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5种常用杀虫剂及其不同剂量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 5种常用杀虫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WG、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WG、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10%烯啶虫胺水剂AS和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WG)及其不同剂量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10%烯啶虫胺AS(67.50 g ai/hm2)和50%吡蚜酮WG(225.00 g ai/hm2)对草莓蚜虫防治速效性较好,2 d防效分别达到93.98%和92.88%.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升高,用药7 d后,除50%吡蚜酮WG(67.50 g ai/hm2)和5%啶虫脒WG(6.75 g ai/hm2)2个处理外,其他处理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用药 14 d 后,25%阿克泰 WG(112.50 g ai/hm2)、10%烯啶虫胺 AS(67.50 g ai/hm2)及 5%啶虫脒 WG(22.50 g ai/hm2)处理的防效仍维持在98.36%、98.34%和97.38%;在用药初期,高剂量处理组的防效一般显著高于中、低剂量处理组,用药7 d、14 d后,除5%啶虫脒WG(11.25 g ai/hm2、22.50 g ai/hm2)外,其他杀虫剂的高、中剂量处理的防效之间已无显著差异.试验中5种常用杀虫剂不同剂量对草莓植株均是安全的,未产生药害.本研究可为上海地区草莓蚜虫防治杀虫剂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杀虫剂 剂量 草莓 蚜虫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技术在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是重要的经济动物.近年来,分子标记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羊经济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而基于分子标记的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则促进了羊育种进展,加快了优质、快长等专门化肉羊新品种(系)培育.通过梳理与羊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肉质性状等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以期为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分子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生长性状 繁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结球白菜幼苗对中、碱性钠盐胁迫响应差异性研究

生态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是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及栽培方式导致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越来越严重,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盐碱胁迫也会抑制不结球白菜正常生长.以往有关不结球白菜耐盐碱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性盐对不结球白菜生长与生理的影响,而有关碱性盐对不结球白菜生长与生理的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通过水培实验,设置不同的盐碱胁迫处理,研究不结球白菜对中、碱性钠盐胁迫响应差异机制.研究发现:同等胁迫浓度下,相比于中性盐胁迫,碱性碳酸盐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幼苗的鲜重、生物量、各个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更多.相比也中性盐,碱性盐对不结球白菜抗氧化系统影响更大,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更高MDA含量和质膜透性(MI)值更高,而过氧化酶(CAT)活性则在碱胁迫下较低.相比于中性盐胁迫,碱性碳酸盐胁迫下不结球白菜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量更高,对不结球白菜渗透调节系统影响更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比于中性盐胁迫,碱性碳酸盐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生长抑制作用更强,对其生理影响更大.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盐碱 胁迫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量生物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70%F+50%PM处理土壤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F)增加26.28%和18.53%;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减量配施会降低土壤pH,但70%F+50%PM处理土壤pH比70%F+PM处理高0.3;70%F+50%PM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比CK分别增加180.75%和62.53%;相比F处理,70%F+50%PM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11.43%.稻田土壤蔗糖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综上,适量生物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能够增加稻田土壤酶活性,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稻田;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抗旱稻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60年来,以提高水稻单产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水稻生产仍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节水抗旱稻的发展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节水抗旱稻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现代水稻与旱稻的优良特性而育成的新型栽培稻品种,其水分利用效率与抗旱性明显增强,可采用"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模式,既可在水田不淹水栽培,又可在旱地或山坡地种植,极大拓展了水稻的种植空间,生产过程中可大幅节约灌溉用水、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降低劳动成本.系统介绍了栽培稻的水陆生态型分化与抗旱性进化以及节水抗旱稻的概念与特点、培育与改良策略、栽培技术与推广区域,并对节水抗旱稻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水陆稻分化 节水抗旱稻 水分利用效率 抗旱性 育种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康宁木霉T-51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理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尖孢镰刀菌是番茄枯萎病的致病菌,该研究利用拟康宁木霉T-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展开对峙培养试验、防治最适温度、酸碱度筛选试验及生物防治效果试验,并测定防治试验中番茄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水杨酸、茉莉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探讨T-51菌株的生物防治机理.结果表明:(1)T-51菌株可显著抑制对峙培养中尖孢镰刀菌生长;随着环境温度和pH的增加,T-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先升后降,并且在20℃、pH 7环境下效果最佳.(2)T-51菌株和尖孢镰刀菌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植株无明显的感病症状,植株生长状态与清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显著大幅度降低,相对防效为87.5%.