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云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远缘杂交后代 发育与生长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

摘要:[目的]研究云纹石斑鱼(♀)× 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与仔稚幼鱼生长特征.[方法]通过干法人工授精将云纹石斑鱼(♀)× 蓝身大斑石斑鱼(♂)进行种间杂交,连续取样观察和系统记录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过程和仔稚幼鱼期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化,同时培育云纹石斑鱼纯种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杂交子代受精卵发育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及出膜期,历时31 h 30 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子代的受精率为89.57%,孵化率为75.68%,受精率、孵化率均低于对照组(91.13%和87.59%);畸形率为24.55%,高于对照组(17.88%).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体色的变化、鳞片的出现等特征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孵化后33 d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60 d稚鱼变态为幼鱼.与云纹石斑鱼纯种比较,杂交后子代生长快于后者,220日龄杂交子代全长(18.81±1.585)cm,体质量(9173.42±3.537)g,均高于同期云纹石斑鱼纯种[全长(16.35±1.416)cm,体质量(110.80±2.379)g],杂交后代体色一致性较高,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蓝身大斑石斑鱼 杂交子代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渔业科研院所专利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为例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9

摘要:知识产权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衡量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的实施转化率远远低于企业。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为例,分析近8年的专利申请、维护情况,以及其在专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利于专利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专利保护意识和专利工作水平。

关键词: 专利 转化 维护 管理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鲌形态特征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

摘要:为了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样品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人工养殖翘嘴鲌群体的6种组织(心脏、眼晶状体、肾脏、脾脏、肌肉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翘嘴鲌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头背平直,口上位,下颌厚,向上翘起,突出于上颌之前;鳍式为背鳍D.ⅲ-7和臀鳍A.ⅲ-20~24;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23~26;2)翘嘴鲌的心脏、眼晶状体、肾脏、脾脏、肌肉和肝脏中的LDH酶带条数分别为6、6、6~7、6、6和8条;MDH酶带条数分别为6、1、6、6、4和4条.翘嘴鲌的LDH和MDH具有组织特异性,肌肉组织LDH可作为鉴定翘嘴鲌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本研究可为翘嘴鲌种质鉴定及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翘嘴鲌 形态特征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组织特异性 特征生化遗传参数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鲑鳟通用型低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的开发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常见鲑鳟养殖物种通用的遗传分析工具,本研究利用Affymetrix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57K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国内代表性鲑鳟养殖群体开展了分型检测,包括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 4个物种,从57,501个SNP标记中筛选出96个共享多态性标记,应用Fluigidm 96.96动态芯片平台,构建了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和红点鲑属(Salvelinus)通用型低通量SNP芯片。该芯片分型结果准确性较高,与Affymetrix高通量芯片分型一致性达到96.55%。使用该芯片对来自6个家系的48尾银鲑个体及其候选亲本进行检测,应用Cervus 3.0.7软件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能够准确重现复杂家系的真实系谱。在用于单亲本亲权鉴定时,第一亲本非排除率(Non-exclusion probability for first parent, NE-1P)为4.120×10~(–4);用于双亲本亲权鉴定时,双亲非排除率(Non-exclusion probability for parent pair, NE-PP)低至6.219×10~(–12),表明该芯片在鲑鳟养殖群体系谱鉴定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该芯片开展4个鲑鳟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样本分群聚类结果与其所属的分类阶元相符,能够准确反映群体遗传组分构成和遗传关系。本研究构建的低通量SNP芯片在常见鲑鳟养殖物种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将其应用于养殖群体遗传分析,能够为鲑鳟制种、育种和引种等科学决策提供基因组信息参考。

