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华北冬绿肥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华北冬绿肥(WGM)对生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尿素(N)为对照,设计了二月兰、冬油菜、草木樨单施、倍施及与氮肥(N)配施处理。结果显示:冬绿肥倍施对生菜增产显著,是CK的3.95~4.52倍,是尿素的1.31~1.50倍;与尿素相比,冬绿肥有利于促进生菜根长指标的发育,以冬绿肥倍施最佳。尿素和冬绿肥均会增加生菜硝酸盐含量,冬绿肥与尿素相比,可不同程度抑制生菜硝酸盐累积,以冬绿肥单施效果最好;与CK和尿素处理相比,冬绿肥各处理均可促进生菜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与CK相比,各处理中只有2WGMI处理可促进生菜维生素C的合成;绿肥倍施、绿肥单施和绿肥与尿素配施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尿素处理,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华北冬绿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基于OpenCV的Android手机植物叶片几何参数测量系统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通过Android手机对植物叶片图像进行处理以测量其长、宽、周长、面积等几何参数,避免其他测量方法的缺点,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首先,获取含有已知尺寸矩形框的叶片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校正以消除倾斜失真。在校正阶段,采用了更为鲁棒的特征点检测法代替可能出现错误结果的Hough变换法来处理矩形框,得到其4个角点。根据求得的角点与标准图像的角点对图像进行映射得到校正图像。最后,处理校正图像计算叶片几何参数。参数计算提出以叶片轮廓为基础的方法,所有参数均通过对轮廓的处理求出,提高了计算效率。此外,基于轮廓求面积不需要对叶片进行形态学处理消除空隙及不连续,还可避免统计像素方法中将噪声像素误认为叶片造成的计算不精确。在求叶片长、宽时,给出了2种方法供用户根据叶片实际形状选择。另外,在编程方面,采用了Open CV-Android-SDK,大幅提高了图像处理速度。结果表明,精确度测试中,对打印出的规则图形几何参数测量的结果误差均在2%以内;而实际叶片的测量结果中长、宽的误差在2%以内,周长误差小于4%,面积误差低于3%。耗时测试中,相同图像处理算法采用Open CV后,处理速度明显提升;对多部不同配置手机的测试中,处理1幅分辨率为2448×3264的叶片图像的耗时均在3 s以内。另外,对于同一叶片图像,不同手机测量的结果完全一致。实验表明,该系统不仅操作简单、速度快、通用性强,而且对叶片几何参数的测量精确度也较高。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几何参数 图像处理 Android手机 Open CV


基于电子鼻判别富士苹果货架期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货架期内的富士苹果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雷达图和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研究主要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式判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7、8号传感器在苹果常温货架期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而第2、7号传感器在苹果贮后货架期的判别中起主要作用。PCA、LDA方法均可准确判别常温不同货架期的苹果;与PCA相比,LDA方法可以更准确对不同贮后货架寿命苹果进行判别,并呈现出良好的集中性和单向趋势。因此,电子鼻快速判别不同货架期的苹果具有可行性。


农业节水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农业基地的调研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节水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和需求情况,评估节水效率,剖析节水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应用的影响因素,对北京市115家涉农企业生产基地进行了调研。基于调研结果,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农业节水自动化技术总体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北京地区节水自动化的应用效果良好,用户对节水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意愿较高,政府专项支持是节水自动化推广应用的主导力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节水自动化技术水平不足、产品价格过高、投入资金短缺、使用率不高等。最后从完善政府补贴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政府引导、扩大推广示范,加大技术培训、提高认知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节水自动化技术和产品应用的对策建议。


围栏捕鼠技术在天津地区应用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4 CSCD
摘要:目的验证围栏捕鼠(TBS)技术在天津地区对鼠害的控制效果。方法在玉米田建立4个TBS区和3个对照区进行害鼠控制研究。结果天津地区玉米田的主要害鼠种类有大仓鼠、褐家鼠和少量的黑线姬鼠;TBS技术捕鼠效果是普通夹夜法的2.1倍;TBS技术在投入玉米田防鼠后每667 m2可增产21.7 kg,33.3 hm2共增产10 839.15 kg,折合经济收入为14 090.90元,投入效益比为1∶3.88。结论研究表明TBS技术在天津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滨海盐碱地种植耐盐草本植物的肥土效果
《草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耐盐草本植物对滨海盐渍土改良的影响,通过连续两周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苜蓿(Medicago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碱蓬(Suaeda salsa)4种耐盐草本植物对土壤pH、可溶性盐分总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草本植物处理各土层土壤pH值与裸地相比均有提高;种植耐盐植物对0―20 cm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收获期时耐盐植物处理0―20 cm土层与裸地相比平均脱盐率为37.12%~45.97%;种植耐盐植物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裸地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3.45%~15.5%、1.37%~22.2%、13.7%~18.5%、0.76%~4.30%,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有显著作用(P<0.05);施肥+翻压处理对于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单独翻压处理,两者要显著优于裸地处理。


不同氮肥管理条件下设施黄瓜硝态氮淋失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瓜为研究对象,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硝态氮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处理OM+N1PK黄瓜产量最高,且黄瓜植株和果实中氮吸收量最高,达253.56 kg/hm2;0.9 m深处设施黄瓜硝态氮淋失量的大小顺序为,NPK>OM+N1PK>OM+NPK>OM>CK。施用化肥硝态氮淋失量最高,达205.52 kg/hm2,施用有机肥的处理硝态氮淋失量分别降低11.39%、21.98%、42.27%;1 m土体的硝态氮累积量处理OM+N1PK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表层0~20 cm累积量最高,高达389.66 kg/hm2,可为下茬作物提供氮素营养。总体来看,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处理OM+N1PK提高了黄瓜产量和氮吸收量,提高了土壤对硝态氮的吸附能力,增加了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降低了硝态氮的淋溶损失,减低了环境风险。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三种树种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09年6—9月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种主要树种(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结合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分析各树种树干液流的动态特征,并探讨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相同天气条件下,液流启动时间和到达峰值时间相同,但停止时间不同,紫椴停止时间最晚。3个树种的日均液流速率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均在8月份最大,6月份最小,液流速率日均值表现为紫椴>色木槭>红松。相关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3个树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推算液流速率的各月逐步回归模型。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 液流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天津市中低产田时空分布与限制因素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解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及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情况,为天津市中低产田改良及粮食增产提供基础依据,以天津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区县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拟定了高、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分析了天津市6个主要农业区县(蓟县、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和滨海新区大港)1980—2010年30年间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天津市粮食平均产量由1980年的2445 kg/hm2提高到2010年的5130 kg/hm2,增加了109.82%。天津市的中低产田面积由1980年的291250.13 hm2,下降至2010年的76489.87 hm2,下降了74%。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静海县、蓟县、滨海新区大港、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中低产田分别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43.12%、18.59%、17.23%、14.01%、7.05%和0。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限制因素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低、干旱缺水和土壤盐渍化是主要限制因子。建议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改良盐碱地、优化耕作制度种植耐旱耐盐作物品种等工程与技术措施,持续改良中低产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