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萝卜蚜LeATPf基因的克隆及其RNA干扰制剂对萝卜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三磷酸腺苷合酶f亚基(ATP synthases subunit f,LeATPf)基因,并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该基因表达,分析复配RNA干扰剂对萝卜蚜的防治效果,推动以RNA干扰为核心的害虫绿色防控新技术。【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萝卜蚜LeATPf基因的全长cDNA,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其基因表达;采用浸叶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复配RNA干扰剂对萝卜蚜的杀虫效果,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RNA干扰剂对萝卜蚜的虫口减退率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萝卜蚜LeATPf基因编码长度为324bp的cDNA序列,与其它5种蚜虫的ATPf基因同源性在88%以上,且LeATPf基因主要在2龄期萝卜蚜中表达;喷施RNA干扰剂可有效抑制LeATPf基因的表达,且高浓度的RNA干扰剂(200.00 mg/L)对萝卜蚜的室内杀虫效果与吡虫啉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田间试验中,中高浓度的RNA干扰剂(50.00、100.00和200.00mg/L)在处理后第3和第7天对萝卜蚜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与吡虫啉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处理后14d对萝卜蚜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组(P<0.05)。【结论】针对LeATPf基因设计并配置的中高浓度的RNA干扰剂对萝卜蚜的防治效果与吡虫啉相当,但是其药效持续性优于吡虫啉;LeATPf基因是开发萝卜蚜RNA干扰制剂的良好靶标基因。
关键词: RNA干扰 萝卜蚜 三磷酸腺苷合酶f亚基 害虫防治 新型农药


上海市食用菌中的甲醛含量及风险评估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上海市食用菌产品的甲醛含量水平,并评估其食用风险,用乙酰丙酮法对2017—2019年采自上海市场和基地的71份香菇、127份双孢蘑菇、51份黑木耳、46份平菇、23份蟹味菇、19份金针菇、18份银耳、10份草菇、9份茶树菇和3份竹荪样品进行甲醛定量分析,然后用点评估和基于蒙特卡罗模型的@Risk软件对所有食用菌样品的甲醛含量进行暴露评估.结果表明:10类食用菌中的甲醛检出率为21.05%(金针菇)—100.00%(香菇、茶树菇和竹荪),香菇中甲醛含量(鲜品:1.91—22.90 mg∕kg,干品:14.61—114.25 mg∕kg)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食用菌,但均未超过63 mg∕kg(鲜品)和300 mg∕kg(干品)的限量标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消费者仅通过食用菌摄入途径而造成的甲醛膳食暴露不存在健康风险.
关键词: 上海;食用菌;甲醛;风险评估


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乳菇属的5个新种及1个新记录种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形态学比较和对ITS-nrDNA序列的分析,本文描述了产自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乳菇属的5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缘囊体乳菇Lactarius cheilocystidiatus和多囊体乳菇L.polycyystis由于具有真正的囊状体而与变红乳菇亚属L.subg.Plinthogalus的绝大多数种相异,它们与泰国的L.crassiusculuis关系密切.新种粘果乳菇L.gloeocarpus和多见乳菇L.vulgaris是乳菇亚属L.subg.Lactarius的新成员,其典型特征为淡黄色胶粘菌盖、孢子具网状纹饰和较大的囊状体,它们与原初描述自中国的淡黄褐乳菇L.pallido-ochraceus、淡环纹乳菇L.pallidizonatus以及印度的L.thindii形成种复合群.新种湖南乳菇L.hunanensis与温带物种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它的典型特征为粘不规则交织型的盖表皮中具橄榄色被壳物质以及具斑马纹纹饰的孢子,属L.blennius种复合群.南方窝柄黄乳菇L.austroscrobiculatus原初描述自印度尼西亚,具有强烈的热带性质,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该种.本研究的标本采集自安徽、海南、河南、湖南、江西和云南.这些物种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代表性乳菇类真菌.
关键词: DNA条形码 东亚 外生菌根真菌 壳斗科森林 分类


