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玉米新品种‘沪雪甜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雪甜1号’是以N378为母本、N52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白色甜玉米新品种。株形平展,株高222.0 cm,穗位高74.0 cm。果穗长筒形,穗长19.6 cm,穗粗4.8 cm,平均穗行数18。籽粒紧密饱满,皮渣率14.7%,水溶性总糖22.5%,还原糖7.4%,百粒鲜质量38.5 g,平均产量13 080 kg·hm~(-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L-麦角硫因及质谱确证
《分析试验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结合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测定食用菌中L-麦角硫因含量的方法,并采用UPLC-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进行确证.对食用菌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提取过膜后,采用HILIC-UPLC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不同食用菌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80.0%~120.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0.4%~4.6%和1.7%~6.0%;采用科克伦和格拉布斯检验法,对7个不同实验室测定的4个相同食用菌样品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全部符合要求,计算得其重复性、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6%~2.4%和2.7%~7.5%.采用该方法对23个食用菌样品进行测定,其中牛肝菌中L-麦角硫因含量最高.方法可用于食用菌中L-麦角硫因含量的检测.
关键词: L-麦角硫因 食用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包装材质对低需冷量早熟溶质桃冷链运输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低需冷量早熟溶质桃‘京清16号’为试材,结合不同包装材质,研究不同处理对果实贮运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雾保鲜袋和PE保鲜袋包装均可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色泽,以防雾保鲜袋的综合调控效果较佳。伤预冷[温度设定为(5±1)℃,伤预冷28 h]、亚低温打板装车缓冲预冷[温度设定为(12±2)℃,预冷2 h]、冷链运输[温度设定为(1±1)℃,运输50 h]和货架期(温度设定为25℃,货架期4 d)结合防雾保鲜袋包装,果实失水率低于1%,腐烂率低于2%,表明其既可防止袋内结露,又能抑制果实失水,可较好地保持果实果皮亮度和色调饱和度,抑制果肉红色素的产生。到达目的地后,防雾保鲜袋包装的果实带皮硬度和果肉组织硬度为6.0 kg∕cm~2和3.6 kg∕cm~2,蔗糖、果糖、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分别为70.89 mg∕kg、34.84 mg∕kg、2.45 mg∕kg和0.94 mg∕kg;防雾保鲜袋包装可抑制货架期间(0—2 d)果实带皮硬度和果肉组织硬度的下降速率以及果实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苹果酸含量的下降。


利用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相结合方法选育香软型粳稻新品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选育优质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种,以优质粳稻新品系沪香软16-18为母本,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系沪香粳16-44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利用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快速育成了聚合香味等位基因badh2-E7、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和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粳稻新品种'崇尚2022'.该品种在上海地区作移栽稻全生育期145 d左右;株高90 cm左右,每667 m2平均产量为600 kg;抗倒性强,病害轻,2021年稻瘟病鉴定综合指数为4.7,田间发病少;稻米具有明显香味,米饭油润透亮,口感柔软有弹性,冷饭不回生.
关键词: 花药培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香味 低直链淀粉含量 抗稻瘟病


基于Anchor-free网络结构的草菇生长状态检测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生长状态,采集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生长时期草菇、异常草菇以及栽培料杂菌感染等各种图像作为原始图像数据集,采用Anchor-free网络结构构建检测算法模型,将收集的895幅草菇原始图像分为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草菇,杂菌感染草菇和肚脐菇以及鬼伞和栽培料表面感染7种类型,借助labellmg工具按照不同类型在草菇原始图像数据集的每一幅图像上进行人工标记,测试标记的草菇原始数据集并观察学习训练得到的模型性能,将测试结果与人工标记的结果进行对比,有针对性地完善模型精度,再通过添加在线难例挖掘、可变形卷积、改进模型损失函数、增加模型感受野、增加训练样本的丰富性模块优化模型,将不同类型的图像输入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中检验效果,分别在打开光源和关闭光源的菇房中拍照,并输入模型检测光照对模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的平均精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83.7,可以输出编号、当前坐标、类型、颜色RGB均值、草菇相对宽度和高度,能够准确检测处于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草菇和受杂菌感染草菇和肚脐菇以及鬼伞和栽培料表面感染情况.
关键词: 草菇;机器视觉;生长状态;深度学习


