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菌酶协同高效制备黑水虻蛋白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黑水虻虫浆蛋白肽的最佳制备条件,试验以新鲜黑水虻虫浆为原料,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结合外源酶制剂胰蛋白酶作为菌酶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接菌量、加水量、加酶量及发酵时间4个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测定蛋白肽产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黑水虻蛋白肽的最佳菌酶协同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2%、接菌量4.0%、加酶量0.1%、发酵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黑水虻蛋白肽产量可达295.57 mg/g,较未发酵组提升了92.0%,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提升50.27%;黑水虻虫浆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较未发酵组提升31.82%。说明菌酶协同制备的黑水虻蛋白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黑水虻抗菌肽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


稻米淀粉消化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内外影响因素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一种能够衡量人体在食用食物后自身血糖水平变化的有效指标,对肥胖和糖尿病人群的饮食指导有重大意义。大米作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通过饮食低GI的稻米干预引起低而稳定的餐后血糖反应是控制血糖经济有效的手段,而体外消化是对体内生理条件进行模拟,代替体内实验研究食物GI特性的一种快速、经济以及可重复性强的重要技术。该文通过总结水稻升糖指数的概念、测定稻米升糖指数的方法、影响稻米淀粉消化率的消化模型、稻米淀粉粒与非淀粉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内在特性)以及加工(外在因素)因子等的研究进展,在未来还需深入研究抗性淀粉的遗传机制、建立标准化烹饪流程、条件和湿热处理工艺流程以及延缓或抑制淀粉的回生等方面去指导获得低消化率的大米,且体外消化模型只能测得大米的估计升糖指数,对接近体内消化的简易有效的理想模型开发还需不断完善。


氮肥配施生物质碳点对潮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碳氮投入下土壤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采用培养试验方法探究氮肥配施生物质碳点(简称碳点)对潮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设置4个处理:空白(CK)、施碳点(CDs)、施氮(N)、施氮和碳点(N+CDs)。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Ds处理的无机氮(SIN)含量显著下降29.1%;与N处理比较,N+CDs处理的SIN含量显著下降32.8%,土壤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CDs处理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略高于CK处理,且CDs处理改变了DOC的官能团结构;N+CDs处理的DOC含量比N处理显著提高28.8%,N+CDs也提高了DOC中胺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含量。与N处理比较,N+CDs处理的细菌残体碳(BNC)和真菌残体碳(FNC)含量显著增加29.5%和17.7%(P<0.05),且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回归分析表明,总的细菌和真菌残体碳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相关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发现DOC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是调控BNC的主要因素,FNC主要受土壤氮净硝化速率和DOC的平均分子量调控,N+CDs处理主要通过改变潮土溶解性有机碳及官能团结构和氮转化速率影响微生物残体碳积累。
关键词: 氮肥 碳点 微生物残体碳 溶解性有机碳 芳香族化合物


大豆TIFY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非生物胁迫表达研究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IFY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目前,已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中报道了一些参与逆境胁迫的TIFY基因,但大豆中相关研究仍较少。为了明确大豆TIFY基因家族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进化以及表达特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干旱和盐胁迫qRT-PCR验证。结果显示:获得了38个大豆TIFY家族基因,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分为4个亚组,有10对片段重复基因和1对串联重复基因。GmTIFY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平均氨基酸序列长度为280.9 aa。启动子预测结果揭示GmTIFY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富含光信号与激素和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TIFY家族基因可能参与大豆的生长发育调节过程。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GmTIFY在多个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大多数基因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甚至不表达。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及qRT-PCR实验发现,Glyma.01g204400、Glyma.05g235500、Glyma.09g077500、Glyma.13g112000、Glyma.15g179600和Glyma.15g184900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均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大豆TIFY家族基因功能提供了参考。


基于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分析不同品种芡实中活性成分及其对人糖尿病的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不同芡实品种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糖尿病的作用。使用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系统(LC-QTOF-MS)、Metaboanalyst(https://www.metaboanalyst.ca/)和TBtools软件对芡实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PubChem筛选出芡实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使用Swiss预测芡实成分靶点,通过多种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取并集;绘制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查找主要成分及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苏芡和刺芡中有153种在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成分;从苏芡中筛选出12种具有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效果的成分以及578个潜在靶点,从刺芡中筛选出3种具有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效果的成分及226个潜在靶点;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苏芡中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糖尿病性心肌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刺芡中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的发病途径、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成分均结合在靶点蛋白质的凹陷处,结合自由能均为负值,分子对接构象稳定。说明,苏芡在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较刺芡具有更好的效果。


