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常规栽培稻'H优518'为研究对象,在水直播基础上采用持续淹灌和旱管种植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开展了3年田间原位试验.结果表明:年际间稻季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变动较大,旱管种植条件下,稻田CH4排放降低70%—95%,综合温室效应(GWP)降低65%—95%.旱管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水稻产量,但由于节水抗旱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在旱管种植条件下产量较常规栽培稻相对稳定.与常规的杂交稻淹灌栽培相比,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低了75%,仅为0.26 kg CO2-eq/kg yield.因此,优化水分管理模式,选育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可在保证相对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水资源投入,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绿色低碳转型.


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有机质、酶活力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具有高效转化稻秸秆的能力,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了深入研究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的作用,在利用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后,菌渣就地还田,考察其对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几种重要酶的酶活和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与未种植大球盖菇的土壤(对照组)相比,种植过大球盖菇的土壤(处理组)中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力均显著提高;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处理组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水平提高,但占比超过1%丰度的细菌群落总比例呈下降趋势;土壤中细菌优势菌群发生了变化,在对照组中,Acidobacteria、Nitrospira、Nitrosomonadaceae、Latescibacteria、H16、Gaiella、NB1-j、Gaiellales、TK10、Actinobacteria、Bacteria、S085、JG30-KF-CM45、11-24为优势菌群;在处理组中,Anaerolineaceae、Ardenticatenia、KD4-96、Xanthomonadales、Pseudarthrobacter、43F-1404R、Geobacter、Sphingomonas、Bacillus、SBR2076、Variibacter、Caldilineaceae、Bryobacter、Saocharibacteria为优势菌群.


厚皮甜瓜新品种'明珠3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珠3号’是以M9-1为母本,PM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厚皮甜瓜新品种。植株长势中等。果实圆形,白皮、光皮,平均单果质量2.0 kg。果肉绿色,肉厚4.5 cm左右,肉质松软、细腻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左右。春季栽培全生育期约110 d,夏秋季栽培约80 d,果实发育期40~45 d左右。综合抗性好,平均产量44.1 t·hm-2以上,适合于各类设施和保护地栽培。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生熟茶判别及产地溯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西双版纳、普洱和昆明三地普洱茶生熟茶鉴别和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由于生熟茶生产工艺差别较大,其在近红外谱图的10 000—9 000 cm-1波数的差异较明显,PCA对生熟茶的识别正确率为90.91%,PLS-DA最优模型的识别正确率为100%;PCA很难实现三地普洱茶的溯源,而PLS-DA最优模型的溯源正确率为100%。将PCA和PLS-DA模型用于未知类别普洱茶的识别和未知产地普洱茶的溯源,两种模型对未知类别普洱茶的预测结果一致,说明这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优良;而PCA模型很难实现未知产地普洱茶样品的溯源,PLS-DA最优模型可以初步实现普洱茶未知产地样品的溯源。
关键词: 普洱茶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生熟茶 产地溯源


生菜生产到消费全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即食生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排查生菜在大棚和露地两种种植方式下各环境样本的污染率及污染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和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模型,描述生菜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从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4方面评估我国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结果:大棚生菜的土壤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检出率为0.04%,污染水平为-8.72~3.01(lg(CFU/g)),经过灌溉、采收、运输、销售、购买、贮藏及清洗等过程,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用前的污染平均值为-1.95(lg(CFU/g)),90%置信区间为-8.98~4.40(lg(CFU/g)).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因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2.72×10-4,每年因此引发的食物中毒病例约为77万人.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影响最大,其次为家庭贮藏温度及食用前清洗过程;控制生菜种植卫生环境、合理使用冰箱及清洗生菜可有效降低即食生菜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菜 种植 市场 消费 定量风险评估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猪肚菇菌落表型性状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猪肚菇(Pleurotus giganteus)菌落数字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通过菌落生长边缘检测,提取菌落边界、最小外接圆、最大内切圆、最小外接矩形等菌落形态特征量;通过建立菌落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对比度和熵等菌落纹理特征量.基于菌落的数字图像特征量,定义菌落周长、菌落半径、菌落面积、菌落覆盖度、菌丝生长速度和基于面积变化的菌丝生长速度等6个与菌落大小相关的表型性状,菌落圆整度、菌落轴距比和菌落边缘整齐度等3个与菌落形状相关的表型性状以及菌落粗糙度、菌落均匀度、菌落沟纹深度、菌落生物量指数和菌落生物量变化率等5个与菌落纹理相关的表型性状,为食用菌菌落表型性状的智能识别和准确判别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可加快食用菌育种和DUS测定工作中菌落表型信息定量化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食用菌表型组学研究深入发展.


栽培稻深根性的遗传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培育发达的深根系统是水稻抗旱育种的重要目标.该文系统介绍了水稻根系生长角度、根系向重力性、根系穿透力、深层土壤根系分布特征等深根性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指出今后需针对目标环境开展水稻深根性QTL发掘与利用、加快主效深根性QTL的验证及其在水稻抗旱分子育种的应用.


茄子新品种‘鄂茄五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茄五号’茄子是以自交系杭EW002702为母本,自交系70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早熟杂交一代新品种。果实长条形,果皮黑紫色、有光泽,萼片绿色、无刺,果肉绿白色,品质好。单果质量230 g左右,果实纵径33~38 cm,横径4.0~5.5 cm,商品性好。丰产性好,产量65 000~70 000 kg·hm-2。耐低温、弱光能力强,适合长江流域早春保护地栽培。


固相萃取净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蛋中5种阿维菌素类化合物
《分析试验室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禽蛋中(鸡蛋、鸭蛋和鹅蛋)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莫西菌素等药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禽蛋样品采用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并盐析分层,上清液经Oasis PRiME HLB小柱净化.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含10 mmol/L乙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进行分离,质谱法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目标物在0.1~25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莫西菌素在禽蛋中的定量限(LOQ)为1.0μg/kg,其他药物定量限为0.5 μg/kg,回收率79%~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3%.同时发现,质谱气帘气压力是影响阿维菌素类药物灵敏度的关键因素.该方法能够满足禽蛋中5种阿维菌素类药物同时检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