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水稻多酚氧化酶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酚反应是水稻分类的重要依据。控制水稻酚反应的多酚氧化酶基因(PPO)已经克隆,根据其等位基因的DNA序列差异设计了InDel功能标记FMppo-18和FMppo-29。利用这两个标记对45份材料进行了标记基因型分析和酚反应鉴定。结果发现3份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8份籼稻材料中6份为非缺失带型,而Dular为缺失29 bp带型,龙晴为缺失18bp带型,表明Dular和龙晴分别携带29 bp和18 bp缺失的PPO等位基因;11份粳稻材料中9份携带18 bp缺失的PPO等位基因,2份携带29 bp缺失的PPO等位基因。对23份杂草稻鉴定的结果表明,7份早年发现的杂草稻,即3份江苏省连云港穞稻和4份安徽省怀远、来安、全椒、肥东的塘稻为非缺失带型;而16份近年来发现的杂草稻中14份不缺失,2份表现为18 bp缺失的PPO等位基因,与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栽培粳稻品种携带相同的PPO基因。酚反应结果表明带29 bp或18bp缺失的PPO等位基因的材料酚反应呈阴性,而不缺失的材料酚反应呈阳性。标记基因型与酚反应表现型完全对应。表明这两个功能标记可用于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进化研究以及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酚反应 功能标记 杂草稻 基因漂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基因定位、克隆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叶色变异是高等植物中突变频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叶色突变体是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发育调控机理、作物标记性状等研究的理想材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发掘、遗传研究、基因定位、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和突变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定位 克隆 突变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在植物不同组织和多种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利用棉花黄萎病菌的P-type ATPases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棉花EST序列,得到2个同源的棉花EST片段,结合RACE和Genome walking获得了这个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 570 bp,编码1 190个氨基酸,与毛果杨、蓖麻的同源性达86%左右,将其命名为Gbpatp。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Gbpatp编码的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RT-PCR技术检测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P-type ATPases在茎和棉絮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种子中低水平表达,在叶片和花蕾中表达量极低,说明Gbpatp可能与棉花较成熟的器官茎、棉絮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逆境胁迫中发现,干旱处理后Gbpatp的表达强烈,并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重金属Cu2+处理24 h后Gbpatp表达量升高,但48 h急剧下降;Gbpatp在低温处理下也有轻微表达。激素诱导后发现,Gbpatp对赤霉素和脱落酸均有响应,随胁迫时间延长其表达量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关键词: 棉花 P-type ATPases基因 基因表达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AhlyAstxAtox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0157:H7是食源感染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溶血素(haemolysin,Hly)和ToxB是0157:H7重要的毒力因子.选用自杀性质粒pMEG375,体外构建具有同源臂的重组自杀性质粒,借助于sml0宿主菌获得0157:H7杂交菌株,通过同源重组,依次获得0157:H7(△hlyAstx△toxB)基因缺失株,△htyastx△toxB接种HEp-2细胞和感染链霉素处理的Balb/c小鼠,明确缺失株粘附定植的能力.经PCR鉴定,hly、stx和toxB基因分别被壮观霉素(Spc+)、庆大霉素(Gm+)和卡那霉素(Kan+)基因表达盒所代替,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0157:H7(△hty△stx△toxB)检测不到相应的Stx、Hly和ToxB蛋白.0157:H7(△hlyastx△toxB)生长特性与亲本株无明显差异.对于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降低.Balb/c小鼠排菌时间和排菌量明显减少和降低.本研究成功获得0157:H7(△hly△stxatoxB),并且明确Stx、Hly和ToxB的缺失导致了0157:H7对HEp-2细胞和Balb/c小鼠的粘附和定植能力降低.本研究旨在为研制EHEC0157:H7基因缺失疫苗奠定物质基础.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hly stx toxB 缺失株 小鼠 粘附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0157 : H7 hly, stx, toxB gene Knockout strain Mouse Adheren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时相HJ卫星的冬小麦面积提取

遥感信息 2011 CSCD

摘要: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和长势监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文以江苏省姜堰市为研究区,根据冬小麦的物候规律和季相节律的差异性,选取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生育期的HJ卫星影像,借鉴分层信息提取法原理,综合利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法,结合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定位调查等资料提取了姜堰市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总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22%,样点空间匹配精度为81.25%,实验基地空间匹配精度为80.34%。结果表明:HJ卫星能够用于提取南方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和长势监测,满足农情监测的需要,且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能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实现信息互补,有助于提高监测精度。

