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基于多元回归的鲜食葡萄保鲜技术效果评估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落粒率、腐烂率和失重率作为鲜食葡萄损耗的评价指标,系统分析了鲜食葡萄保鲜技术效果的形成过程,应用多元回归方法综合评估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6种保鲜技术以及冰温环境对鲜食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气调、保鲜膜、SO2气态处理、CT-2保鲜剂、简化包保鲜剂、1-MCP气态处理以及冰温均能有效抑制果实损耗,其中气调、冰温环境和2种保鲜剂对鲜食葡萄的3个损耗指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气调、保鲜剂和保鲜膜对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影响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其中保鲜膜的作用效果十分微弱;保鲜剂对果实质量损耗的浓度效应十分明显,浓度过大会损伤果实组织、增加损耗,而与SO2气态处理的联合使用会增强对果实损耗的降低作用;1-MCP主要在果实腐烂率的控制方面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鲜食葡萄 保鲜效果 评估 多元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提葡萄V_C含量的可见/近红外检测模型

食品与机械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红提葡萄VC含量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应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特征波长区间内建立定标模型,讨论建模效果,并通过预测集样品验证最优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在全光谱范围内,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一阶导数、5点平滑、加权多元离散校正(WMSC)处理得到的定标模型效果最优,交互验证标准差SECV为0.054 3,定标决定系数R2cv为0.920 2,预测决定系数R2p为0.931 8,预测标准差SEP为0.050 0,残差平方和PRESS为0.188 0,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640 0。故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红提葡萄果实VC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模型稳定且精度较高。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红提葡萄 VC 检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华北旱作潮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平衡特征对于更好的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培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作潮土为研究对象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利用的培肥模式。【方法】以旱作潮土34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平衡,并通过相关分析分析土壤有机碳与施肥年限和作物产量的关系。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有机肥配施氮肥(NM)和秸秆配施氮肥(NS)处理。【结果】经过34年的不同培肥措施,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处理(NM、NS),施用化肥(N、NP、NPK)处理和CK处理土壤有机碳分别平均增加52.9%,29.0%和11.1%;不同施肥模式下有机碳的盈余量差异显著,施肥的各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均有盈余,其中NM处理盈余量为C 6.61 t/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NS处理(C4.68 t/hm~2),不施肥处理盈余量最低,仅为C 0.21 t/hm~2,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旱作潮土有机碳的固定量与有机碳的投入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6**);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8.5%,要维持土壤有机碳的平衡,每年有机碳投入量为0.04 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小麦(r=0.37**)和玉米(r=0.42**)的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包括CK处理)土壤有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该地区旱作潮土有机碳仍具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旱作潮土有机碳的最佳培肥措施,可以使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性增加,其次是氮磷钾肥配合施肥处理。

关键词: 旱作潮土 长期施肥 碳投入 土壤有机碳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结合ε聚赖氨酸对贮藏期间蓝莓生理品质的变化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对经ε-聚赖氨酸处理的蓝莓在冰温贮藏期间的生理品质的变化,探讨冰温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对蓝莓的保鲜效果。实验选取浓度为100、300、500μL/gε-聚赖氨酸处理蓝莓,在70d贮藏期中每10d测一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蓝莓相比,冰温结合ε-聚赖氨酸的处理对延缓蓝莓的腐烂、抑制VC和花色苷的减少、保护蓝莓果霜均有明显效果,并且抑制了蓝莓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对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也有很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经300μL/gε-聚赖氨酸处理的效果最优。说明冰温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贮藏的效果优于直接冰温贮藏。

关键词: 蓝莓 冰温贮藏 ε-聚赖氨酸 生理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菇渣、草炭、蛭石混合基质化处理产物对番茄苗期发育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菇渣、草炭和蛭石混合基质化处理产物对番茄苗期发育特性的影响,将菇渣经基质化处理后,与草炭、蛭石原料复配进行番茄基质育苗试验,菇渣基质化处理产物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33%,50%,67%,于播种后25,45,65 d对番茄幼苗成活率及发育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分析表明,复配基质处理T1、T2和T5番茄幼苗的成活率均为100%,高于CK 3.3%,处理T3和T4的番茄幼苗成活率分别低于CK 23.4%和33.4%。对45 d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根系的发育指标进行比较,T3和T4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K,也显著低于T1、T2和T5。但随着番茄幼苗发育至65 d,T3、T4根长指标显著高于CK,株高和茎粗指标与CK基本无显著差异,T1、T2和T5茎粗和根长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株高指标高于CK。研究表明,T1处理(菇渣∶草炭∶蛭石=1∶1∶1)培育幼苗的各项发育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的幼苗,随着复配基质中菇渣基质化处理产物的添加比例增高,对番茄幼苗发育初期根系的发育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在番茄幼苗发育后期,增加菇渣基质化处理产物的添加比例可以显著促进番茄幼苗根系的发育,提高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累积。