甜瓜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抗性来源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甜瓜抗病材料,对40份甜瓜种质资源分别进行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鉴定并对筛选到的抗病材料进行抗性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到11份甜瓜白粉病抗性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共鉴定到8份蔓枯病抗性材料.通过对鉴定到的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材料进行抗性来源分析发现,9份材料可用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me4em37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与抗病甜瓜收集一号相同的白粉病抗性基因;6份材料可用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CMBR120-172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白粉病抗性基因Pm-2F;2份材料可用蔓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CMCT505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蔓枯病抗性基因Gsb-1;1份材料可用蔓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CMAT170a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蔓枯病抗性基因Gsb-4.该研究可为甜瓜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遗传改良及其抗病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农业女性科研人员职业成长规律实证研究-以2001-2020年《上海农业学报》载文作者为例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农业科研人员在载文量、学历、年龄、职称、获项目资助情况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提出优化女性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文章以《上海农业学报》2001-2020年刊发的2 912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信息为数据资源,量化对比分析女性作者年龄、学历、职称、参与基金项目情况等职业成长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调研质性分析影响女性科研事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第一作者为女性的载文比例呈螺旋上升趋势,不同学历所占比例与男性大体趋同,参与基金项目情况与男性无明显差别,但女性论文产出的有效时间少于男性,多数职称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晋升较为缓慢.其原因主要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影响.建议女性科研人员要增强自身内源驱动力,社会也要尊重差异,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针对农业女性科研人员制定适当的政策,使得她们能够更好地获得社会认可,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研究的内动力.


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不同杀菌剂对蚯蚓的毒性,采用人工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定了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嘧苷素、井岗霉素、噻呋酰胺、宁南霉素、甲基硫菌灵、稻瘟灵、蜡芽菌、氟环唑、戊唑醇和三环唑)对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作用增加.采用人工土壤法染毒14 d时,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威廉环毛蚓的LC50值为9.79—250.68 mg∕kg.采用自然土壤法染毒14 d时,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对威廉环毛蚓的LC50值为4.10—9.65 mg∕kg,均小于10 mg∕kg;其余7种杀菌剂的LC50值在30.67—244.29 mg∕kg.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对威廉环毛蚓属于中毒级,噻呋酰胺、氟环唑、三环唑、嘧苷素、蜡芽菌、井冈霉素、宁南霉素对威廉环毛蚓属于低毒级.


国内外土壤湿度传感器通信协议对比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业物联网感知层对传感器接入的需求,选取农业生产中国内外常见的12种土壤湿度传感器,以传感器直接接入物联网为目的,对其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对比研究.所选取的12种土壤湿度传感器按接口类型可分为RS485接口、SDI-12接口和模拟接口三大类,分别对这3类接口进行了信号采集和通信协议研究,并以STM32微控制器为平台按照各自的通信协议编程实现了对这3类接口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转化,获取到了相应的土壤湿度数据.结果表明:Modbus接口协议的传感器是国内主流,协议复杂度最为简单;SDI-12接口协议的传感器国外使用较多,协议复杂度次之;模拟接口作为一种国内外厂商都保留的接口类型,其获取的数据需经过复杂换算才能得到湿度值,且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厂商提供的校准公式,或需自行校准,协议复杂度最高.
关键词: 土壤湿度传感器 通信协议 RS485 SDI-12 模拟接口 物联网


包装材料厚度对大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合适的包装材料厚度,以上海地产大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厚度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复合材料对大米进行包装,在温度37℃、相对湿度7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研究包装材料厚度对大米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包装材料处理的大米,贮藏后其含水量、蒸煮品质和食味值均下降,脂肪酸值先升高后降低,色差变大,回生值逐渐增大,衰减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大米热糊化稳定性变差,容易老化。0.130 0 mm厚度包装材料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低于其他厚度组,但0.130 0 mm与0.123 8 mm作用效果差异不显著(P> 0.05),考虑包装材料的成本,选择0.123 8 mm作为大米包装材料的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