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EP14改良绥系601所配杂交组合的应用潜力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摘要:随着育种目标的变化以及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对作物育种提出越来越高的新目标,为了实现这些新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发掘和创造相应的种质材料。玉米育种的实践表明,没有相应的种质为基础,新的育种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本试验通过利用加拿大群体EP14改良绥玉10父本自交系绥系601,利用从EP14×绥系601的半外来种质中选育的12个改良系与绥玉10母本自交系重新组合,通过在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检测加拿大群体EP14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EP14 改良 绥系601 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冷害致灾机理研究进展及东北抗冷害防控策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加强作物低温冷害研究,实现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灾保产,探讨了低温对作物细胞分裂期到灌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殖器官的冷害敏感程度。低温引起作物不孕,花粉和胚珠不孕,导致无法受精,进而影响籽粒灌浆。总结分析了低温胁迫的生理学原因,即:植物激素、糖类的变化。根据东北地区低温冷害的致灾机理,从筛选适宜作物品种、培肥地力、可降解地膜及秸秆覆盖、化学调控等方面入手,对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损保产策略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低温冷害 致灾机理 防控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提高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确保粮食高产稳产,以东北黑土耕层为研究对象,在秸秆还田的前提下,通过耕作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耕层的主要物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土壤紧实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浅层黑土土层紧实度迅速增加,深层土壤紧实度变化不明显。两种耕作方式比较,翻耕还田的土壤紧实度均明显小于免耕覆盖处理。在夏季的土壤紧实度两种方式变化比较接近,始终表现为免耕覆盖高于翻耕还田,垄沟高于垄台。到秋季,0~15cm土壤紧实度增长迅速,15cm以下土壤紧实度变化较小,且不同还田方式、垄台与垄沟之间差异较小。

关键词: 黑土 土壤紧实度 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点突变猪MSTN基因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今后能够有效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及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本研究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靶序列的CRISPR-Cas9系统转染入PK15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并收集转染成功的阳性细胞,使用PCR扩增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检测和分析CRISPR-Cas9系统的定点突变情况,以评价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随机挑选的100个阳性克隆中,38个发生了变异,突变效率为38%,其中32个为插入突变,6个为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中突变1(Mutation1)所占比例最高,为47.4%。本研究中CRISPR-Cas9系统的突变效率达到了38%,是目前进行基因组编辑的一个有效工具,推测其突变类型具有一定的偏好性。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基因组编辑 突变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观光农业园中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指导园林工作者科学合理地设计观光农业园,总结了观光农业园中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的现状,阐述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 观光农业园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耐冷的生理与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饲、能源和工业原料作物,低温冷害是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稳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减少低温危害,选育和创造耐冷玉米种质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从玉米耐冷的生理生化研究、遗传机制、基因定位以及耐冷相关候选基因的挖掘等方面简述了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对玉米耐冷性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玉米 耐冷 生理 遗传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寒地粳稻为试验材料,在节水控灌与常规灌溉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控灌降低了水稻分蘖期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且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磷素积累量表现为节水控灌高于常规灌溉,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积累量最高值先后出现在氮肥125 kg·hm~(-2)和150 kg·hm~(-2)水平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控灌提高了成熟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对分蘖期至抽穗期钾素积累量无影响,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植株的钾素积累量。

关键词: 水分 氮肥 粳稻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矮秆早熟新品种‘吉杂141’高粱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高粱的生产潜力。本试验为了阐明矮秆早熟高粱品种‘吉杂141’在佳木斯地区的合理播种密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15、20、25、30、35万株/hm~2 4种播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株高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逐渐下降,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和单穗重对产量影响最大,二者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产量可达到9 183.00 kg/hm2。为该品种在本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佳木斯地区,‘吉杂141’最适播种密度为20万株/hm~2。

关键词: 高粱 栽培密度 农艺性状 生产潜力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密因素下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的表现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肥密因素对酿造高粱龙杂5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施肥量因子5个水平,副处理密度因子4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叶面积指数提高,产量增加,子粒淀粉含量下降,子粒单宁含量上升。随施肥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子粒淀粉含量均下降,子粒脂肪含量上升。在施肥量375kg/hm~2条件下,随钾肥比例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增加。本研究认为15.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375kg/hm~2(N∶P∶K=1∶0.7∶1.6)的施肥量是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关键词: 酿造高粱 施肥量 密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宁酸对奶牛蛋白质代谢效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F0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 g(F1组)和40 g(F2组)单宁酸,研究不同剂量的单宁酸对奶牛蛋白质代谢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酸能显著提高瘤胃氨氮浓度、十二指肠食糜CP含量和氮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且F2组显著高于F1组(P<0.05),F1组显著高于F0组(P<0.05);单宁酸能显著提高瘤胃食糜中CP含量和奶牛机体沉积氮的含量(P<0.05),并能显著降低奶牛尿囊素、尿嘌呤衍生物、微生物氮、粪氮、尿氮和瘤胃食糜氮消化率(P<0.05),但F2组和F1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宁酸能提高奶牛过瘤胃蛋白质含量,降低粪尿中氮的排放。

关键词: 单宁酸 蛋白质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