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都市农业农户科技信息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设施种植业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以天津设施种植业为例,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了都市农业农户对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大,同时,农户特征因素(学历)、技术诱导因素(家庭收入、设施类型、长期种植人数)、信息来源因素(信息渠道多样性、参加培训讲座次数)、农户主观因素(废物处理技术关注度、优质化肥农药关注度)均对农户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兼顾信息服务内容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创新多层、多维的信息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农户 科技信息服务需求 影响因素 二项逻辑斯谛回归 天津


不同冻结速率对毛豆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制冷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毛豆为试材,研究了-35℃鼓风冻结(风速8 m/s)、-35℃静止冻结和-18℃静止冻结三种冻结方式对毛豆冻结温度变化曲线及冷冻毛豆在-18℃冻藏过程中解冻后汁液流失率、硬度、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毛豆速冻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5℃鼓风冻结冷冻速度最快,毛豆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短,仅为40 s,而-35℃和-18℃静止冻结所用时间分别为6 min和1 h左右。三种不同冻结方法对冷冻毛豆贮藏过程中解冻后的质构和汁液流失率,及冻藏过程中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有显著影响。毛豆冻结过程中冻结温度越低、风速越高,毛豆冻藏过程中的质构、细胞膜完整性和营养成分等劣变速度越慢。-35℃鼓风冻结的毛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显著好于-18℃静止冻结,是较好的毛豆冻结方法。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2)相似性为99.5%,CP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3)相似性分别为99.2%和99.3%,表明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且天津与日本To CV分离物序列相似性最高。由于调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普遍,针对To 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分子检测,扩增产物序列与TYLCV以色列株系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9.0%以上,表明2种病毒在田间发生复合侵染,该研究首次明确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和To 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复合侵染 分子检测


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规律及短期预测——基于时间序列的季节调整和预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蔬菜价格波动不仅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更是农民安排生产的依据,研究其变动规律具有现实意义。采用Census X-12方法和H-P滤波方法,分析了2007—2013年天津市8种蔬菜批发均价的波动规律。结果表明,蔬菜价格在生产、流通、季节、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整体呈上涨趋势,而且季节性波动明显,受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影响较大,蔬菜价格呈"两年涨一年跌"的周期循环特征。根据季节调整结果,建模预测2014年蔬菜价格走势,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电子鼻对不同贮藏/货架期甜柿判别分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贮藏/货架期内的甜柿挥发性成分进行判别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式判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研究主要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LDA方法有效区分常温和贮后不同货架期的甜柿,对低温贮藏期间的甜柿区分效果稍差。传感器W2S(乙醇类)、W1W(萜烯类)在甜柿常温货架期和低温贮藏期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而传感器W2W(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W1W(萜烯类)在甜柿贮后货架期的判别中起主要作用。


基于ZigBee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溶解氧、pH值、电导率、温度等是水质分析的关键因子,对各关键因子的实时测量尤为重要,但传统的经验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随着传感器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在满足水质监测实时性、准确性要求方面显示出优势。ZigBee技术不仅具有距离近、复杂度低、组网能力强、成本低及可靠性高的特点,并且自有无线通信标准,可以接力的方式在多个测量节点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充分满足了无线水质监测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JN5139的ZigBee无线模块的无线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感知模块、微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于一体,通过无线网络定时收集现场测得的多路水质参数,并利用上位机存储和显示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连接系统JN5139-Z01-M02/4无线模块收集现场测得的多种水质参数。在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至少100 m的传输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强、功耗低、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水质监测实时性和数据精度的要求。


苹果质地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模型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快速而无损检测苹果质地的新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仪研究不同建模方法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苹果质地(脆度、硬度、回复性、凝聚性和咀嚼性)无损检测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长范围400~2500nm内,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原始光谱结合反相多元离散校正处理所建苹果质地的校正模型最优,脆度、硬度、回复性、凝聚性和咀嚼性预测相关系数均大于0.8,而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7.6763N、6.5876N、0.0085、0.0175、1.2466N,残差之和均小于0.2。因此,通过近红外光谱对苹果质地进行快速而无损检测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模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磷素状况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全磷对土壤磷素盈亏(平衡)的响应,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了天津潮土33年(1979—2012)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Olsen磷、全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及秸秆与氮肥配施(NS)处理,土壤中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PK,NP,NPK)和有机肥与氮肥配施(NM),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PK处理盈余最多,但随试验年限延长(约20年后),NP,NPK和NM处理土壤中磷素盈余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均可使土壤中的磷素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PK、NP、NPK、NM处理土壤中的Olsen磷分别增加3.59、1.19、1.75和2.40 mg·kg-1。长期不同施肥,土壤磷平衡与土壤全磷增量间呈正相关,但不同处理下差异较大。单施氮肥(N)和秸秆还田(NS)处理,可认为累积磷平衡对土壤全磷增量无影响。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PK、NP、NPK、NM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06、0.07、0.07和0.10 g·kg-1。【结论】土壤磷素盈亏状况与肥料配施类型密切相关,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或有机肥,土壤有效磷、全磷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提升土壤全磷的速率大于施用化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