关键词: 鲑科鱼类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亲权鉴定 群体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庆西江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区.为了解安庆西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进而评价西江长江江豚栖息地的生境情况,于2017年夏季对西江河岸带10个断面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岸带植被中共有维管植物166种,隶属于50科131属,其中藻类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科1属2种,种子植物48科129属163种,以蝶形花科、菊科、禾本科为优势科,科、属的分布类型较为丰富.对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 Shannon-Wiener指数变幅为0.213-0.899,均值为0.629±0.399; Simpson指数变幅为0.135-0.465,均值为0.315±0.204,物种丰富度变化范围在3-14,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西江河岸带植被分布还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特征,两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较低;自然区域的植物覆盖面积大,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则较高.总体而言,西江河岸带植被物种丰富,覆盖率高,既可以改善水质,又可以为小型定居性鱼类提供良好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对于维持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的栖息和繁衍生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迁地保护 河岸带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干扰Gas2基因对低温胁迫下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低温胁迫下,干扰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2(Gas2)对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介导Gas2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及阴性对照短发夹RNA处理罗非鱼肾脏细胞,24 h后,以5℃/d降温速率对转染后的罗非鱼肾脏细胞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25、20、15、10℃ 进行细胞采集.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s2基因及P53基因mRNA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开展WST-1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阴性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中Gas2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在15℃ 和10℃ 时均显著升高;Gas2干扰组中Gas2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在所有温度下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温度降低,阴性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但Gas2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低温胁迫下,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与25℃ 时相比均显著下降;当温度降至15℃ 时,Gas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罗非鱼肾脏细胞在受低温胁迫时,抑制Gas2基因能够降低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的凋亡率,并增加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短发夹RNA 罗非鱼 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系统的天津市海洋环境管理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

摘要:为提高天津市海洋环境管理水平,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管理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海洋资源丰富,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围填海工程建设,出现海水富营养化严重、海洋生物栖息地受损和陆源入海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导致海洋环境风险加大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亚健康;应从顶层设计、管理机制、用海监管、生态补偿、科技研发和资源配置6个方面入手,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环境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 环境管理 海洋环境 围填海 生态用海 海洋生态文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养结合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采用小试测坑试验研究了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在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 L.)两种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中的消减和循环利用效果。结果显示,表面流运行方式下,两种植物种植测坑出水中溶解氧均显著升高且水温显著降低;两种植物种植测坑对养殖尾水中NO_2~--N、NH_4~+-N、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11.30%~26.27%、8.30%~26.60%、1.87%~20.60%、10.79%~19.70%和23.00%~30.65%,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莲藕和茭白种植测坑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均显著降低。利用莲藕和茭白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利用,使池塘养殖尾水中的养分和水分得到双重循环利用,是降低水产养殖污染排放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水生植物 物质循环利用 种养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δ~(13)C和δ~(18)O的黄、渤海秋季小黄鱼补充群体的种群划分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小黄鱼的种群划分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研究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方法主要有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和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而这些方法在细节的表述方面有各自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黄、渤海渔业资源调查中92尾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左矢耳石样品中δ~(13)C和δ~(18)O的值,并对每尾小黄鱼耳石δ~(13)C和δ~(18)O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黄、渤海秋季小黄鱼早期补充群体可划分为4个种群,即渤海黄海北部种群、黄海中部种群、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黄海南部沿岸种群。其中,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其他3个种群没有站位交叉现象。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得出渤海黄海北部种群的判别成功率为75.9%,黄海中部种群的判别成功率为80.0%,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判别成功率为81.0%,黄海南部沿岸种群判别成功率为95.5%,总体判别成功率为82.6%。首次将黄海南部种群细分为了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黄海南部沿岸种群,且2种群之间很少有站位的交叉现象。

关键词: 耳石 δ~(13)C δ~(18)O 小黄鱼 种群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

色谱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由0.2 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1.2 g无水硫酸镁分散萃取净化,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5μm)进行分离,用加热大气压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在0.5~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毒死蜱的加标回收率为86.2%~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3.5%~7.6%(n=6),检出限为0.25μg/kg,定量限为0.5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能够满足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的检测需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毒死蜱 稻田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