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响应面法优化畜禽清肺颗粒制备工艺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提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畜禽清肺颗粒制备工艺进行改良,包括发酵提取、浸膏提取、醇沉、颗粒处方、制粒、烘干和整粒等,并测定改良畜禽清肺颗粒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畜禽清肺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中药加8倍水提取2次,1.5 h/次;所得浸膏用70%乙醇于相对密度1.35条件下静置24 h;将浸膏、辅料以1∶7.6配比,辅料为乳糖与糊精1∶2配比,并以80%乙醇作为湿润剂湿混30 min,过1.40 mm孔径筛,总混30 min,制备颗粒;湿颗粒于70℃烘干4 h,用1.40 mm孔径漩振筛整粒,粗颗粒用摇摆颗粒机1.40 mm孔径筛继续整粒即可.与传统畜禽清肺颗粒相比,改良畜禽清肺颗粒中(R,S)-告依春和槲皮素-3-0-β-D-葡萄糖-7-0-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分别提高22.67%和25.39%,甘草苷和甘草酸铵含量均提高1倍以上.

关键词: 畜禽清肺颗粒 响应面法 中药发酵 制备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观遗传试剂对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民猪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研究表观遗传对民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揭示民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将为探索民猪抗寒性状形成原因提供依据.在体外培养的民猪前脂肪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5-Aza-CdR和TSA处理一定时间,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前脂肪细胞活率,确定最适处理浓度;用最适浓度的5-Aza-CdR和TSA处理前脂肪细胞诱导形成成熟脂肪细胞后,分别检测细胞中表观遗传相关基因DNMT1、DNMT3B、ALDH1A3和ALDH1A9,以及脂肪细胞棕色化相关基因ZNF423、PPARα、NCOR1和EBF2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500 nmol/L的5-Aza-CdR处理48 h和150 nmol/L的TSA处理24 h是对前脂肪细胞生长影响最小的最高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细胞处理浓度.5-Aza-CdR处理前脂肪细胞后能够降低成熟脂肪细胞中DNMT1、DNMT3B、ZNF423、PPARα、NCOR1和EBF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抑制脂滴生成.TSA处理后,成熟脂肪细胞中ALDH1A3和ALDH1A9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略有降低,ZNF423、PPARα、NCOR1和EBF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综上所述,猪脂肪细胞的分化受到表观遗传试剂5-Aza-CdR和TSA的影响,5-Aza-CdR处理会促进前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方向分化,同时抑制白色脂肪形成和沉积,而TSA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关键词: 脂肪细胞分化 表观遗传 白色脂肪细胞 棕色脂肪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组选择育种探讨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 GS)促进了优良基因型的快速选择,缩短了育种周期。本研究回顾和讨论了GS和基因组预测(genomic prediction, GP)在育种进程中的历史、原理和基础,以及GP模型的优缺点和统计复杂性,包括基因组中基因型-环境(G-E)互作。通过育种实例解析了作物育种中GS和GP应用已显示出明显的遗传增益。为了加快GS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同时降低品系和杂交种的开发成本,本研究指出了将GS与高通量表型(high-throughput phenotype, HTP)相结合用于植物育种的早期世代测试。此外,本研究对GS在基因库种质资源改良和预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提出基于GP的预测结果,GS可加速基因库材料优异基因源高效利用的观点。

关键词: 基因组选择 作物育种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射对蒙农杂种冰草性状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蒙农杂种冰草为试验材料,应用60Co-γ射线对其种子进行不同辐射剂量(30、60、120、180 Gy)处理后育苗单株移栽试验地,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蒙农杂种冰草株高、叶长、叶宽、穗长、穗宽、茎粗、干草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蒙农杂种冰草的株高、叶长、干草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辐射剂量30 Gy处理冰草平均高度较对照组高4.39 cm(P>0.05),干草产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1.34%(P<0.05).高辐射剂量180 Gy处理株高、穗长、茎粗、干草产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可知,株高、叶宽、茎粗与辐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穗长、单株产量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P>0.05).