(3)与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相比,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过氧化氢含量均显著降低.(4)与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相比,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内源水杨酸(SA)显著降低,而茉莉酸(J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SA信号通路上的PR1和TGA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JA合成基因LoxD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认为,拟康宁木霉T-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并在20℃、pH 7环境下防治效果最佳;T-51菌株可能通过抑制尖孢镰刀菌侵染,增强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以及调控水杨酸和茉莉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调节内源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进而提高番茄植株的枯萎病抗病性.研究结果为番茄抗枯萎病提供了生防途径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拟康宁木霉T-51 尖孢镰刀菌 番茄枯萎病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SNP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和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Cumumis melo L.)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对其叶面喷施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研究在昼12℃/夜6℃低温胁迫下200 μmol/L SNP处理1、3、5、7 d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探讨外源SNP调控低温胁迫对甜瓜幼苗伤害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甜瓜幼苗生长和氮代谢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经外源SNP处理,幼苗生长指标(叶面积,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活性显著升高,铵态氮、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外施200 pmol/L的SNP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甜瓜幼苗的抑制作用,提高其耐低温性,且胁迫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 甜瓜;低温胁迫;硝普纳;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云南、四川、吉林、甘肃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acids,FAAs)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比较其呈味特性,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羊肚菌中FAAs含量丰富,含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9.04~35.48?mg/g;人工栽培羊肚菌未检出游离色氨酸和脯氨酸,不同省份间总含量差异较大,为20.77~43.07?mg/g.同一省份野生羊肚菌FA A s含量一般大于人工栽培羊肚菌,野生较人工栽培羊肚菌鲜味更突出.呈味氨基酸中,吉林省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甜味、苦味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谷氨酸对羊肚菌的鲜味影响最大,野生羊肚菌TAV在13.75~17.79之间,人工栽培羊肚菌TAV在5.28~11.02之间,云南野生羊肚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精氨酸在苦味氨基酸中TAV最高,野生羊肚菌的苦味氨基酸含量小于人工栽培羊肚菌.综上,野生羊肚菌鲜味突出,吉林人工栽培羊肚菌氨基酸营养品质最好,为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营养品质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羊肚菌;游离氨基酸;滋味活性值;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枇杷腋芽成花相关基因的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枇杷品系春花(具有腋芽成花特性)和品种'火炬'(不具有腋芽成花特性)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枇杷腋芽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筛选出调控枇杷腋芽成花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6 19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2月27日-4月8日;维恩图分析显示,不同取样点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60个,共同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9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到3个大类(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的48个功能组,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被注释到20个途径上,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淀粉和糖代谢、苯基丙烷代谢、植物-病原体互作反应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经功能注释后,最终从腋芽转录组筛选到32个成花基因、1个ABA受体基因PYLA、1个ABA脱氢酶基因ABH4和大量功能未知的新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枇杷腋芽成花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枇杷腋芽成花过程中的基因转录水平,也可为进一步解析枇杷腋芽成花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枇杷 腋芽成花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酪乳杆菌arat基因的敲除及其对苯乳酸合成代谢的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 2022 CSCD

摘要:苯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抑菌物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乳酸菌的天然代谢产物之一,对其代谢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一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8727的芳香族氨基转移酶基因arat进行敲除,得到一株arat缺失菌株(L.casei)1.8727Δarat.通过HPLC方法分析其代谢产物,发现发酵72 h时,PL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约66.7%,而苯丙氨酸(Phe)比出发菌株提高约57.8%.首次在L.casei 1.8727中成功应用基因编辑手段敲除了arat基因,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合成代谢Phe的能力,arat作为PLA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其缺失并未使PLA产量下调,而是促进了PLA与Phe的合成代谢,证明干酪乳杆菌中可能存在其他的代偿途径,arat基因缺失所造成的代谢流的改变最终造成PLA与Phe产量的提高,同时PLA的合成代谢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PLA的合成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PLA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苯乳酸 苯丙氨酸 芳香族氨基转移酶 干酪乳杆菌 CRISPR/Cas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