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条鰤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二代测序、软件拼接获得中国黄海海域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序列全长为16609 bp,碱基组成分别为A(26.68%)、G(17.84%)、C(30.12%)和T(25.36%);共有13条蛋白编码基因, 22个tRNA基因, 2个rRNA基因,除NAD6、trnQ、trnA、trnN、trnC、trnY、trnS、trnE、trnP外,其余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蛋白编码基因的A+T含量分别为52.05%和51.085%,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线粒体基因中存在2个散在重复序列,分别位于NAD1基因序列正义链的中游和COX2基因序列反义链的上游.在其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Gly外,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起止位点与密码子除COX1、NAD5外,均与日本海域出产的黄条鰤(Seriola lalandi)完全吻合,且COX1、NAD5基因皆短于日本黄条鰤;两者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基于18种隶属于13属的鲹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可知小甘鲹(Seriolina nigrofasciata)、黄条鰤、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长鳍鰤(Seriola rivoliana)同属一近支,且黄条鰤与五条鰤亲缘关系最近,与小甘鲹进化距离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世代哲罗鱼早期生长性能比较
《水产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03年采捕的野生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养至2008年性成熟,人工繁殖获得了G_0代苗种,G_0代性成熟后又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性成熟,人工繁殖获得G_1和G_2代苗种。2017年9月(3月龄)、12月(7月龄)和2018年3月(11月龄)随机抽取相同条件下饲养、混交繁殖的各世代幼鱼50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比较3个选育世代哲罗鱼早期的生长性状。结果显示:3个世代不同月龄的哲罗鱼体长由大至小依次为:G_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弧菌O1/O2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1/O2血清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后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以鳗弧菌O1血清型VAM003株和O2血清型VAM007株为抗原制备了福尔马林灭活二价疫苗,将疫苗按照三种剂量(10~7 cells/尾、10~8 cells/尾、10~9 cells/尾)以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大菱鲆,在免疫后3 d、7 d、14 d、30 d、60 d、90 d、120 d、150 d,用血清凝集实验检测了免疫鱼血清的VAM003和VAM007抗体效价,用攻毒实验检测了疫苗的免疫保护率(RPS)。结果显示,在免疫后7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均产生了特异抗体,并获得27%~60%的RPS。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1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分别>90 d (10~7 cells/尾组)、>150 d (10~8 cells/尾组)、>150 d (10~9cells/尾组),而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2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均>150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获得的免疫保护持续期均>150 d;以RPS>75%为有效免疫保护,各剂量组大菱鲆抵抗O1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120d(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50 d (10~9 cells/尾),抵抗O2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60 d (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20 d (10~9 cells/尾)。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二价灭活疫苗可为大菱鲆提供有效而稳定的免疫保护,获得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为该疫苗的临床中试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鳗弧菌O1/O2血清型二价灭活疫苗 大菱鲆 抗体持续期 免疫保护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多氯联苯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氯联苯是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禁止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残留在环境中的多氯联苯,由于其亲脂特性可在生物体内进行生物积累以及在食物链中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并在肝脏中代谢产生羟基多氯联苯、甲磺基多氯联苯、多氯联苯硫酸盐等.代谢产物在水生生物体内会产生与内分泌相关的毒性作用,继而导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范围的持续关注.本文从多氯联苯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毒性效应及机理、多氯联苯生物转化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水产品中多氯联苯代谢产物同系物类型、残留水平以及对其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概述.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羟基多氯联苯 甲磺基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硫酸盐 生物转化 毒性作用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中非水产养殖产业合作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 2019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非洲已成为"一带一路"向西推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减少的捕捞渔业资源和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使得非洲国家越来越关注水产养殖业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洲水产养殖总产量依然很低,非洲大量的养殖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本文对非洲水域资源、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迚行了研究,对中非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迚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技术培训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研企合作示范、深化合作机制等斱面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Qβ噬菌体的甲肝病毒装甲RNA标准参考样品的研制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目前食品中甲肝病毒分子的检测缺乏安全、稳定的RNA标准参考样品,影响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目的】基于Qβ噬菌体装甲RNA技术构建内含甲肝病毒检测靶标的装甲RNA (Hepatitis A virus armored RNA,AR-HAV),并开展初步定值、均匀性、稳定性研究,为HAV分子检测提供标准参考样品。【方法】人工合成包含Qβ噬菌体成熟酶编码基因、衣壳蛋白编码基因、包装位点、HAV检测靶标cDNA序列的核酸片段QGBHAV,并亚克隆到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QGBHAV,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利用超速离心、丙烯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AR-HAV后电镜观察。通过实时荧光RT-PCR对AR-HAV进行初步定值及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有约14.1 kD的目的蛋白表达;纯化后的AR-HAV无杂蛋白和残留质粒;电镜下可见结构完整、大小约为25nm的病毒样颗粒;定值结果显示,AR-HAV中检测靶标RNA的含量为(2.57±0.12)×107 copies/μL;均匀性分析结果为F=1.23 关键词:
甲肝病毒
Qβ噬菌体
装甲RNA
标准参考样品
实时荧光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区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选择性,2014—2017年于南海海域使用套网法和裤网法对2组菱目网囊(D25和D30)和6组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S35+D25、S35+D30和S35+D35)进行选择性试验。以SELECT模型为基础框架,以logsitic曲线为模型,使用极大似然估算法估算单网次和联合网次下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菱目网囊D25和D30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很差,逃逸数量很少;套网法试验中,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和S35+D25对刀额新对虾的平均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1.52 mm、60.84 mm、63.21 mm和64.53 mm,平均选择范围(SR)分别为16.48 mm、14.31 mm、12.84 mm和9.75 mm;裤网法试验中,混目网囊S35+D25、S35+D30和S35+D35对刀额新对虾的平均L50分别为75.43 mm、82.38 mm和95.39 mm,平均SR分别为6.93 mm、6.39 mm和20.44 mm,平均相对作业强度(p)分别为0.51、0.52和0.64。综合南海区刀额新对虾的首次性成熟体长(80 mm)和网囊选择性等多方面因素,认为S35+D30网囊的选择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南海海域虾拖网的渔具管理和刀额新对虾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圳杨梅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分类 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应用海洋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通过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的核苷酸序列研究了深圳杨梅坑海域20种47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通过ITS序列分析,与GenBank上的4种不同的共生藻构建Neighbor-Joining聚类树,进行石珊瑚共生藻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的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于2种不同的种类(亚系群),19个样品属于C1亚系群共生藻,1个样品属于C15亚系群共生藻,C1和C15两个亚系群共生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将深圳杨梅坑海域得到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上的福建东山海域、广东徐闻地区的C1系共生藻进行比对,只有深圳杨梅坑海域藻类样本平均(A+T)碱基含量为49.4%,(A+T)含量小于(G+C)含量.构建Neighbor-Joining聚类树表明,深圳杨梅坑海域石珊瑚共生藻与福建东山海域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东徐闻地区的亲缘关系较远,地理隔离是主要的因素.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造礁石珊瑚 共生藻 ITS序列 遗传多样性 深圳杨梅坑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