关键词: 菇渣 基质 番茄幼苗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药培养快速培育聚合抗3种水稻病害基因的新种质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抗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3种病害的品种,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利用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进行聚合抗3种病害的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用含有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BG152和含有抗稻瘟病Pi-1基因的R118分别与含抗条纹叶枯病Stvb-i基因的花育409进行有性杂交,共获得聚合双抗抗病基因的F0种子分别为180,105粒;鉴别真杂种后彼此再杂交,获得复交F0种子1 398粒。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聚合抗3种病基因的杂合型单株52株,从中选择田间无病害的进行花药培养,经H0自然加倍,获得双倍体花培植株378株。经PCR检测,筛选出聚合3种抗病基因的花培H1株系14个;对其H2植株进行重复PCR与抗病鉴定,获得聚合3种抗病基因的花培材料所含的抗病基因能稳定遗传,抗病性鉴定有10份均表现为抗(R),且高效表达抗病。最后对水稻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花药培养 基因聚合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库方式对冰温贮藏蓝莓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蓝莓货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出库方式对冰温贮藏后的蓝莓货架期间的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将冰温贮藏40d后的蓝莓,分别采取4℃放置24h和4℃放置12h后转入10℃放置12h这两种出库方式驯化蓝莓。随后在蓝莓货架期间每2d测一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直接出库的蓝莓相比,逐步升温的出库处理对延缓蓝莓的腐烂、抑制VC和花色苷的减少、保护蓝莓果霜均有明显效果,并且抑制了蓝莓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活力也有很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经4℃放置12h后转入10℃放置12h处理的效果最优。说明相对于直接出库组,经逐步升温的出库方式处理的蓝莓在货架期间的品质更好。

关键词: 蓝莓 出库方式 货架期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鲜剂不同组合对袋内SO_2积累及葡萄保鲜质量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剂型及包装形式、不同扎眼工艺、放置高分子吸水纸垫及其组合,形成6种保鲜处理方式,在-1~0℃条件下对无核白葡萄进行贮藏,研究贮藏期间不同保鲜剂组合对袋内SO2积累量及无核白葡萄保鲜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剂型保鲜剂及其组合对果肉SO2残留量、果柄耐拉力、果实汁液p 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实腐烂率、漂白率、落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5 kg包装的无核白葡萄,放入CT2号保鲜剂5小包+免扎眼保鲜剂1小包效果最好,在贮藏50 d后,果柄耐拉力为2.44 N,果实汁液p H值为3.4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16%,在贮藏105 d后,果肉SO2残留量为10.21 mg/kg,残留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且腐烂率、漂白率、落粒率均较低。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 二氧化硫(SO2) 残留量 贮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过程中樱桃V_C含量的近红外检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沙蜜豆樱桃为材料,研究近红外光谱在樱桃冷藏过程中VC模型建立等的相关问题。实验在全光谱(408.8~2 492.8 nm)内,采用VC作为评价指标,对校正模型的不同预处理进行讨论。结果发现:最优预处理是二阶导数下的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标准正常处理(SNV only);校正误差SEC为0.258 3,校正相关性系数R2cv为0.877 9,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3。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樱桃冷藏过程中VC含量的检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VC 樱桃 近红外光谱 冷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过程中樱桃果实脆度的近红外检测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沙蜜豆樱桃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冷藏过程中樱桃果实脆度模型建立的相关问题。实验在全光谱(408.8~2492.8 nm)范围内,采用樱桃果实脆度作为评价指标,对校正模型的不同预处理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最优预处理是一阶微分下的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散射处理(D only)。校正误差SEC为3.6144,校正相关性系数R2cv为0.9903,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3。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冷藏过程中樱桃果实脆度检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樱桃 冷藏 脆度 近红外光谱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