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巨大芽孢杆菌对杂交鲟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植物蛋白源饲粮基础上添加巨大芽孢杆菌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以鱼粉(FM)组和植物蛋白源(PM)组为对照,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PM组基础上添加10~5、10~6和10~7cfu·g~(-1)巨大芽孢杆菌。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12.87±0.65)g杂交鲟6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置5个平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PM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Ⅲ组幽门盲囊和瓣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PM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胃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瓣肠绒毛高度和褶皱深度显著高于PM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植物蛋白源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巨大芽孢杆菌可增强杂交鲟幼鱼机体消化酶活性并改善肠道形态,巨大芽孢杆菌适宜添加水平为105cfu·g-1。

关键词: 杂交鲟 巨大芽孢杆菌 消化酶 肠道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太湖北部湖区鲢、鳙食性差异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太湖 悬浮颗粒有机物 水华蓝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鲟鱼产业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的鲟鱼产业技术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 鲟鱼 人工养殖 产业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生境履历重建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1.65±0.87—2.03±0.96),反映了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2.39±1.18—2.63±0.85),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境的高值(3.22±1.17—3.29±1.14),显现了其江海生活的生境履历。长颌鲚耳石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同时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1.35±1.07—2.37±1.04)和半咸水、海水生境的高值(3.47±1.09—8.35±1.25),表现了其均为溯河洄游的生境履历。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值的结果相印证。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资源组成复杂,群体可由纯淡水型和江海生活型的个体共同组成。

关键词: 刀鲚 生境履历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长江 安徽和县江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式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11种青霉素残留

分析测试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通过式固相萃取净化策略去除样品基质中的脂肪和磷脂等杂质干扰,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建立了水产品中11种青霉素残留的同时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Oasis PRi ME HLB通过式固相萃取柱净化,C_(18)色谱柱分离,0.05%甲酸乙腈溶液和0.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扫描,内标法定量。11种目标物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检出限为0.30~1.5μg/kg。基质加标回收率为85.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9%~14.3%。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实现水产品中多种青霉素药物残留的同时快速测定。

关键词: 青霉素 通过式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续充氧对养殖池塘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底部充氧对养殖系统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构建模拟装置,设充氧组(实验组)和未充氧组(对照组),每组4个平行,利用Peeper技术分别采集各装置中第0、1、4和7天,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NH_4~+-N、NO_3~-N、NO_2~--N、PO_4~(3-)-P和SO_4~(2-)-S浓度。结果显示:(1)短期充氧对NH_4~+-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影响不显著;(2)充氧可使沉积物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NO_3~--N浓度大幅升高;(3)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NO_2~--N,由于不能和氧气大量共存,其平均浓度的最大值由未充氧前出现在上层上覆水,逐渐转变为在表层沉积物1 cm深处;(4)充氧促进了沉积物对PO_4~(3-)-P的吸附和固定,显著降低了其在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浓度;(5)充氧通过化学和生物途径氧化了系统中还原性含硫物质,大幅升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SO_4~(2-)-S的浓度;(6)主成份分析(PCA)表明,持续充氧1、4和7 d显著改变了上覆水的理化性质,其中第4天和第7天的数据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相对于上覆水,充氧对沉积物间隙水的总体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底部充氧可降低引起池塘富营养化PO_4~(3-)-P的浓度,提高了氧化性离子NO_3~--N、NO_2~--N和SO_4~(2-)-S的浓度,显著改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的理化性质,是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环境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充氧 离子 沉积物间隙水 上覆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糖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糖水平16.49%时WG最大;糖水平16.73%时SGR最大。饲料系数(FCR)随糖水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LRR)的变化则相反。回归分析显示,糖水平9.20%时FCR最小;糖水平8.57%时PER最大;糖水平10.97%时PRR最大;糖水平14.12%时LRR最大。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糖水平20.5%时达到最高水平后略有下降。综合生长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眼斑双锯鱼生长最快的糖添加量为16.49%~16.73%;综合饲料效率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饲料效率最高的糖添加量为8.57%~14.12%。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幼鱼 饲料糖水平 生长 体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突眼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 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突眼症 分离鉴定 哈维氏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形态度量与内部结构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全面认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物学特性,利用传统测量方式、框架测度法、几何形态测量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度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与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并模拟构建了黄条鰤形态性状度量框架图。观察了黄条蛳不同部位鳞片和耳石形态特征,比较了各形态度量性状的比值关系,发现全长与体长比值、下颌长与上颌长比值、尾柄长与尾柄高比值变异较小,表明这些性状关联密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条鰤全长(TL)与体重(BW)之间的关系模型:BW=2.1652TL~2-140.357L+2479.9(R~2=0.9812),体高(BH)与体重间的关系模型:BW=0.7575BH~(3.0059)(R~2=0.9816)。研究分析表明,在黄条鰤的12个可量形态性状中,除眼径外的其他11个形态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体高和体长性状是影响体重的2个关键因素,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别达41.34%和13.11%,它们对体重的共同决定程度达42.88%。本研究观察描述了黄条鰤内部结构特征,其比肠长为0.62-0.69,脊椎骨数量为23-25,总出肉率可达75%。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鰤种质判别、系统分类及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开发提供形态认知依据。

关键词: 黄条鰤 形态性状 度量判别 内部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与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早期生长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合适的饵料和底质,提高三角帆蚌稚蚌成活率,在水温(24±1)℃下分两个阶段测试了不同饵料和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的生长影响,第一阶段测试了两种底质(黄泥、黄泥加钙粉)和两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对1~30 d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第二阶段测试了5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卵囊藻)对31~60 d稚蚌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投喂Nanno 36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3)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1)稚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钙粉为底质的组(A2)(P<0.05),A1、A2、A3组均与投喂Shellfish diet 18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4)和池塘水养殖且不投喂的组(A5)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2组稚蚌生长最快,壳长显著高于A1、A3组(P<0.05),A1、A2、A3组极显著高于A4、A5组(P<0.01);第二阶段中,池塘水养殖组(B5)成活率显著高于卵囊藻组(B1)、小球藻组(B2)、Nanno 3600藻组(B4)(P<0.05),极显著高于四尾栅藻组(B3)(P<0.01),B5组与B4组稚蚌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B1、B2组(P<0.05),极显著高于B3组(P<0.01)。研究表明:稚蚌在1~30 d时添加藻类可提高稚蚌存活率,且以微拟球藻效果最好,底质中添加钙粉有利于稚蚌生长;稚蚌在31~60 d阶段,投喂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生长。

关键词: 三角帆蚌稚蚌 饵料 底质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