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玫瑰香葡萄贮藏期快速判别
《食品与机械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玫瑰香葡萄贮藏期快速、无损判别方法。采用电子鼻PEN3系统分别对10,0℃贮藏不同时间的玫瑰香葡萄进行检测,分析传感器载荷贡献率,应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对贮藏期进行区分,建立贮藏期判别模型,比较马氏距离法、欧氏距离法、相关性法、判别函数分析法对未知样品贮藏时间的判别效果,同时测定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硬度等指标,考察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电子鼻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可将不同贮藏期样品有效区分,应用判别函数分析对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达95%。因此,利用电子鼻判别玫瑰香葡萄的贮藏期方法可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LAMP-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 O157∶H7)的rfb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大肠杆菌O8∶K88和O141∶K99、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12种细菌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的检测下限为13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下限为18CFU/mL。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肉眼直接判定结果,1h内完成检测,在食品卫生检验和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环介导等温扩增-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 rfbE基因


采用磁性纳米微球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系统检测水中莠去津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磁性纳米微球(MNP,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技术结合,以莠去津单克隆抗体(AT-m Ab)与磁性纳米微球的偶联物(AT-m AbM NP)作为传感识别元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用于饮用水中除草剂莠去津残留检测的SPR信号增强免疫传感方法。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该方法对自来水中莠去津的检出限为0.89 ng/m L(S/N=3),检测范围为8.62~7.18×10~3ng/m L,检测时间小于20 min;在10~1 000 ng/m L添加水平内,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7.3%。磁性纳米微球的加入有效增强了SPR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强度,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水中莠去津残留的检测方法,可为相应的现场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球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间接竞争免疫 莠去津 残留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马奶葡萄表皮色泽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马奶葡萄果实表皮色泽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数学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以明度L*和色度坐标a*、b*为评价指标,讨论应用不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不同有效波长区间建立定标模型的效果,并用最优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以验证模型精度。结果显示,在全光谱范围内,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二阶导数、去散射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的L*值模型效果最好,其交互验证误差SECV、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4591、0.9476;a*、b*值模型宜采用一阶导数结合加权多元离散校正处理,SECV分别为0.1239、0.4496,R2CV为0.9508、0.8648。实验证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马奶葡萄果实表皮色泽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L*、a*模型稳健,b*模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马奶葡萄 表面色泽 无损检测模型


完全覆盖花椰菜甲拌磷和甲维盐农药残留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完全覆盖花椰菜品种与不覆盖花椰菜品种农药残留量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完全覆盖花球的花椰菜雄性不育新品种津品70为研究对象,以不覆盖花球花椰菜品种雪宝和去除内叶的津品70为对照,通过喷洒高毒农药甲拌磷和高效生物农药甲维盐,调查不同类型花椰菜花球上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雪宝相比,同一检测时期(喷药第3~5天)全覆盖津品70甲拌磷和甲维盐的残留量分别降低76.47%~87.65%和67.86%~80.82%;与去除内叶的津品70相比,全覆盖津品70甲拌磷和甲维盐的残留量分别降低69.23%~81.82%和57.14%~79.84%。说明完全覆盖花椰菜品种的内叶可以很好地阻隔药剂污染,提高菜品的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完全覆盖花椰菜 津品70 甲拌磷 甲维盐 农药残留


二级分类模式下天津市城乡生活垃圾的分类特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活垃圾二级分类模式对垃圾产生特征的影响,以天津市区和西青区水高庄村共310户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托已经建立的生活垃圾二级分类模式,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腐物、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3类,重点调查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强度及分类特征,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点进行比较,并分析生活垃圾的产生强度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产生强度为423.08 g/(d·人),农村生活垃圾平均产生强度为629.89 g/(d·人);可堆腐物产生强度城乡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0002),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的产生强度城乡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分别为P=0.471和P=0.099。二级分类模式是有效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模式,对垃圾减量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二级分类模式 生活垃圾 可堆腐物 分类特征 产生强度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基因组ISSR分子指纹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危害黄瓜、番茄、橡胶等作物的重要病原真菌。研究不同地区、相同或不同寄主棒孢菌的遗传多样性,对了解多主棒孢菌的遗传分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天津、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黄瓜主产区共采集、分离纯化得到32个黄瓜多主棒孢菌菌株,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32个菌株中,Ⅰ型菌株有24个(5-28号),占75%,其菌落黑褐色,边缘浅绿,菌丝生长旺盛,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少;Ⅱ型菌株4个(1-4号),占12.5%,菌落黑色,粉末状,PDA培养基上可大量产孢;Ⅲ型菌株4个(29-32号),占12.5%,菌落浅灰色或灰白色,菌丝疏松,基物浅粉色,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极少。其中Ⅰ型菌株占75%,为病菌优势小种。对该32个菌株和2个番茄寄主分离的多主棒孢菌株多样性进行了ISSR指纹分析,23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204个位点,其中194个为多态位点,占95.10%。32个黄瓜寄主的菌株间遗传变异较大,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7 5~0.995 1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将34个菌株分为4个组,每组包含的菌株数分别为26、5、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黄瓜和番茄寄主上的菌株遗传分化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31时可以明显分为两簇。从多态性分析及聚类结果看,病菌分化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可能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充分说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为黄瓜棒孢叶斑病抗病育种以及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并可以为多主棒孢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


水质净化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微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水产养殖专用优良菌种资源缺乏的现状,从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体中分离筛选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酵母菌,并对优良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从皮皮虾、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养殖池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酵母菌,在模拟水体中对分离菌株的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筛选,并对优良菌株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5.8S r 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3种介质中共分离到酵母菌37株,其中常温分离16株,低温分离21株。水质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分离的16株酵母菌中有5株,低温分离的21株酵母菌中有6株对模拟水体中亚硝态氮和氨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其中低温分离的DN9和常温分离的CN6 48h能将10.64mg/L的亚硝态氮彻底转化,96h对630mg/L 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52%和67%。DN9和CN6均产红色色素,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5.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N6为沼泽生红冬胞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DN9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结论】红酵母DN9和CN6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亚硝态氮,有望开发成水产养殖水质净化高效微生态制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芩提取物多指标成分的含量
《时珍国医国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黄芩提取物中4种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以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1.7μm,100×2.1mm),乙腈-0.1%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测定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0.2 ml/min。结果 4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低于3.0%,加样回收率为96.2%~99.6%。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适用于产品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芩提取物 黄芩苷 汉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不同温度下微孔膜包装青毛豆的保鲜效果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青毛豆采后物流中的损失,提供青毛豆的保鲜新方法。本文以青毛豆为原料,研究了在0、4、9℃贮藏条件下,结合微孔膜包装对青毛豆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微孔膜包装的青毛豆贮藏时间显著不同,随着温度的降低,青毛豆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减少,贮藏质量明显提高,青毛豆保鲜时间显著延长。低温条件下,豆粒会保持较低的膜透性与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缓慢,叶绿素含量升高。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青毛豆微孔膜包装内O2最低为17%,CO2为1.15%~4.53%,在此条件下的青毛豆未出现明显失水和气体伤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