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果园农药使用量的计算方法
《山西果树 》 2014
摘要:根据《国家农药登记公告》要求,果园农药使用量一般表达为有效成分浓度,即喷施药液中农药有效成分(原药)的浓度,一般表达为:某制剂在果园中使用量为"有效成分mg/kg"。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把"有效成分mg/kg"转化成稀释倍数或制剂量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但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来说,从使用浓度"有效成分mg/kg"转化成稀释倍


影响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的几种果实病害
《烟台果树 》 2014
摘要:1国外常见苹果果实病害1.1苹果果实轮纹病也叫苹果果腐病、白腐病和轮纹褐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苹果果实病害,主要发生在日本、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在国外,苹果轮纹病危害较轻,且多为生理性病害,而我国苹果轮纹病则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目前,对苹果果实轮纹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套袋或连续喷药保护的措施。


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胞外酶活性比较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摘要:比较了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差异。以敏感菌株DT9、中抗菌株SZ5和高抗菌株SZ15为材料,在嘧霉胺药剂处理下测定了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升高,抗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降低。由此可见,黄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抗性后,抗性菌株胞外酶活性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果胶酶


薄膜包装结合乙烯吸收剂对山楂果实生理和果肉褐变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2种不同薄膜包装及其结合乙烯吸收剂的处理方法,对"敞口"山楂果实进行低温贮藏实验,测定不同处理包装内乙烯含量的变化以及山楂果实生理和品质的相关指标,并测定了山楂果肉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0±0.5)℃条件下,山楂果实表现出跃变型果实特征,30μm厚聚氯乙烯薄膜包装有利于保持山楂果肉硬度,减缓了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VC含量的下降,但加速了贮藏后期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上升和果肉褐变;15μm厚高渗出CO2保鲜袋对山楂果实果肉硬度、TA和VC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抑制贮藏后期果实的乙烯释放和MDA含量上升,降低了果实褐变率;乙烯吸收剂的使用有利于包装内乙烯含量的降低,有效减缓了果肉硬度、果实中TA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了MDA含量的上升,维持了山楂果实较低而平稳的生理代谢水平,较好地抑制了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波动,明显降低果实褐变程度,显著提高了山楂果实的贮藏品质。综合分析,15μm高渗出CO2保鲜袋结合乙烯吸收剂的处理对山楂果实低温((0±0.5)℃)贮藏效果最佳。


种用母羊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
《山西科技 》 2014
摘要:种用母羊是羊群发展的基础,种用母羊管理的好坏决定养羊业的成败。主要从配种准备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各阶段阐述了种用母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果实发育期的适宜夜温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秋冬季节夜温对设施栽培中果实发育期番茄的影响,在昼温相同情况下,利用自制的自然光照生长室,设定自然夜温(CK)、14、16、18℃4个夜温处理,相应的实测值分别为13.1、13.4、14.7、16.3℃,研究夜温控制对番茄植株的生理响应、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K番茄植株受到部分时段的低温胁迫,膜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干物质积累最少,前期几乎没有产量(成熟果仅每株28 g).与CK相比,14℃夜温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前期产量为每株304 g,总产量(包括未成熟果)显著增加58%;18℃夜温处理的植株净光合率显著增加10.6%~12.5%,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26%,开花时间提前4~12 d,单株采收果实数为3.8个,单果质量显著增加42.7 g,前期产量为每株476 g,总产量增加101%;16℃处理的各项指标介于18℃和14℃处理之间.表明昼温22℃时,13.4℃是秋冬季节华北设施番茄生长的低夜温极限,理想夜温应控制在16.3℃以上.


黑加仑新优品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黑加仑(Blackcurrant)属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子属(Ribes)灌木类果树,学名黑穗醋栗(Ribes nigrum),又称黑豆果、黑果茶藨,高约1.5~2.5m,寿命长,繁殖力强,喜光、湿,耐寒、不耐高温[1-2]。目前在我国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及新疆等地有栽培,其中黑龙江的品种资源最为丰富,蓄量也居首位。黑加仑果味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镁、钾、钙、生物黄


转BADH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其耐盐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植物转基因方法,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获得了耐盐性强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经卡那霉素抗性初筛、PCR扩增、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BADH基因已导入转化植株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用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对T2代转基因玉米植株与对照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转BADH基因玉米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根据非转化苗对Na Cl的反应以及生长状况,确定250mmol L–1Na Cl溶液为玉米幼苗耐盐性筛选的适宜浓度;依据此临界浓度下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的株高提高10.94%~25.70%,鲜重增加8.62%~18.20%,干重增加9.00%~18.18%,相对电导率降低37.21%~58.14%,叶绿素含量增加15.89%~90.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64.92%~148.29%,丙二醛(MDA)含量减少26.97%~48.05%。综上所述,转入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这是首例将BADH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的报道。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是一种经济、高效、实用和无基因型依赖性的植物基因转化方法。
关键词: 玉米 BADH基因 转基因 耐盐性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早48种质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上的利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早48既是一个玉米自交系,又是一个优良的种质资源。该自交系株型紧凑,耐密植,矮秆,穗位低,茎秆坚韧,品质优良,配合力高,抗倒伏性强,遗传性稳定,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早48自育成以来,先后有多个育种单位直接利用其组配的玉米杂交组合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及认定推广的玉米品种有7个,利用早48作中间材料改良选育出稳定及配合力高的新自交系20余个;直接利用早48组配的玉米品种强盛31号为山西省第一个玉米国审品种,于2005年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早48的成功育成,拓宽了我国玉米种质基因库,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