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合鱼菜共生栽培系统的生菜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鱼菜共生栽培系统的耐热生菜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高温条件下处理的生菜品种(含对照)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不同生菜品种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生菜品种'辛普森'和'罗马直立生菜'表现较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0个耐热指标通过降维处理转化成2个互不干扰的主成分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93.11%.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将11个生菜品种聚成3类:不耐热品种、中等耐热品种和耐热品种.其中,耐热生菜品种为'罗马直立生菜'辛普森'美国大速生'.该聚类结果与供试生菜品种的耐热指纹图谱聚类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反映参试生菜品种的综合耐热能力.


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采后贮藏品质比较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将采后的子实体在4℃条件下贮藏7 d,测定品质相关指标,探究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的贮藏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菌株,菌株901、XXX、K6、福蘑38和8302的失重率、L*值、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下降较慢,MDA含量及PPO活性较低且增加较慢,说明该5个菌株的子实体较耐贮藏,具有较长的鲜菇货架期.


应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之间的互作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技术研究依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的靶标肽与互补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定位情况,为进一步利用该多肽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检测积累前期基础和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所带电荷种类、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能力、极性的强弱、疏水性能等理化特性设计出靶标肽;根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设计出在理论上与其相互作用的互补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靶标肽与互补肽进行预测分析;将靶标肽与互补肽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EcoRΙ/XhoΙ双酶切后的pBiFC-VC155与NotΙ/SalΙ双酶切后的pBiFC-VN173载体中,构建出BiFC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转染Vero细胞来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的互作关系以及形成的BiFC复合物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靶标肽和互补肽分别带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构域,亲水性结构域都带有正负电荷,能够产生静电引力;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BiFC-VC155-靶标肽和pBiFC-VN173-互补肽真核表达质粒;细胞转染试验表明重组质粒共同转染后靶标肽和互补肽能够在Vero细胞内形成BiFC复合物,表明两者发生了相互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该BiFC复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结论】研究证实了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设计的多肽能够在活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表明该肽段用于检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靶标肽 互补肽 蛋白互作 双分子荧光互补 病原诊断


桃木基质生产香菇综合评价
《菌物研究 》 2023
摘要:以桃木为主要栽培基质,分别设置不同质量分数(20%,40%,60%,80%)的桃木替代常规配方中的栎木进行香菇生产,考察不同比例桃木替代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农艺性状及子实体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80%栎木屑、18%麸皮和2%石膏)相比,一定比例的桃木屑添加(<60%)对香菇菌丝生长不产生影响,过高的桃木添加量(≥60%)会显著降低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相应延长;随着桃木添加量的增加,总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桃木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2号配方(40%栎木屑、40%桃木屑、18%麦麸、2%石膏)产量最高、菇型最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9.08%;添加60%以上的桃木配方提高了二级菇的比例,子实体整体较大;检测桃木完全替代的配方生产的第一潮香菇子实体的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均不存在超标的现象,证实了桃木基质用于香菇生产的安全性。


不同品系及生长时间金线莲活性成分及挥发性物质比较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2个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为金线莲鉴别、筛选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小叶栽培品系土豪金以及大叶栽培品系大元宝为材料,分析评价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结果]总酚含量以种植18个月大元宝最高(265.07 mg·kg?1),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均以种植12个月土豪金最高(32.68 mg·g?1、27.71 mg·kg?1),可溶性蛋白则以种植18个月的土豪金最高(600.62 mg·g?1).通过SPME-GC-MS共检测到6种醇、8种醛、4种酮及2-戊基呋喃,其总量以种植24个月的大元宝最高,而组织培养6个月的土豪金和大元宝挥发性物质含量为栽培苗峰值的22.9%与16.7%.此外,通过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反)-2-己烯醛、辛醛、壬醛是土豪金关键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是大元宝关键挥发性物质.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表明,通过挥发性物质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系及生长时间金线莲.[结论]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差异显著,利用其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可区分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这为建立适宜的质量控制体系鉴别金线莲以及筛选优质加工品种提供了依据.


基于全基因组的金针菇光受体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金针菇全基因组中鉴定到4个蓝光受体基因和1个红光受体基因。分别对5个基因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一级结构分析、保守结构分析、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跨膜区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金针菇蓝光受体FfWC-1和红光受体FfPhy同时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其他3个光受体定位于细胞质中;跨膜区分析显示5个光受体都没有跨膜区。组织表达分析FfWC-1、FfWC-2和FfCry-DASH主要在成熟菌盖中表达,FfCpl和FfPhy主要在菌丝中表达。经蓝光处理和红光处理后,5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各不相同。在金针菇基因组中未发现有VIVID基因和绿光受体基因。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针菇乃至食用菌的光生物学特征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


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小白菜生长及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研究γ-聚谷氨酸(纯品)和发酵液作为微生物肥料,对蔬菜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以小白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的γ-聚谷氨酸高产菌A-5及其发酵产物,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了γ-聚谷氨酸和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小白菜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计算肥料表观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Bacillus subtilis sp.A-5所生产的γ-聚谷氨酸和γ-聚谷氨酸发酵液均具有较好的促生增效效果;与减30%氮肥处理相比,γ-聚谷氨酸和γ-聚谷氨酸发酵液处理分别使小白菜产量增加20.19%和37.63%,后者促生效果更佳.在含有大量活性生产菌株的γ-聚谷氨酸发酵液处理下,N/P当季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γ-聚谷氨酸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Bacillus subtilis sp.A-5所产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促进小白菜生长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小白菜 芽孢杆菌 发酵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丁香酚和香芹酚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及田间防效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天然成分开发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新型抑菌剂,本文选取了丁香酚和香芹酚两种两种功能丰富、来源广泛的天然植物源萜类化合物,通过浓度梯度试验测定发现,两者均能显著抑制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0.2mmol/L的丁香酚和香芹酚对稻曲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53%和44.39%,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02%和72.24%。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均能破坏稻曲病菌菌丝的完整性。田间药效试验中两者均有效抑制水稻稻曲病发生,减少稻谷中稻曲菌素A积累。本研究应用丁香酚和香芹酚防治稻曲病和防控稻曲菌素A,初步解析了两者抑菌防毒机理,展现了两者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丁香酚 香芹酚 稻曲病菌 稻曲病 稻曲菌素A 防控


农业期刊参考文献著者非汉语姓名著录格式分析
《编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针对参考文献中著者姓名格式、书写不规范问题,对20种农业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姓名著录格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参与调研的期刊中,85%的期刊著者非汉语姓名著录时姓、名顺序,姓名大小写,"et al."和"and"不符合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5%的期刊参考文献中著者姓名书写错误,包括遗漏姓氏,编辑加工中复制操作失误等.笔者建议,编辑和作者尽量保留参考文献原文著者信息,在保证著者姓名书写准确、完整的基础上追求著录格式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