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典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赋存特征及其毒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贸易产品之一,水产品的质量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膳食中鱼类的摄入是PFA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经由水产品对人类的主要暴露途径。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PFAS对水产品质量及人类健康构成不可忽视的直接威胁。本文综述了典型PFAS在养殖水体及水产养殖生物中的赋存状态、生物富集效应及生理毒性特征,探讨了其对养殖生物所产生的可能性作用机理,基于健康养殖与绿色安全水产品供应需求,梳理了功能性益生菌缓解PFAS对养殖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水产养殖过程中PFAS污染物产生风险的客观评价、功能性菌株缓解PFAS污染物对养殖生物的毒性机理的研究及水产养殖过程绿色有效的PFAS污染物防控技术的研发等,以期为水产养殖过程中PFAS污染物的科学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益生菌


日本蓝鳍金枪鱼养殖业发展战略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借鉴日本蓝鳍金枪鱼养殖业发展经验,为推动我国金枪鱼养殖业发展,探索强化我国高经济价值水产品供给能力及相关鼓励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国际蓝鳍金枪鱼供需情况,分析日本主导蓝鳍金枪鱼市场的内因和具体路径,运用战略研究方法厘清日本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系列举措.[结果]日本是世界主要金枪鱼养殖基地之一,也是最早开发蓝鳍金枪鱼养殖技术的国家,截至2022年日本有88个经营主体、187个养殖场和1379个养殖网箱,年产量达21460 t.日本通过产出制度、科技创新、种业提升和出口中国等战略,主导蓝鳍金枪鱼养殖产业全球供需对接,提高了日本蓝鳍金枪鱼国际话语权,推进了沿岸渔村振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发展蓝鳍金枪鱼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打造金枪鱼全产业链新业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在黄鳍金枪鱼养殖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正在全力推进蓝鳍金枪鱼养殖业发展,近几年南海金枪鱼养殖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建议]我国应在海南、广东和浙江等现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利用现有科技和蓝鳍金枪鱼生息水域等优势;应进一步加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推动中日共同开发蓝鳍金枪鱼消费市场.建立健全与国际渔业管理规则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蓝鳍金枪鱼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保驾护航.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呼兰河的生态健康状况
《水产学杂志 》 2023
摘要:本文于2018年夏季(8月)、秋季(10月)和2019年春季(5月),根据呼兰河干支流等级和生态环境特征全流域设置28个采样点,采集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和水环境样品,构建呼兰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和分析寒温带山区河流呼兰河的生态健康现状及其主要威胁。结果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4目32科57种,筛选毛翅目分类单元数、EPT(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分类单元数、EPT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分类单元数、生物指数、刮食者个体相对丰度6个参数作为呼兰河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核心指标,以比值法确定健康标准值为4.42,B-IBI评价结果表明:呼兰河整体健康水平“一般”,评价等级为“健康”的点位仅占调查点位总数的17.9%。水环境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表明,城镇化和农业生产是呼兰河生态系统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


我国西北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数据库构建研究
《中国渔业经济 》 2023
摘要:渔业科学调查数据是渔业资源调查中产生的原始数据,是后续资源养护、环境利用等工作的基础。本文以西北地区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工作中生产的各类数据为基础,开展西北专项数据库的汇聚、分析与共享研究。重点针对调查数据中资源、环境等异构专题数据规范化管理、多层级审核、多维度展示等问题,分析渔业领域调查数据特点,以数据清洗和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数据汇交标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展示研究,完成数据库构建。研究实现了西北专项数据库顶层设计,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贯通专项异构数据,实现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等调查数据的异构融合和综合治理,提升了数据汇交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时空框架下的可视化分析模型。通过对西北专项数据库汇交、分析和展示的研究,对西北专项数据汇交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全国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示范模式。


池塘循环水养殖对混养草鱼食用品质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养殖模式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对两种养殖模式下(传统池塘养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草鱼的食用品质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草鱼肌肉白度和弹性高于传统池塘养殖的草鱼,且其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池塘养殖;其中, n-3和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池塘养殖草鱼,是其1.2倍,使得草鱼的肌肉品质和营养品质更佳。此外,循环水养殖可降低草鱼中带有土腥味和青草味的己醛、庚醛和1-辛烯-3-醇等物质的含量,且鲜味核苷酸(IMP)含量高于传统池塘养殖草鱼,使得草鱼的风味更鲜美、浓厚。研究表明,循环水养殖草鱼的肌肉品质和营养特性均优于传统池塘养殖。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肌肉品质 营养品质 食用品质 风味 混养草鱼


基于CFD的不同通风结构下渔船机舱通风系统性能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一些渔船机舱高度受限,通风管路中不可避免有结构加强筋,加强筋型式、高度,通风栅的数量、位置等均会对风管内流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通风效果的好坏。针对某型远洋渔船机舱通风系统,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方法对机舱左右舷风管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气流场与加强筋和通风栅的相互关系,考虑了气流在障碍或发散流动中的运动特性。结果显示:普通加强筋、增设导流板隔开加强筋及增设隔板隔开加强筋3种不同型式对风管流场影响各不相同,内表面平滑的风管流态最流畅;风管入口和风管端口处的通风栅会较大程度上降低其他通风栅的风速;风管内结构高度的增加会引起流态的紊乱、降低风速、加大各通风栅风速的不均衡。研究结果可为渔船机舱通风系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舱通风 加强筋 计算流体力学 速度分布 流态 渔船


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及多样性
《水产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本研究补充了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乌龟(Mauremys reevesii)优良品种的选育效果,利用多态性微卫星(simplesequence repeat, SSR)标记分析了乌龟5个选育世代(基础群体F0代、F1~F4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筛选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58,期望杂合度(He)为0.173~0.919,平均值为0.581,观测杂合度(Ho)为0.054~0.862,平均值为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65~0.914,平均值为0.541;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属于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表明所选择的微卫星位点可作为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的良好评价工具;乌龟5个选育世代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91、0.494、0.497、0.458和0.453;遗传分化系数Fst及AMOVA分析显示,乌龟5个选育世代群体之间的Fst值为0.004~0.012,小于0.05。研究表明,乌龟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遗传分化程度较小,乌龟选育群体还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