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方地区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重要目标性状和育种潜力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解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良自交系,开展育种潜力评价.[方法]测定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花期、株高、穗位高)、产量性状(鲜苞穗重、鲜穗重、鲜粒重等)及品质性状(皮渣率、糖度、粗蛋白、粗淀粉、脂肪含量等).选择产量、糖度、皮渣率最优的前50%自交系开展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配合力测定.利用相同的方法对杂交组合材料进行性状调查,同时通过人工品尝对气味、色泽、糯性/甜度、风味、柔嫩度、细腻度共6个方面进行打分,并获得综合得分,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评价杂交组合的利用价值.[结果]参试甜、糯玉米自交系皮渣率、产量、糖度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0%、30%和10%,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基础.皮渣率、产量、糖度等大部分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50%以上,说明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甜玉米群体中开花期与糖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和皮渣率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皮渣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糖度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表明,甜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口感好与高产不易兼得,生产中应该适当选择早花短生育期材料.糯玉米群体中皮渣率与开花期、产量性状存在显著负相关,而糖度与开花期、产量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表明糯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口感好与高产可同时兼得,生产中应该适当选择晚花长生育期材料.在甜玉米自交系中分别鉴定到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效应值为正值、糖度GCA效应值为正值和皮渣率GCA效应值为负值的自交系各3个.在糯玉米自交系中分别鉴定到产量性状GCA效应值为正值的自交系3个,糖度GCA效应值为正值的自交系3个,皮渣率GCA效应值为负值的自交系4个.筛选获得6个综合育种潜力较大的甜、糯玉米组合,4个有应用潜力的紫黑色甜玉米组合,1个粒色有较大应用价值的自交系SICAU76.[结论]收集的甜、糯玉米自交系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花期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依据其相关性,甜玉米生产应适当选择早花短生育期材料,糯玉米生产应适当选择晚花长生育期材料.
关键词: 鲜食玉米;产量;品质;育种潜力


科学技术普及在节水抗旱稻产业化推广中的作用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技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介绍在节水抗旱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科普活动,提出要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必须立足于国家需求与科技创新进展,组建由科学家、农技推广人员和科普工作人员相结合的科普队伍,科普内容注重时效性与实用性,创作丰富有趣的科普作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


碱性电解水对黄桃和葡萄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葡萄和黄桃为代表性水果,研究了碱性电解水浓度、清洗方式、浸泡时间对3种常用农药(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倍碱性电解水稀释液浸泡对黄桃和葡萄中3种农药的去除效果总体优于自来水;碱性电解水浸泡后清水冲洗,农药残留去除率与未用清水冲洗相比提高了29.5%-66.0%;碱性电解水浸泡30 min,葡萄中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的去除率分别是浸泡5 min的1.06倍、2.09倍、1.47倍.试验表明,葡萄和黄桃用10倍碱性电解水稀释液浸泡30 min后清水冲洗,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最佳.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黑津'的杂交种繁育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津'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果型黄瓤特色西瓜新品种,种子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为提供优质足量杂交种,开展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地区'黑津'西瓜采用单蔓整枝,种植密度控制在11500—12000株∕hm2为宜.在主蔓上留瓜坐果,可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春季播种育苗适期在2月15—25日,秋延后播种育苗适期在8月1—5日,结果以主蔓第3雌花节位表现最好,种瓜采收后室温下后熟9—10 d处理可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甜瓜新品种‘金蜜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密瓜类型甜瓜新品种‘金蜜1号’是以wm-17为母本,13-5A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奶白色,网纹密集均匀。果肉橘红色,肉质脆爽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耐贮藏,不易发酵。对白粉病、霜霉病抗性较强。单果质量1.5 kg以上,总产量34 800~37 500 kg·hm~(-2)。


虚拟嵌入视角下农户社交电商参与行为及其影响研究 -以陕西设施冬枣为例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社交电商销售能够提高农户市场主体地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嵌入理论,利用陕西大荔设施农业产区302份冬枣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虚拟嵌入视角下农户的社交电商参与行为,探讨其对农业收入和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已有65.6%的农户参与社交电商.社交软件使用数、社交软件好友数、好友职业类别数和信息发布均显著促进农户社交电商参与,而信息接收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农户社交电商参与会显著提高农业收入,平均处理效应为5.353万元;当种植面积跨越门槛值0.2 hm2时,社交电商参与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农业收入.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未参与组农户若参与社交电商,其农业生产投入增长13.170万元;农业生产投入受农户社交电商参与和农业收入的正向影响,且农业收入对农业生产投入的促进作用具有结构异质性.因此,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提出应积极宣传运用社交电商销售的典型案例,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社交电商培训指导,提高农户群体的能力水平,建立县域农地信息交流平台,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虚拟嵌入 农村电商 社交电商 农产品销售 冬枣 内生转换模型


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八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酥八号’是以‘青酥二号’为母本,以‘黄牛踏扁’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夏播型菜用大豆新品种。平均株高45~50 cm,主茎11~12节,白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单株结荚120个以上,标准荚率67.3%。鲜荚浅绿色,标准荚长6.43 cm,标准荚宽1.47 cm,平均鲜荚产量24 750 kg·hm~(-2)。百粒鲜质量101.7 g,鲜籽粒易烧煮,口感柔糯微甜。抗倒伏,耐SMV,适合苏、浙、沪、皖地区夏秋播栽培。


基于RAD-seq简化基因组测序的青皮茄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青皮茄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发掘重要种质特性基因,本研究采用RAD-seq测序鉴定了国内外49份青皮茄子材料的SNP标记,计算观察杂合度(Ho)、核苷酸多样度(π)、近交系数(Fis)、遗传分化系数(Fst)等遗传统计量指标,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并通过选择信号检测鉴定受选择基因.结果表明,在49份青皮茄子材料中鉴定SNP标记77 431个,遗传聚类分析将49份青皮茄子材料分为4个群体,POP4和POP2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POP1的遗传多样性相对匮乏;POP4和POP2的近交系数Fis最高,并且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分群数为4,类群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现象,说明每个类群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通过选择信号分析,在49个青皮茄子群体中检测出10个区域受到选择作用,包含144个受选择基因.进一步对这些受选择基因进行了 GO富集分析,在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细胞组份(Cellular component)和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均存在选择性富集.


多溴联苯醚在肝脏中的残留代谢及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生态毒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是一类具有亲脂性、难降解、易沉积和高生物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常被用作添加型溴代阻燃剂。近年来,PBDEs广泛暴露于环境介质和生命体内(植物、动物、人体)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的毒性作用。其中肝脏是PBDEs代谢及其毒性攻击的主要靶标器官之一,已有资料证明PBDEs易积聚在肝脏中,发生氧化脱溴、还原脱溴或CYP酶介导的生物转化等。故本文围绕PBDEs在肝脏中的污染暴露、代谢转化、毒性作用及致毒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探索PBDEs的肝毒性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意大利耐抽薹'叶用莴苣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0.00 mmol∕L、3.25 mmol∕L、6.50 mmol∕L、9.75 mmol∕L)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2)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地上部及地下部鲜干重和叶面积显著提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m、Y(Ⅱ)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F0值、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在9.75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3)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提高氮素水平有利于叶绿体色素积累.本研究初步探究了水培叶用莴苣氮素胁迫的适应性机制,可为水培叶用莴苣的氮素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