数大于50;接种于淮稻5号(中等抗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21.8;接种于武育粳3号(抗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6.1,其中113个菌株病情指数小于25。稻曲病菌的产孢量与致病性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偏低,是中度一低度相关;根据150个稻曲病菌菌株在武育粳3号、淮稻5号和两优培九3个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致病力,将供试的150个稻曲病菌划分为7个致病类型,其中,第3致病类型(武育粳3号、淮稻5号和两优培九3个水稻品种表现为抗、抗、感)有53个菌株,占总数35.3%,为优势致病类型。[结论]稻曲病菌产孢性能较稳定,稻曲病菌的产孢量与致病力呈正相关。150个稻曲病菌菌株和3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之间存在2种互作关系,大多数菌株与水稻品种抗性表现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与水稻品种抗性表现为强互作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监测
《棉花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8年来自江苏的37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监测。根据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微菌核的多少,菌株可分为3种培养类型,其中菌核型占54.1%,菌丝型占24.3%,中间型占21.6%。菌核型上升成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且出现了初分离培养时,菌落特征为完全黑色微菌核的菌膜菌核型菌株。采用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PCR检测菌株的致病类型,结果落叶型菌株占83.8%,非落叶型菌株占16.2%,显示目前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落叶型菌株为主,并且在每个植棉市都有分布。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占27.0%,中等的占40.5%,弱的占32.4%,并且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群体中都存在致病力强、中、弱的菌株。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培养特性 致病力分化 致病类型 江苏植棉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Toll样受体基因的变异及其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oll样受体(TLRs)作为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动物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TLRs基因变异会改变机体对病原的抗性或易感性,本试验旨在探讨TLR2、TLR4基因突变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试验以国外引进猪品种(长白、大白、皮特兰)、中国地方猪品种(梅山、二花脸、姜曲海、金华)以及江苏省培育猪品种(苏钟猪)为材料,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实验猪群TLR2、TLR4基因SNPs分布,结合动物攻毒实验及文献报道,对其中部分SNP不同基因型猪的肺部巨噬细胞做LPS感染实验,借助RT-PCR跟踪不同时间点猪TLR2、TLR4基因以及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变化,揭示猪Toll样受体基因的变异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实验猪群TLR4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T611A、G960A、G962A、C1027A,其中G960A为同义突变,其余为有义突变;位点C1027A在中、外猪品种间呈现明显的碱基分布差异。LPS诱导下的猪肺部巨噬细胞TLR2、TLR4基因及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其中,位点C1027A的CC型猪TLR2、TLR4基因表达水平及增速均显著高于AC型猪(P<0.01),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AC型猪(P<0.01),提示C等位基因极可能是猪抗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优势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生物质资源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秸秆转化效率研究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 2012 CSCD
摘要:选择15头夏洛莱肉牛,随机分成3组,用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微储鲜秸草+花生糠,干秸秆+花生糠,微储鲜秸草)饲喂肉牛,研究其效果;分析肉牛采食效率、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以及秸秆饲料与动物鲜重之间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配合一定的精饲料(玉米面、麦麸、棉籽粕、小苏打、鱼肝油粉、食盐),单独饲喂微储鲜秸草的肉牛处理组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每9.0kg饲料(即3.8kg精料+5.2kg粗料)可转化为1kg活牛的重量;微储鲜秸草+花生糠饲喂肉牛的转化效率次之,每9.4kg饲料(2.6kg精料+6.8kg粗料)转化为1kg活牛的重量。在上述转化过程中,生产每公斤肉牛消耗的纯粮食为1.6kg,玉米面用量占肉牛采食总量的比例最多达到20%左右。微储鲜秸草+花生糠饲喂肉牛采食量最大,累计增重高于另外两个处理组。另外,该配方饲喂肉牛净收入最高,7个月的育肥过程中净收益为1722元/头,其次是干秸秆+花生糠,净收益为1598元/头,最低的是微储鲜秸草,净收益为1473元/头。考虑到综合成本和实际操作,微储鲜秸草+花生糠饲喂肉牛效果最佳。首次提出了秸秆转化为动物的指标(秸秆:动物鲜重),为解决秸秆出路问题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秸秆 夏洛莱肉牛 生长性能 饲料转化效率 动物鲜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尿素对葡萄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VitisEST数据库中EST序列片段结合RT-PCR方法克隆了与氮代谢相关的硝酸盐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的基因,并对它们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法研究葡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尿素后5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葡萄幼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老叶,说明叶面喷施尿素以喷布到幼叶对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显著;5个基因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水平差异不一致,但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以0.3%和0.5%浓度的尿素对其影响明显;适当提高尿素水平既能提高氮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又能提高果实大小等果实指标,使其达到同步增加。喷施尿素6 h后,GS的表达量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其它基因,而NR在喷施尿素后48 h内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表达水平;NiR、AS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与NR、GS相一致,并且表现为NR﹥NiR,GS﹥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南瓜自交后代果型特征及其遗传分离特点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掌握观赏南瓜种质资源特点和杂交后代的分离规律,为指导观赏南瓜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比较8种观赏南瓜二代自交系(S2)果实的形状、果型指数、颜色及茸毛特点4个性状,计算4个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从形状看,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疙瘩,最低为椪柑,F1代最高的是金童,最低为小鸭;从颜色看,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小鸭,最低为金童,F1代最高的是鸳鸯梨,最低为金星;果型指数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玉女,最低为椪柑,F1代最高为玉女,最低为龙凤飘;茸毛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小鸭,最低为金星,F1代最高的是小鸭,最低为椪柑。8种观赏南瓜S2代自交系子实体4个性状中果型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0.37%,其次为形状(57.82%)、颜色(54.24%)、茸毛(40.56%)。F1代子实体也以果型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54.61%,其次为颜色(53.15%)、形状(53.15%)、茸毛(30.84%)。【结论】不同形状的观赏南瓜在自交分离时呈现不同的遗传特点,子实体越是形状规则、表面光滑、颜色单一的组合,其后代分离程度就越低,变异系数也越小;越是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子实体颜色多样,其后代分离就越广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Gen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为1 323 bp,编码的440个氨基酸序列与葡萄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质的同源相似性达73%,其具有START domain(启动域)、ZnF_TAZ(TAZ锌指结构)、DCD(双氰胺)保守结构域,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命名为PePCTP1。PePCTP1基因与GFP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PePCT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上。用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及NaCl诱导处理,发现与对照(CK)相比,SA和GA处理后PePCTP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NaCl和IAA处理后PePCTP1基因的表达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而ABA和6-BA处理不能增加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据此推测PePCTP1可能参与梨的逆境胁迫抗性反应。
关键词: 梨 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质 膜蛋白质 逆境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