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虹鳟部分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将平均体质量(30±5)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饲养在循环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投喂添加柴胡(18g或12g/50kg体质量)、藿香(15g或9g/50kg体质量)和茵陈(20g或30g/50kg体质量)水煎剂制成的药饵15d后,在水温15℃、缓慢升温至20℃和25℃下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的含量及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探究中草药对虹鳟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热应激期间,低浓度藿香组鱼血浆中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0℃和25℃持续升温后,高浓度藿香组血浆中肾上腺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藿香组肝脏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热应激期间,柴胡组和藿香组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20℃时虹鳟肝脏开始出现病变,随着水温升高,肝脏组织结构破坏严重,中草药组缓解了虹鳟肝脏组织受热应激的影响。25℃持续升温后,藿香组鱼肝脏组织的破坏程度最小,表明藿香能有效缓解热应激对肝脏的损伤,提高虹鳟抗热应激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肾脏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肾脏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已稳定传代培养50代以上,命名为TiK。罗非鱼肾脏细胞系为纤维样细胞,其最佳培养基为DMEM,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血清浓度为1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罗非鱼肾脏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5.8 h。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进行复苏,经台盼蓝染色,约(89.84±3.48)%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细胞生长旺盛。染色体分析显示,第32代罗非鱼肾脏细胞系染色体数目分布在20~66之间,众数为48。使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罗非鱼病毒感染罗非鱼肾脏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表明罗非鱼肾脏细胞对该病毒敏感。该细胞系的建立为罗非鱼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比较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评价其营养品质。【方法】采集黑龙江干流抚远段野生大麻哈鱼及3龄养殖大麻哈鱼肌肉,测定二者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成分,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野生大麻哈鱼肌肉(湿基)中水分含量较高,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质量分数分别是33.07%和19.62%(干基),占氨基酸总量的39.83和39.01%,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根据AAS和CS值,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和苏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1.31和40.82。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2.48和3.47。大麻哈鱼肌肉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结论】野生大麻哈鱼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脂肪质量较高的特点。养殖大麻哈鱼肌肉脂肪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则低于野生大麻哈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中碘的形态及其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碘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盐加碘补碘策略,1994年我国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但长期过量摄入无机碘,不仅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失调,增加患甲状腺癌的几率,还会导致其他组织器官病变.海藻是天然的食用碘资源,有机碘含量最高达80%.通过海藻碘、有机碘和无机碘的毒性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摄入海藻碘和有机碘对甲状腺的危害要小很多.本文分析了我国补碘现状及国内外碘的限量,对比海藻碘、有机碘和无机碘的毒性差异,阐述当前海藻碘的毒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海藻碘的食用安全性评估和制定碘的限量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乳链球菌感染对吉富罗非鱼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会导致罗非鱼行为异常,并严重危害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研究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行为变化的生理机制,本研究采用q 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以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的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检测感染前后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和肠道组织中无乳链球菌含量、行为变化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在其小脑、肠道和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和肠道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含量分别从人工感染后的第6和第0小时开始急剧增加,均在第18小时达到高峰,其中脑组织峰值61.2 copies/mg,肠道组织峰值1 800.5 copies/mg;实验鱼在人工感染后的第12小时出现无定向乱窜、持续旋转游动的异常行为,并且这种异常行为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或实验鱼死亡;在人工感染前和感染后的实验鱼小脑、肠道和胃中均发现5-HT阳性反应,但是小脑和肠道中5-HT的阳性反应随着病原感染时间延长呈现变弱的趋势,在实验第18小时时荧光强度分别为9.1和6.9,而胃组织中5-HT阳性反应随着病原感染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实验末期到达最低值3.1.因此可以推测,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后,通过调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消化道系统中的5-HT使罗非鱼产生无定向乱窜和持续旋转的异常行为.本研究从5-HT的角度解释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罗非鱼的异常行为,可为研究感染病原后鱼类冲动行为的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解铜离子浓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杀菌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铜离子浓度对系统净化效能的影响,笔者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利用铜离子发生器添加铜离子,监测水质和斑马鱼健康状况,评价杀菌效果。结果表明:铜离子发生器的铜离子增加速度R~2=0.9942,稳定性较好。在24 h时,斑马鱼在铜离子浓度达到0.76 mg/L时,出现死亡情况;另外在同一浓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斑马鱼对铜离子的耐受度越高,同一温度下,铜离子浓度越大,斑马鱼死亡速度越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Cu~(2+)为0~0.23 mg/L),(26±2)℃为事宜养殖温度,并且0.14~0.226 mg/L范围内的铜离子浓度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本研究利用斑马鱼进行20天的养殖验证试验,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铜离子浓度在0.1~0.2 mg/L之间,养殖温度(26±2)℃时,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细菌总数处于平稳状态,有利于斑马鱼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鱼腥草-薄荷-空心菜”浮床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环境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采用"鱼腥草-薄荷-空心菜"三明治模型浮床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开展水质净化研究。[方法]2017年6—10月对鱼腥草、薄荷、空心菜进行三明治模型不同配比(植物种植比例为1∶1∶1,占比10%和20%)研究,测定COD_(Mn)、Chla、TN、NH4+-N、NO_3~--N、NO_2~--N、TP、PO_4~(3-)-P等水质指标和底质TN、TP指标。[结果]2017年7—9月三明治塘COD_(Mn)、Chla、TN、NO_2~--N、TP、PO_4~(3-)-P显著下降,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好,种植初期和后期容易造成水质TN、Chla等指标上升。[结论]构建三明治浮床时,10%浮床种植面积的净水效果较20%浮床种植面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市售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和安全风险评价
《环境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广州市售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r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特征,采集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6类254个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3种PFASs的含量.不同种类样品的PFASs总检出率为93. 5%~100%,鱼类和甲壳类的含量较高.鱼类中检出了13种PFASs组分,但鲍鱼仅检出6种,种类差异明显.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6. 8%和75. 6%,为PFASs的特征污染组分. PFOS的含量为0. 19~192. 27μg·kg~(-1),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污染贡献率达35. 15%.与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加工制品中PFOS的污染贡献率最高不同,海珍品中污染贡献率最高的是全氟丁酸(PFBA),样品组分污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差异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售水产品中PFOA和PFOS对人的潜在健康风险低.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 污染特征 种类差异 安全风险评价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渔业园区概念、国内建设规模及其规划设计要点
《中国渔业经济 》 2019
摘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虽近年来在国内较受关注,然其目前尚属新兴事物,相关可供公开检索信息较少.依据作者前期于渔业园区觃划设计、建设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等斱面积累基础,本文针对现代渔业园区概念、国内建设觃模及其觃划设计要点三斱面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现代渔业园区概念伴随水产产业发展不断变化,目前国内对此概念使用较不觃范,影响对其建设实践的理论支撑及相关信息的高敁检索.国内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觃模尚无较为权威、针对性的数据发布,但综合已有相关公开发表信息,国内各等级现代渔业园区已以千计.科学的觃划设计是园区高敁运行的重要保障,注重理论兇行、明确目标定位、应用科学觃划斱法、引入创新型养殖技术和模式、对接评价体系和重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现阶段现代渔业园区觃划中最需关注的要素.
关键词: 现代渔业园区 建设觃模 觃划设计 园区等级 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浮物胁迫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