中国食用菌出口现状及国内外食用菌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完善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保障国内食用菌安全并促进出口贸易,对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受阻情况及原因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出口上述贸易国(地区)的食用菌被召回/扣留共计385批次,其中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占38%,原因主要是部分农药中国未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或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与上述贸易国(地区)的农药种类和限量值不一致.从出口受阻及标准对比分析中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一是中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实际生产用药不相符.7种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只有5种制定了相应的残留限量标准,而制定了残留限量标准的其他63种农药在食用菌上没有登记.2016-2020年,明确标明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被扣留/召回的食用菌,涉及的农药共35种,中国仅制定了其中10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中国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种类、限量值与上述贸易国(地区)仍有差距.中国对食用菌已制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有68种,虽然总数上超过CAC和美国且完全覆盖CAC,但是仍然有4种农药美国有残留限量要求而中国并未制定.此外,中国制定的食用菌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种类数量远少于欧盟和日本.中国与欧盟相比,并未区分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但是欧盟第一次未在食用菌的残留限量标准方面全覆盖中国.中国与上述贸易国(地区)的农药残留限量值也存在差异,部分限量值比上述贸易国(地区)宽松.


多糖指纹图谱分析及谱效关系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评价复杂体系中各化学成分的综合性方法,在中草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糖指纹图谱可通过色谱和光谱技术表征多糖的结构特征,同时可结合活性评价探究多糖的谱效关系,常作为多糖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表征多糖结构的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图谱)以及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和水解产物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高效薄层色谱、凝胶电泳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多糖的谱效关系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的多糖指纹图谱研究和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多糖的开发利用.


香菇'申香1644'的选育报告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申香1644’是以传统优质栽培品种‘申香215’为亲本,采用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其菌盖纵切面呈凸形,菌盖直径(6.15±0.38)cm,菌盖厚度(2.27±0.42)cm,菇型圆整,菇质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与亲本相比,‘申香1644’在分子标记和栽培性状上均具有明显差异性,其菌盖为浅黄褐色,颜色较亲本浅;菌龄100–105 d,较亲本缩短5–10 d。‘申香164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原基发育适宜温度为16–22℃,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代料栽培。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B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参考菌株10403S的sigB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后转化至大肠杆菌Rosse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SigB蛋白,通过免疫兔体获得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SigB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出可溶性SigB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30 ku,纯化后的SigB蛋白质量浓度约为1.5 mg∕mL,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51200.经Western-blot验证,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检测SigB蛋白,表现出良好的抗体特异性.本研究可为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的应激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B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1-MCP处理结合不同低温条件对水蜜桃风味质地及生理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对果实风味和质地的影响.方法:以软溶质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1-MCP处理浓度分别为3.24,6.48,12.96μL/L,放置于(10±1)℃条件下贮藏;分别以不做任何处理、放置于温度为(10±1)℃和(1±1)℃冷库中贮藏的果实为对照1(CK1)和对照2(CK2),每隔4d对冷藏期间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将冷藏28d的不同处理组果实取出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70%的条件下放置3d,进行货架品质测定.结果:与CK1相比,不同浓度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延缓了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但仍显著高于CK2;不同浓度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的果实糖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2.其中,浓度为6.48μL/L的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含量,抑制果实甜味、酸味和鲜味的丧失,综合风味佳;可显著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质地.结论:浓度为6.48μL/L的1-MCP处理结合(10±1)℃既可延缓果实的软化,又可使果实次生物质正常代谢,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风味和质地,果实安全贮藏期达20d,可作为代替单一低温贮藏的保鲜技术之一.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低温贮藏 水蜜桃 风味 质地 采后生理


对当前我国种业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生物育种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种业现已发展成为技术、资本和人才高度集中的高科技产业,全球化、垄断化呈现加速趋势.通过从技术、人才和政策3个方面,梳理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挑战,思考进一步提高我国种业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建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多学科协同及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提高种业技术创新;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以发挥人才在种业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强政策设计与实施以支持种业基础性研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种业产业信息平台,发挥政策对种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