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早熟菜心种质夏秋季的表型性状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引进的15个早熟菜心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了有关分析和评价,结果可知:(1)多样性分析显示,早熟菜心种质在夏秋季的大多数表型性状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夏季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20,秋季是0.24~0.58,夏季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9.06%~32.73%,秋季是0.76%~22.45%,总体看来,夏季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秋季。(2)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薹质量与总叶数、薹粗、薹长、叶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大节长和平均节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薹质量与薹粗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1;秋季薹质量与总叶数、薹长、薹粗、叶宽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株高、基叶叶数和柄宽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薹质量与薹粗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3;综合比较可知,总叶数、薹粗、薹长、叶宽可以作为菜心早熟耐热品种田间选育的重要表型依据,尤其是薹粗。(3)聚类分析表明,夏季菜心种质油青甜菜心(436)、振兴甜菜心、早熟粗条油青甜菜心、油青甜菜心和矮脚45天聚成1类,主要特点是薹质量、始收天数、总叶数、薹粗、薹长、最大节长、平均节长、叶宽数值较大,平均薹质量为28.42 g,其中薹质量最大的是矮脚45天,数值达到31.67 g;秋季菜心种质振兴甜菜心、早熟粗条油青甜菜心、油青太空甜菜心、矮脚45天聚成1类,主要特点是薹质量、薹粗、株高、总叶数、薹长、叶宽、柄宽的数值较大,平均薹质量为53.82 g,其中振兴甜菜心的薹质量最大,达到58.59 g;综合比较可知,振兴甜菜心、早熟粗条油青甜菜心和矮脚45天在夏秋季的薹质量均较大,表现稳定,可以初步筛选为菜心早熟耐热种质材料。

关键词: 菜心 菜薹 种质 表型性状 夏季 秋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的施氮量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12年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华川村沙壤土上进行了氮素营养水平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的产量、氮素运转、叶面积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两优363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会随之升高,但是超过适宜值后则会下降。在试验地区,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实现3 100 kg/hm2左右产量水平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630 kg/hm2左右。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籽粒产量 施氮水平 氮素运转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深层发酵产内切型菊粉酶工艺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曲霉菌种作为菌源,利用深层发酵法生产内切型菊粉酶。通过测定发酵液酶活力,从20株黑曲霉菌株筛选得到产菊粉酶活力最高的1株黑曲霉菌株,酶活力为3.05 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接种量1 cm2/250 mL、转速180 r/min、pH 5.0。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装液量99 mL/250 mL、接种量0.99 cm2/250 m L、培养温度31℃、转速180 r/min、pH 5.0。在此条件下,测得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力为6.43 U/mL,比初始酶活力提高了111%。

关键词: 菊粉酶 黑曲霉 深层发酵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的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及其纯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得率和效率,并研究双孢蘑菇多糖的组分,在考察了单因素水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建立了3个影响因素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得率的回归方程,优化提取工艺。同时利用DEAE Sepharose F F阴离子层析法对多糖进行了分离。Design Expert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料比36∶1、超声功率594 W、超声时间17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得率可高达6.63%。分离出2个多糖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75×105和1.4×104。通过响应面法设计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能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和保护有效成分,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DEAE Sepharose F F层析柱对双孢蘑菇多糖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波提取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学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宿迁市一方面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流转速度逐年加快,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为了求速度、树典型、展形象,出现了一味追求土地超大规模经营的情况。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和测算,得出宿迁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值,对指导宿迁市发展粮食生产、深化农村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宿迁市 粮食生产 适度规模经营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施用方式对钵体毯状秧盘秧苗素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探讨不同肥料使用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旱秧绿"机插秧专用肥来配制育苗营养土,将其均匀拌入秧盘内,成苗率达到77.8%,较之肥料单独拌入铺土或盖土的处理,更有利于秧苗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增强肥料中成分对秧苗的控制效应和延长控制时效;对株型控制效果良好,第4叶叶鞘高度降低12.56%,叶片长度降低6.39%,整体株高降低8.85%,株高叶龄适宜,茎秆粗壮,易形成矮壮苗,增强秧苗素质,增大秧龄弹性,延长栽插期;根数增多、根长增长,秧盘根系盘结好、抗逆能力强,栽插入大田后,返青快,分蘖性强,分蘖成穗率高,最终有效穗多。

关键词: 钵体毯状秧苗 肥料 机械化移栽 秧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VIGS技术分析野生茄Ve基因的抗黄萎病功能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影响茄子生产的一种重要土传性病害,挖掘利用抗病基因对茄子抗黄萎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Ve类基因是已知的植物抗黄萎病基因之一。采用同源法从抗黄萎病野生茄中分离Ve类基因的同源序列,构建重组载体TRV2-SlVe,经农杆菌介导侵染植株并接种黄萎病病菌,结合表型观察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TRV2-SlVe成功地抑制了野生茄中Ve基因的表达,接种植株表现出明显的黄萎病症状。以上结果表明,野生茄中的Ve类基因具有抗黄萎病的特性。

关键词: 野生茄 VIGS 黄萎病 Ve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油悬浮剂研究进展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药油悬浮剂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新型农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论述了农药油悬浮剂的基本特点、配方组成及研究发展动向。对农药油悬浮剂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农药 油悬浮剂 剂型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柳枝丫材性能及重组木制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竹柳Salix discolor作为一种速生木材在人造板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仪对竹柳枝丫材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胶接界面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竹柳枝丫材的接触角。结果表明:竹柳纤维的平均长度为0.781 mm,壁腔比小于1,是很好的纤维原料,总纤维素含量高,润湿性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重组木的密度和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浸胶时间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柳枝丫材重组木的密度为0.9g·cm-3,浸胶时间为20 s时制得的板材的性能最佳。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竹柳 枝丫材 重组木 密度 施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还田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产量特性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穗型超级杂交稻甬优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麦秸还田(麦秸全量还田与麦秸不还田)和灌溉方式(轻干湿交替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浅水层灌溉)对茎鞘光合同化物生产、运转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茎鞘物质运转及产量特性有较大影响,与浅水层灌溉相比,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灌溉均提高茎鞘物质积累输出率与转换率;轻干湿交替灌溉增加籽粒的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重干湿交替灌溉则相反。结实期土壤水分对弱势粒粒重影响较大,强势粒粒重相对较为稳定;轻干湿交替灌溉提高强、弱势粒的结实率、充实度和粒重,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秸秆还田处理明显大于非秸秆还田处理。麦秸秆还田与结实期土壤水势互作可提高生育后期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率。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麦秸还田 干湿交替灌溉 物质运转 产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