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特性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际微生物组是决定农作物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调节农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为农作物宿主提供了多种有益作用,通过化学交流以复杂的方式与农作物、土壤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农作物生长。本文综述了PGPR对农作物的促生机制、PGPR与农作物的互作及其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并展望了PGPR在农业实践中应用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PGPR的应用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不同剂量辐照对鸡胸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对鸡胸肉异味产生的影响,对不同剂量辐照鸡胸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对不同剂量辐照鸡胸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对辐照鸡胸肉进行感官评价实验,结合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检测到了18种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大于1的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 kGy剂量辐照对鸡胸肉中挥发性化合物影响最明显。确定了对鸡胸肉果香、霉香、油脂、鸡肉味、油漆味有重要贡献的特征化合物。感官评价得分结合挥发性化合物的OAV表明反-2-辛烯醛、1-辛烯-3-醇、壬醛、3-羟基-2-丁酮可能是辐照鸡胸肉产生辐照异味的特征化合物。实验结果为电子束辐照食品中异味的检测及掩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电子束辐照保鲜技术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鸡胸肉 挥发性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感官评价


施磷影响番茄磷吸收的根系及微生物动态过程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不同供磷条件下蔬菜作物根系形态、根际生理属性和解磷微生物丰度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蔬菜作物高效利用磷的机制,为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实现减磷增效提供理论基础.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T0(不施化学磷肥)、T0.5P(施磷量 100 kg/hm2;减施化学磷肥 50%)、T0.8P(施磷量 160 kg/hm2;减施化学磷肥20%)、TP(施磷量 200 kg/hm2;常规施磷)4 个处理,测定移栽后第 15、30 及 45 d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磷吸收以及根系形态(根长密度、比根长)、根际生理属性(有机酸含量)和土壤解磷微生物(phoD、phoC和pqqC)基因丰度,阐明降低磷肥施用量影响作物根系、微生物以及驱动番茄磷吸收的动态过程.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磷肥 50%(施磷 100 kg/hm2)促进了移栽后 45 d番茄根系比根长的增加,提高了移栽后 45 d番茄根际有机酸的分泌,同时刺激了移栽后 30 和 45 d土壤编码phoC和pqqC基因解磷微生物的增生.解磷微生物phoC和pqqC基因丰度与番茄根系比根长和根际有机酸的分泌呈显著正相关.减施磷肥 20%(施磷 160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对番茄根系根长密度、比根长以及根际有机酸的分泌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成熟期番茄地上部磷吸收.集约化蔬菜种植体系具有较大的减施磷肥的空间,最大化发挥植物根系形态、生理可塑性以及协同解磷微生物活化磷的能力是实现减磷增效的关键.
关键词: 减磷增效 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解磷微生物 蔬菜种植体系 作物磷营养


期刊集群化发展现状与农业科技期刊集群化问题探究
《科技传播 》 2023
摘要:集群化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期刊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改革。文章围绕学会协会期刊集群、出版社期刊集群、开放式出版集群、主办单位期刊集群等几种当前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体制限制、资源共享、解放编辑、建立相应学科期刊质量管理体系、主管单位主动作为等方面着手,分析农业科技类期刊集群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力争将农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成为一流期刊集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稻田伴生浮萍碳、氮汇及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萍是一种常见于静水环境中的水体漂浮微观植物。以大气CO2浓度增高为主导致的温度上升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威胁着粮食安全。或因气候变暖及灌溉水体富营养化等,近年来我国稻田浮萍伴生有逐年加重趋势。本文综述了浮萍对稻田的影响,发现了一些重要信息:浮萍伴生降低稻田水体温度0.8—2.76℃及pH 0.10—0.45,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稻田NH3挥发18.2%—59.0%,提高氮利用率17.2%—78.0%,结果增加了稻田氮汇及稻谷产量(9.0%—34.6%);伴生浮萍生长繁殖快,其年产生物量可达8×10~3—13×10~3 kg·hm-2,碳汇几乎与当季水稻相当;水稻浮萍的互利共生总体大于竞争,二者伴生呈现了稻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现象。但未来本领域仍需深入研究,包括浮萍伴生,特别是与环境因子互作(高温及高CO2浓度等)条件下,对稻田生态环境变化、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机制和可能带给稻田的风险等,为未来基于水稻-浮萍等生物协作开发适应气候及环境变化、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稻作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香菇新品种'沪香F7'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香F7'是以工厂化栽培品种'沪香F3'和中国北方主栽品种'0912'为亲本,采用单单杂交的方法选育获得的香菇新品种.该品种菌龄为85~90 d,适宜出菇温度在20 ℃左右.子实体畸形率低于1%,单生,菇型圆整;菌盖棕色,直径(6.33±0.57)cm,纵切面顶端呈凸型.菇型等级为中大至大,平均单菇质量为(26.8±2.72)g,菌盖表面鳞片淡棕色,中等大小;菌柄为柱状,菌柄长(5.22± 0.47)cm,属于中等长度;菌褶排列规则,平形,适宜南方地区夏季工厂化出菇.


11%三氟啶磺隆钠盐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百慕大草坪杂草应用技术
《杂草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明确11%三氟啶磺隆钠盐可分散油悬浮剂(OD)在百慕大草坪上的应用技术,2021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三氟啶磺隆钠盐对百慕大草坪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交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三氟啶磺隆钠盐OD对马唐、空心莲子草、凹头苋、香附子和碎米莎草等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且对百慕大草坪安全。11%三氟啶磺隆钠盐OD于杂草3~5叶期施用,防除百慕大草坪杂草的适宜剂量为24.75~41.25 g a.i./hm~2,即制剂量为15~25 mL/667 m~2。11%三氟啶磺隆钠盐OD在百慕大草坪使用,交播黑麦草的安全间隔期为60 d。本研究结果可为百慕大草坪杂草治理及安全交播黑麦草提供参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市的调研
《农业展望 》 2023
摘要: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不仅是一场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机遇。在坚持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究电商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海市9个郊区77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商认知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不同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之间衔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产品电子商务 认知行为差异 影响因素


饲粮中添加姜黄素对猪血液生理生化、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杜长大三元育肥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姜黄素对育肥猪的生理生化、抗氧化及猪肉品质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姜黄素组猪血清的红细胞比积(HC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和淋巴细胞数(LYMPH)显著高于对照组;谷氨酪转肽酶(GGT)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球蛋白(GLOB)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饲喂姜黄素组猪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失水率、嫩度、肌内脂肪三个方面,饲喂姜黄素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综上,饲喂添加 400 mg/kg姜黄素的日粮后,猪肉品质显著改善.
关键词: 姜黄素 生理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生长性能 肉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