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一磷酸腺苷(AMP)二钠改善猪肉嫩度的工艺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Na Cl浓度、AMP浓度、温度为自变量,剪切力和蒸煮损失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统计模型发现Na Cl浓度、AMP浓度、温度3个因素对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有显著影响。由模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确定猪肉嫩度改善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a Cl浓度4.15%,AMP浓度22.27 mmol/L,温度16.70℃。在此条件下得到猪肉剪切力的平均值为625.281 g,蒸煮损失为8.074 38%,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说明采用响应面法对猪肉嫩度改善的条件进行优化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剪切力 蒸煮损失 AMP 响应面优化法 猪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的定量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小麦基部茎秆中禾谷丝核菌DNA含量与其纹枯病抗性的关系,以掺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禾谷丝核菌DNA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了小麦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定量测定方法。通过该定量测定方法对42份室内接种禾谷丝核菌以及12份田间接种禾谷丝核菌小麦品种(系)的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纹枯病平均病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接种的幼苗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与其纹枯病平均病级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6。田间接种的成株期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与其纹枯病平均病级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麦幼苗的纹枯病抗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荧光定量PCR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A对葡萄果实中糖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里扎马特’葡萄为试材,于果实始熟期分别利用50、100和200 mg·L~(-1)的NAA喷施果实。结果表明:NAA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可溶性总糖的积累,阻碍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及总酸的降解,且以200 mg·L~(-1)处理最为显著,但处理并未改变果实中的糖酸组分。NAA处理还可显著抑制可溶性糖代谢关键基因SS和SPS的表达,但对NI表现为前、中期抑制,后期促进,对FRK表现为前、中期促进,后期抑制。对于有机酸代谢相关基因而言,NAA处理显著促进MDH和PEPC的表达,抑制ME基因的表达,但对IDH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推断,外源NAA处理抑制果实成熟的原因可能在于其改变了部分糖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阻碍了可溶性糖的积累和有机酸酸的降解。

关键词: 葡萄 萘乙酸 可溶性糖 有机酸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的碧螺春茶适制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品质成分生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苏州洞庭山茶区5个主栽品种的适制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浙农113和乌牛早氨基酸含量为7.93%和4.27%,高于其他品种,酚氨比较小,但感官审评结果名次靠后,主要是外形和香气较差;迎霜和龙井43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主要是汤色、香气较好,并且外形和叶底较嫩匀;5个茶树品种的儿茶素品质指数与感官审评结果保持一致。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碧螺春茶 适制性 感官审评 酚氨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在温度逆境下的存活率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关键词: 高温 低温 厉眼蕈蚊 存活能力 逆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HDV V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表位的初步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的特异性单抗,并进一步分析单抗识别表位的分布情况,将重组杆状病毒r Ac V-Bac-VP60接种Sf9昆虫细胞,收获细胞培养物,电镜观察显示重组VP60蛋白获得有效表达,并可组装成病毒样粒子(VLPs)。将RHDV VLPs作为免疫原与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RHDV VLPs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这11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特异地识别RHDV VLPs和天然RHDV。11株单抗均为Ig G1,其中1D4和3F7的轻链为Lambda型,其余均为Kappa型。截短表达结果显示,单抗5A3针对RHDV VP60的NTA区,5F3针对RHDV VP60的S区,单抗1B8、1D4、3D11、3F7、4C2、4G2、5G2、5H3和6B2针对RHDV VP60的P区。研究为RHDV VLPs抗原表位的鉴定和RHDV结构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RHDV的检测和新型疫苗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关键词: RHDV VLPs 单克隆抗体 表位 初步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真菌短密木霉对茶树修剪叶降解及土壤真菌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向盆栽土壤中分别添加茶树修剪叶和无菌水(CK),茶树修剪叶和灭菌短密木霉菌发酵液(BY),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无菌水(FG),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灭菌发酵液(BF),研究茶树内生真菌短密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茶树修剪叶的降解作用,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检测土壤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短密木霉菌后能加速茶树修剪叶软化,提高褐化程度;处理60 d后,与CK组相比,FG处理组中茶树修剪叶纤维素降解率增加了18.16%;而BF处理组相对于BY增加了19.02%。FG和BF处理组中促进木质素降解效应较为明显,30~45 d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加快;与CK和BY相比,在处理60 d后木质素降解率分别增加了12.49%和9.61%。处理前期,FG和BF组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质素酶活性要远高于CK和BY;处理后期则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处理60 d后各处理组之间土壤真菌群落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但群落结构较相似。可见,短密木霉菌能促进茶树修剪叶的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较小。

关键词: 纤维素 木质素 酶活性 真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用萝卜品种苏秀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叶用萝卜品种苏秀1号的丰产性、抗病性和主要园艺性状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叶用萝卜 丰产性 抗病性 园艺性状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中期预测模型的组建与应用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转基因棉种植年限的延长,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可为绿盲蝽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基点16年(1993—2008年)绿盲蝽各代成若虫的发生高峰期与发生量以及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光照时数等各项因子数据,利用DPSv8.05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从各代发生量、平均温度、雨量、湿度、光照时长等因子中筛选出4~5个相关显著的预测因子进一步用二次多项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初步建立了绿盲蝽各代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并进一步利用6年(2009—2014年)的绿盲蝽实际发生数据对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就行了外延检测,总体测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5%以上。【结论】建立的绿盲蝽中期测报模型准确率较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在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工作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 绿盲蝽 发生期 发生量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宁紫薯3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徐薯18×浙紫薯1号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2012—2014年经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紫薯3号鲜薯平均产量27 295.5 kg/h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平均增产6.86%,干物率为31.5%,每100 g鲜薯薯块中花青素含量为17.0 mg。宁紫薯3号具有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等特点,2015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关键词: 紫甘薯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宁紫薯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