关键词: 冬小麦 HJ卫星 多时相遥感影像 种植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痘弱毒疫苗株在鹌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毒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痘弱毒疫苗株对鹌鹑进行刺种接种,运用PCR方法对免疫鹌鹑的心、肝、脾、肺、肾、脑和肌肉等组织进行病毒DNA检测,旨在动态研究鸡痘疫苗在鹌鹑体内的分布规律,据此对鸡痘弱毒疫苗株应用于鹌鹑的免疫效果及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在试验期间,鹌鹑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未观察到病理变化;接种后12 h鹌鹑脾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 d脾、肺可检测到病毒DNA;接种3 d和7 d在所有监测组织内均可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0 d所有内脏器官中均未检测到病毒DNA;对照组未检测到病毒DNA。试验结果表明,鸡痘病毒在鹌鹑体内存留时间短,无毒性,生物安全性好。

关键词: 鸡痘弱毒疫苗株 鹌鹑 病毒分布 毒性 病毒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接受1010 CFUEHEC O157:H7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将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和佐剂充分乳化后,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共免疫2次,间隔14d,末次免疫后14d攻毒1只小鼠EHEC O157:H7 1010CFU.每次免疫后的14 d通过断尾采血,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攻毒后,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数并检测排菌量.ELISA检测结果表明,Tir-Tccp蛋白质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而Intimin诱导产生的IgG抗体升高不明显.攻毒后,各免疫组小鼠均死亡1只,存活14只,存活率为93.3%;对照组小鼠死亡4只,存活6只,存活率为60.0%.免疫组在攻毒后6d,粪便中检测不到EHEC O157:H7,对照组在攻毒后13d仍有较高的排菌量.表明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小鼠起到了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减少EHEC O157:H7在小鼠体内的定殖.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Intimin蛋白质 Tir-Tccp蛋白质 免疫原性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对“大红袍”枇杷的保鲜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低温(6~9℃)条件下,以"大红袍"枇杷为试材,以清水结合普通的聚乙烯(PE)膜包装为对照,研究了1.0%壳聚糖涂膜结合PE膜包装处理对采后枇杷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壳聚糖处理能提高"大红袍"枇杷的好果率,可以显著地抑制其呼吸强度和呼吸乙烯增加,延缓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降解,对采后"大红袍"枇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关键词: 枇杷 保鲜 壳聚糖 呼吸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胺检测试纸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比色法的原理制备了组胺检测试纸,对显色体系进行了筛选,对试纸制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制备了标准比色卡,通过与国标法进行比较对试纸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显色体系为对氨基苯磺酸钠和亚硝酸钠溶液,两者的最佳浓度分别为40g/L和400g/L,两者的最佳体积比为10:0.3,最佳试纸纸材为超厚滤纸,最佳浸泡时间为20min,最佳干燥条件为60℃在干燥箱中干燥,试纸的检出限为4μg/mL,试纸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检测结果相吻合,数据的重现性较好。

关键词: 试纸 组胺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棉铃干物质和氮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品质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美棉33B)品种为材料,2005年在江苏徐州(117°11′E,34°15′N)、2007年在河南安阳(114°13′E,36°04′N)设置施氮量(低氮N 0 kg/hm2,适氮N 240 kg/hm2,高氮N 480 kg/hm2)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棉铃干物质、氮累积分配和棉铃(纤维、棉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改变棉铃各部分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特征,进而影响棉铃重和棉铃品质。在本试验N 240 kg/hm2水平下,单铃棉子和纤维的干物质累积量最大,棉铃各部分(铃壳、纤维、棉子)氮含量适中、氮累积量最高,最终铃重最大,棉纤维和棉子品质最优;在不施氮(N 0 kg/hm2)时,棉铃干物质和氮快速累积期开始较早、累积速率较低,最终干物质和氮累积量均较低,铃重最低,棉纤维和棉子品质最差。在N 480 kg/hm2水平下,棉铃各部分(铃壳、纤维、棉子)的氮含量和累积量提高,且在成熟棉铃中棉纤维干物质的分配系数下降,棉子中的氮分配系数提高,最终棉子中蛋白质含量上升,铃重和棉纤维比强度、棉子油分含量均降低。综上所述,施氮量过低影响棉铃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而施氮量过高则主要影响棉铃干物质和氮素在铃壳、棉子和纤维间的分配,二者均导致最终的铃重降低、棉纤维和棉子品质变劣。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干物质 氮累积量 棉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