关键词: 蒙农杂种冰草;60Co-γ射线辐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进展及产业发展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北春麦区是中国强筋小麦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化进展较大:创建的强筋小麦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已成功运用于东北春小麦育种之中;选育推广的优质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使当地小麦主导(栽)品种实现了强筋化;创建的强筋小麦基因库和多赢产业化模式,为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与物质保障.本文总结了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进展,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未来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推动东北春麦区乃至中国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产业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由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兼种传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不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还会导致马铃薯出苗延迟甚至引起幼苗死亡,造成产量下降,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全球危害马铃薯生产的第四大病害。2015年我国确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种植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商品薯、加工原料薯和种薯的生产,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对马铃薯疮痂病症状、发病因素、传播规律、致病机理、分类方法以及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发生情况、种类及分布进行归纳,并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致病机理 鉴定方法 种类分布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越冬率关联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越冬率之间的关系,试验选取国内外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草原3号、中苜2号、龙牧801、驯鹿、金皇后、420、三得利、赛迪为试验材料,测定紫花苜蓿越冬率、根颈直径、入土深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尖数、根长等指标,分析紫花苜蓿根系特征与越冬耐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龙牧801、中苜2号和草原3号紫花苜蓿越冬率均大于9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各品种紫花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中苜2号根系体积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草原3号的根尖数最多;草原3号、中苜2号、驯鹿、420和赛迪紫花苜蓿根长较长;中苜2号和420紫花苜蓿的根系表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紫花苜蓿越冬率与根颈直径及根颈入土深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根颈越大、入土越深,则翌年紫花苜蓿越冬率越高.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系性状 越冬率 相关性 秋眠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新品种'绥糯1'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绥糯1’是以自选自交系SLN1为母本,糯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株高229.5 cm,穗位高103.2 cm,成株可见14片叶。果穗锥形,穗轴白色,穗长18.1 cm,穗粗5.0 cm,穗行数14~16行,籽粒糯质型、黄色,百粒质量39.1 g。平均产量14 853 kg·hm-2,比对照增产5.04%。适口性好,果穗大小均匀,抗病和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鲜果穗收获后秸秆可作青贮。适宜在黑龙江省第1至第3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300℃以上区域作为鲜食玉米种植。

关键词: 糯玉米 鲜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及转谷氨酰胺酶对糖基化燕麦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燕麦蛋白及其乳糖糖基化燕麦蛋白进行热诱导和转谷氨酰胺酶诱导凝胶改性,探究2种不同诱导方式对燕麦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凝胶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燕麦蛋白热诱导凝胶相比,其他3种燕麦蛋白凝胶的弹性、硬度和持水性均显著提高(P<0.05);酶诱导凝胶的质构性质(弹性、硬度、胶黏性)与持水性优于热诱导凝胶;糖基化改性蛋白凝胶的质构性质与持水性显著高于未糖基化改性蛋白凝胶(P<0.05).酶诱导蛋白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分别高于两种热诱导蛋白凝胶;而糖基化改性蛋白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分别低于未糖基化改性蛋白凝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微观结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转谷氨酰胺酶能引起燕麦蛋白发生分子间或分子内交联而形成大分子质量的交联产物,转谷氨酰胺酶诱导的燕麦蛋白凝胶具有更为致密的微观三维网络结构.研究表明,与热处理相比,转谷氨酰胺酶更能诱导燕麦蛋白及糖基化产物形成良好的凝胶,为燕麦粉的多元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燕麦蛋白 糖基化 热处理 转谷氨酰胺酶 凝胶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黄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的优化及抗源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茄子黄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茄子资源进行苗期接种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人工接种,分别对茄子黄萎病苗期接种鉴定的接种菌株、浓度、方法、接种苗龄及接种时间进行系统筛选与比较,并应用筛选出的最佳技术对50份不同来源的茄子资源进行抗黄萎病鉴定与评价.[结果]25株强致病力的黄萎病菌株中有7株产孢效率高,从中选取4种不同培养性状的菌株用于接种,最佳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及以上,其中菌株"2015-61"致病力最强,接种浓度105个孢子/mL的致病结果与其他菌株最佳浓度的接种结果相当,提高了试验整体效率;接种方法以无底钵伤根法为最佳,最适接种苗龄为3~4片真叶期,浸根时间为10 min.利用此抗性鉴定方法从50份不同来源茄子资源中筛选出免疫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耐病品种12份.该优化接种技术的发病情况与田间病圃结果基本一致,较准确地反映了茄子资源对黄萎病的真实抗性.[结论]茄子黄萎病苗期最佳接种技术的确立以及抗黄萎病资源的筛选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接种方法;无底钵伤根法;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