苏山猪和巴克夏猪全基因组ROH检测和选择信号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明确苏山猪群体和巴克夏猪群体的遗传变异位点和多态信息,本研究首先对43个苏山猪样本和21个巴克夏猪样本进行DNA提取,然后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DNA的SNP位点进行检测;使用Plink软件对SNP位点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DetectRUNS软件包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ROH检测;选用3种方法(ROH、CLR和iHS)对选择信号进行分析。本研究总共鉴定到苏山猪42 282个SNPs位点和巴克夏猪27 718个SNPs位点。其中,苏山猪和巴克夏猪均被划分为3个家系。本研究在苏山猪中共检测到2 071个ROH片段,FROH平均值为0.096。巴克夏猪中共检测到1 853个ROH片段,FROH平均值为0.199。在苏山猪和巴克夏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4个和40个高频ROH区域,分别注释到8个和103个基因,通过富集分析鉴定了50个显著的候选基因。另外,通过ROH、CLR和iHS共3种选择信号分析方法,对苏山猪和巴克夏猪的选择信号区域进行了鉴定,发现有42个基因可能受到选择。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苏山猪和巴克夏猪的基因组SNP图谱,并通过高频ROH分析和选择信号检测鉴定到一些可能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肉质、营养和一般抗病力的基因,为苏山猪和巴克夏猪的选育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草莓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喷钙的响应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草莓叶面喷钙对矿质元素含量、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选取草莓品种章姬为研究对象,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了 4个CaCl2喷施浓度,分别为0.25%、0.50%、1.00%及2.00%.喷施2次后,先对草莓叶片进行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随后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草莓叶片钙元素含量随喷施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矿质元素含量方面,随草莓叶片钙元素含量的增加,钾、锰、硼3种元素含量降低,锌元素含量增加,镁、铁、硼3种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在光合特性方面,叶面喷施2%CaCl2溶液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各项光合参数.在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2%CaCl2溶液处理的Fv/Fm显著降低,能量耗散显著升高;0.25%~0.50%钙浓度处理的草莓叶片增加了用于还原QA和电子传递的能量.在叶绿素含量方面,叶面喷施CaCl2溶液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综上,喷施2%CaCl2溶液显著降低了草莓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0.25%~0.50%的钙浓度可增加草莓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促进捕获的能量用于还原QA和电子传递链;叶面施钙引发的锌元素富集是抑制叶绿素合成的主要因素.


非洲猪瘟病毒p30和pK205R双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可靠、快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以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蛋白p30和非结构蛋白pK205R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双抗原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ASFV抗体。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等常见猪源病原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对ASFV阳性血清的敏感性能达到1∶12 800;批内变异系数为7.95%,批间变异系数为9.18%,均小于10%。利用该方法与ID.vet商品化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30份临床猪血清,其阳性符合率为92.19%,阴性符合率为86.36%,总符合率为89.23%。综上所述,成功建立了ASFV p30和pK205R双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检测猪血清中ASFV特异性抗体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蛋白 pK205R蛋白 间接ELISA


酶法复合挤压工艺制备绿豆面条及其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血糖生成指数(GI)主食逐渐成为功能食品领域热点,以超微绿豆粉和小麦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结合螺杆挤压工艺制备低GI绿豆面条.以面条的自然断条率与eGI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明确工艺关键参数对绿豆面条品质以及GI值的影响.当绿豆粉质量分数为30%、普鲁兰酶添加量为4000 U/k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40 min、物料水分为35%、螺杆挤压温度为120℃、螺杆挤压转速为8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绿豆面条品质特性最佳,自然断条率为(4.2±1.1)%,eGI值为48.2±0.9.低GI绿豆面条的蒸煮特性较佳,熟断条率为(4.2±0.6)%,烹煮损失率为(8.7±2.1)%,烹煮增重率为(63.8±5.0)%,碘吸光度法检测抗性淀粉质量分数高达39%,平均感官评价得分为79分.因此,通过酶解复合挤压工艺制备的绿豆面条eGI值低于普通面条,有望为开发低GI主食产品提供技术策略.


不同方式提取的绿豆膳食纤维理化性质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绿豆为原料,运用超声辅助酶法和碱法提取绿豆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以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对胆酸盐、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吸附能力以及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能力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提取方式对绿豆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DF比SDF具有更好的持油力和膨胀力,对于胆酸钠的吸附能力更稳定;SDF具有更高的持水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酶法提取DF的持油力和胆酸盐吸附能力优于碱法提取;碱法提取DF的膨胀力、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优于酶法提取.其中,酶法提取的SDF持水力较高为5.27 g/g,IDF持油力较高为3.98 g/g;碱法提取的IDF膨胀力较高为3.17 mL/g;酶法和碱法提取的SDF对胰脂肪酶活性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3.50 mg/mL和1.26 mg/mL.四种膳食纤维均有较强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酶法和碱法提取的绿豆DF在降脂的理化性质上各有优势.该研究旨在为绿豆膳食纤维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