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氮肥调控对江淮地区冬闲田毛叶苕子固氮特征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闲田种植绿肥作物已经成为提升耕地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对毛叶苕子固氮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50 kg/hm2(N1)、10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测定毛叶苕子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根瘤生物量、氮吸收量及固氮酶活性等指标,明确氮肥调控措施对毛叶苕子固氮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2个生长季N1处理和N2处理毛叶苕子生物量、氮吸收量和共生固氮量都有显著增加。N1处理的共生固氮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N2处理的共生固氮率下降明显。N1处理的共生固氮量显著高于N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现蕾期和盛花期固氮酶活性呈增加趋势,N2处理的固氮酶活性比CK增加42.8%~76.1%。3个处理的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SQRT模型可较好拟合毛叶苕子固氮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不同处理下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0.87。与CK相比,N1和N2处理的固氮酶活性开始时间(Dmin)明显推迟,固氮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Dopt)提前。总之,N1处理(50 kg/hm2)能够显著增加植株生物量、共生固氮量及氮吸收量,可以作为试验地区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的推荐施氮量。本研究结果可为江淮地区冬闲田的合理培肥提供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氮肥调控 固氮酶活性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走式笼养动物定点精准饲喂车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单笼单饲笼养动物个体识别成本高、定点饲喂难度大、饲喂量精准度差,缺乏配套自动化饲喂设备等问题,设计一种自走式笼养动物定点精准饲喂车。联合应用霍尔传感器与激光测距传感器对笼位、料位进行标定,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笼位自动判定和料槽认址定位,采用螺旋输料结构进行饲喂量标定和精准定量饲喂;通过饲喂中控系统,实现笼位动物信息管理、定时饲喂和分阶段采食量设置等功能,饲喂车可自动判定笼养动物生长、生理、繁殖阶段动态营养需要,完成精准变量饲喂。结果表明:满载状态下,饲喂车笼位识别率达到100%,停车定位偏差在3 mm以内;以预设的50 g、75 g、100 g、125 g为饲喂量,饲喂车实际饲喂量与设定饲喂量的最大偏差为2.32 g,平均偏差率小于1%,满足单笼单饲动物定点精准饲喂要求。

关键词: 笼养动物 自走式 饲喂车 精准饲喂 认址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产养殖中,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饲料原料的替代等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和风味的降低。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肌肉品质和风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水产动物肌肉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肉质的因素及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等方面着手,综述了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后期深入研究氨基酸调控肌肉品质及饲料营养素改善水产动物肉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氨基酸 水产动物 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黑土区中微量元素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通过测土配方明确寒地黑土区水稻中微量元素适宜用量,在寒地黑土中微量元素检测的基础上设计4个中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CK(0 kg/hm2)、F1(112.31 kg/hm2)、F2(140.01 kg/hm2)和F3(167.71 kg/hm2),探讨中微量元素不同用量对寒地黑土区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后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在F2条件下水稻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CK达到最大值,实际产量提高了9.39%,其增产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从群体质量指标上看,中微量元素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在F2条件下效果较好。在稻米品质方面,中微量元素施肥处理提高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随着中微量元素用量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呈递增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稻米食味值先增后降,在F2施用水平食味值最高。综上所述,在寒地黑土区施用中微量元素140.01 kg/hm2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

关键词: 水稻 中微量元素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瑟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变化的转录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挖掘关键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调控基因,为马瑟兰葡萄栽培措施的精准制定和果实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为试验材料,采集花后20 d、花后45 d、花后75 d及花后100 d不同发育阶段的葡萄果实,测量果粒横径和纵径,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随着马瑟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果实色泽加深、果粒体积增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总酚含量在花后20 d至花后75 d期间逐渐下降而在花后75 d至花后100 d期间略有上升。从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间共筛选到33517个DEGs,花后45 d与花后20 d比较组、花后75 d与花后45 d比较组、花后100 d与花后75 d比较组共有的DEGs为3976个。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各比较组DEGs主要注释到细胞器、细胞膜、含蛋白复合物、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等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等是马瑟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从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的DEGs中,发现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和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均在花后45 d至75 d期间上调表达,F3H在花后75 d至花后100 d期间下调表达,表明CHS与F3H基因在马瑟兰葡萄果皮着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结论】马瑟兰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着果实色泽加深、果粒体积增大和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类黄酮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在葡萄转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HS和F3H基因影响马瑟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形成。

关键词: 马瑟兰 酿酒葡萄 果实品质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质灰渣配施对连作甜瓜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甜瓜连作障碍问题,探索绿色可持续且经济有效的缓解连作障碍策略与措施。【方法】设置化肥处理(NPK)、普通有机肥处理(OF)、生物有机肥处理(BIO)、含生物质灰渣的生物有机肥处理(BIOS)及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质灰渣配施处理(BIO+S),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连续施用2季后对甜瓜生长以及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NPK和OF相比,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及其与灰渣配施处理(BIO+S)都能显著提高连作甜瓜植株的株高、最大叶片面积、鲜重和干重。与BIO相比,BIO+S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连作甜瓜植株的茎粗、鲜重和干重,还能明显提升连作土壤的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与甜瓜的鲜重、干重、茎粗等生长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生物有机肥与灰渣配施处理在促进连作甜瓜生长和改良土壤性质方面的效果优于单施生物有机肥。【结论】生物有机肥配施灰渣能够有效促进连作甜瓜的生长,改善连作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和酶活性,从而缓解甜瓜连作障碍。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生物质灰渣 甜瓜连作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粳稻南粳5818氮高效机制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水稻氮肥吸收利用分子机制对选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818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处理(150 kg/hm2)、中氮处理(300 kg/hm2)、高氮处理(450 kg/hm2)和不施氮对照,分析两个粳稻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回收率和光合氮素利用率均高于南粳571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素利用相关基因OsNRT1.1B、OsNRT2.2、OsNRT2.3a及OsNRT2.4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南粳5818中OsNRT2.3b相对表达量与OsNRT2.3a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南粳5718。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分子机制,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南粳5818 氮素利用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粪肥还田模式对麦田温室气体和氨排放及土壤固碳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型粪肥还田和水稻秸秆还田对麦田温室气体和氨排放及土壤固碳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堆肥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粪浆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和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离田5种处理,分析不同粪肥还田模式对麦田碳氮气体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WP)、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土壤固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肥还田处理的累积CO2、CH4、N2O、NH3排放量较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处理麦田GWP均以N2O排放为主,贡献率为67.4%~74.9%,其中粪浆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GWP最高。堆肥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麦田NH3累积排放量和气态氮(NH3-N和N2O-N)排放总量最大。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麦田的GWP和耕层土壤固碳量分别比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离田处理增加20.6%和2.87倍,NGWP由正转负。与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粪肥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可以大幅提高麦田耕层土壤固碳量,且NGWP为负值,其中,粪浆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模式的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粪肥利用和农田减排固碳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粪肥还田 温室气体排放 氨排放 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比基质对草莓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培育草莓扦插苗的基质配方,本研究以草莓品种天使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指标及草莓扦插苗的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基质对草莓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的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存在差异,并且不同配比基质对草莓扦插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椰糠∶草炭∶珍珠岩=4∶1∶1(重量比)为最佳基质配比,该配比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较高。使用该基质培育的草莓扦插苗的叶柄粗、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和叶宽较大,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较大,同时草莓扦插苗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草莓穴盘扦插育苗的基质配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草莓 扦插苗 基质 理化性质 生长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用量生物质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两季甜瓜植株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类型及用量生物质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当季甜瓜生长的影响,以明确适宜甜瓜生长的生物质灰施用条件并探明该条件下连续两季甜瓜植株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变化情况,为生物质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两种生物质灰类型(底灰和飞灰)和4种用量水平(0.5%、1.0%、2.0%和3.0%干土重),以不施加生物质灰为对照(CK),共9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宜甜瓜生长的生物质灰类型并研究其对当季和第二季甜瓜植株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生物有机肥相比,底灰配施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当季甜瓜植株的株高、鲜重和干重,促进了茎粗和最大叶片面积的增长;土壤容重、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飞灰配施后则因导致当季土壤电导率过高而促生作用不明显,甚至有抑制甜瓜茎粗增长等负面影响。(2)不同用量底灰仍能促进第二季甜瓜植株的生长和土壤性质的改良,但整体效果较施用当季有一定的衰减。(3)相关性分析表明,底灰处理促进甜瓜植株生长与其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4)底灰输入提高了土壤重金属镉和铅的积累,但没有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等级为安全。综上,生物质底灰配施生物有机肥能够促进甜瓜植株生长并改善土壤性状,可为生物质灰的合理利用和设施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质灰 底灰 甜瓜植株 促生作用 土壤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